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科学制定生态补偿标准,引导企业合理规模种植,对于南方红壤丘陵山地生态脆弱区耕地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企业微观经济行为出发,构建南方红壤丘陵山地新开垦耕地的生态补偿标准、新增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利用方式转化比例、土地面积的四维空间理论方法,提出以生态修复为导向的南方红壤丘陵山地生态脆弱区新开垦耕地补偿标准制定方法。并以浙江省松阳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面向720 hm2待修复耕地,综合考虑当前生态补偿标准、县级政府财政能力,设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修复量为1000万元/a,补偿标准0.51万元/(hm2·a),企业转换利用方式种植脐橙转换面积比例为50%,需补偿资金为368.49万元/a。建议面向南方红壤丘陵山地生态脆弱区新开垦耕地生态修复目标,出台空间定位准确和补偿标准细化的精准生态补偿政策。  相似文献   

2.
基于HEA方法的陕西省受损植被生态服务功能补偿评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张思锋  余平  孙博 《资源科学》2007,29(6):61-67
本文通过对HEA方法的改进,运用"中国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推导出受损植被生态服务功能补偿评估计算公式。以相关统计资料为依据,应用公式,对陕西省森林和草地生态服务功能的受损量和补偿量进行了评估。发现,1986年~2004年,陕西省的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水平每年递增1.7%,草地生态服务功能水平每年递减3.0%;1986年~2014年,陕西省草地的关键生态服务功能的受损量8090.7万当量,平均每年受损289.0万当量,相当于1986年、1994年、1999年、2004年4年草地关键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当量平均值746.7万当量的38.7%;2005年~2014年,以耕地作为被转换的生态系统,陕西省最少需要2201.6×104hm2的耕地用于补偿受损草地。若以难利用土地作为被转换的生态系统,陕西省最少需要558.9×104hm2的难利用土地用于补偿受损草地。若把完成草地生态服务功能补偿的时间延长到2024年,则最少需要943.5×104hm2耕地用于补偿受损草地,或最少需要239.5×104hm2难利用土地用于补偿受损草地。  相似文献   

3.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能为确立生态环境保护激励机制和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本文基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2002-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全面评估了水源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动态变化情况,据此确立了生态补偿的上限标准和分摊机制,并尝试根据生态服务功能和动态价值变化确立生态补偿支付标准。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2010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2 724.56亿元,比2002年减少了125.38亿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生态补偿上限标准为46.12亿元/a,其中中央政府为18.45亿元/a,受水区地方政府为27.67亿元/a;生态补偿支付标准中央政府为7.1亿元/a,河南、河北、天津和北京分别为4.26亿元/a、3.93亿元/a、1.12亿元/a和1.34亿元/a。本文最后建议改革现有南水北调工程水价机制,继续加大生态补偿中央纵向转移支付,逐步建立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机制。  相似文献   

4.
松华坝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和效率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云驹  许建初  潘剑君 《资源科学》2011,33(12):2370-2375
确定生态补偿标准和评估生态补偿效率一直是生态补偿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直接关系到生态补偿实施的公平性和有效性。本文以云南省滇池松华坝流域为研究对象,对生态补偿标准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并对不同生态补偿措施的生态补偿标准、生态服务功能及生态补偿效率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依照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法计算的生态补偿标准(2.69×10^4元/hm^2)可以作为流域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标准的上限。依机会成本法计算的生态补偿标准因受市场影响而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不宜直接作为确定补偿标准的依据。根据意愿调查法计算的补偿标准(1.28×10^4元/hm^2)可直接作为确定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依据。机会成本法和意愿调查法相结合有利于确定更为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研究还表明不同的生态补偿措施具有不同的生态补偿效率,在假定的生态补偿措施中,种植结构调整、坡地退耕还林、平地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措施的生态补偿效率依次降低。研究也暗示在实施生态补偿中应重视生态补偿措施的选择和生态补偿效率的评估。  相似文献   

5.
基于WTP和WTA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以辽河为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徐大伟  常亮  侯铁珊  赵云峰 《资源科学》2012,34(7):1354-1361
本文在分析现有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方法的基础上,以辽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辽河干流的源头——福德店和辽河干流入海口——盘锦进行实地调研,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对辽河流域居民的支付意愿(WTP)和补偿意愿(WTA)进行了测算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利用非参数估计法,测算得出辽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为160.72元/(人·年);在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利用参数估计法,得出辽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为255.97元/(人·年)。这样通过同时测量受访者的WTP和WTA,并进行平均值处理,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受访者的实际支付意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单独测量受访者支付意愿(WTP)以作为生态补偿标准制定依据所带了的补偿金偏高问题。最后,从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方式和公众参与制度三方面提出了辽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冰川作为全球生态系统中特殊而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维持区域生态稳定和河流供水调节具有重要意义,其提供的生态产品价值数量巨大。文章基于2020年相关统计数据,从产品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三方面,核算青海省冰川生态系统生态产品价值。结果表明:(1)2020年青海省冰川生态系统生态产品价值总量为8 757.39亿元,其中调节服务价值为8 712.59亿元,占99.49%;产品供给服务价值为44.50亿元,占0.51%;文化服务价值为0.30亿元,占0.003%。(2)从单个功能来看,青海省冰川生态系统气候调节价值量为8 500.13亿元,占97.06%;水文调节价值量为212.46亿元,占2.43%;淡水资源价值量为40.46亿元,占0.46%。(3)青海省应积极探讨冰川生态安全补偿、发展高原冰雪经济,拓宽冰川生态系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文章可以为青海省生态补偿标准制定、生态保护绩效评估、冰川资源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霜  聂鑫  张安录 《资源科学》2020,42(11):2251-2260
为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中共中央对生态补偿制度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指导意见,并在重点区域进行了实践。但是,生态系统服务空间供需错位导致参与主体不明确,生态补偿标准不统一阻碍机制的稳定运行,影响了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效果。因此,本文剖析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的概念,总结二者的相互关系,分析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定义和传递过程,介绍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主要建模方法,同时归纳农地生态补偿机制构建、补偿标准确定和参与主体识别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指出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不足之处和未来方向,概括生态系统服务建模方法的发展趋势,为农地生态补偿机制的设计和改进提出可行的方向和思路。根据分析和梳理得出主要的研究进展为:①目前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侧重功能和潜力,忽视了生态系统服务传递的中间过程;②生态系统服务的建模方法不断被完善,技术门槛逐渐提高,并更加注重多元化、交叉学科的融合;③农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方案设计亟需结合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流动属性进行改进。因此,合理地改进农地生态补偿方案,可根据农地生态系统服务流的空间流量分布测度生态补偿标准,并通过识别生态系统服务效益的接收对象确定参与主体,从而建立农地生态补偿机制的运行平台。  相似文献   

8.
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保护补偿标准探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雍新琴  张安录 《资源科学》2012,34(4):749-757
基于耕地保护的粮食安全目标与机会成本,分析补偿标准确定的依据,提出补偿标准及额度测算的技术思路与方法,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耕地保护机会成本损失是补偿的最低价值标准;区域耕地保护机会成本损失,等于耕地转为建设用地进行出让的纯收益;区域内农户耕地保护机会成本损失,等于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出让纯收益,扣除耕地粮食生产纯收益的余额;2008年,区域补偿平均价值标准为1.31万元/hm2,全国耕地赤字的省份17个,需要支付补偿金的额度共计为2567.67亿元人民币;江苏省65个县(市)中,耕地赤字的县(市)14个,需要支付补偿金的额度共计为157.01亿元;江苏省小张家村农户补偿标准为:水田0.72万元/hm2,旱地0.87万元/hm2。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境等价分析法的胶州湾湿地围垦生态损害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评估湿地围垦的生态损害,对目前迫切需要制定的海洋生态损害补偿政策以及生态修复计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黄海胶州湾湿地围垦,运用生境等价分析法,完成了围垦湿地的生境受损量、补偿量及补偿面积的评估.结果显示:1988年-1997年期间,胶州湾湿地围垦面积约为2264hm2,生境损害程度为54.5%.假设通过人工种植沼泽植被来修复受损湿地生境,且修复生境所提供的服务等于受损区域的生境服务,则修复工程的规模为358hm2,才能达到补偿受损湿地生境服务水平的目标.进一步参照不同类型海洋生态系统的平均公益价值标准,该围垦规模的生境服务损害成本约4264万元/年.  相似文献   

10.
基于HEA方法的神府煤炭开采区受损植被生态补偿评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思锋  权希  唐远志 《资源科学》2010,32(3):491-498
本文根据我国煤炭开采区的特点,修改、优化了HEA的部分参数和代数模型。运用2007年"中国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构建了求解煤炭开采区受损植被受损量、补偿量、补偿规模的HEA模型。运用模型处理、分析了相关统计与调查数据,计算出榆林神府煤炭开采区草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损失量、补偿量和补偿规模。认为,2004年—2008年,榆林神府煤炭开采区草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损失量逐年上升,受损植被应补偿量逐年扩大;榆林神府煤炭开采区应当把从荒漠到林地作为实现受损植被生态服务功能转换的主体方案,把从农田到草地、荒漠到草地、农田到林地作为实现受损植被生态服务功能转换的3种补充方案。  相似文献   

11.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流量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是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但迄今为止对生态系统服务流量过程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仍处于薄弱环节。本文以千烟洲中亚热带人工林生态系统为例,以2005年-2007年3年的定位监测数据为基础,研究了4类典型生态系统服务的流量过程。研究表明,千烟洲森林生态系统的年均生物量生产、气体调节、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服务价值的范围分别为(497.48±33.66) 元/(hm2·a)、(2189.21±247.18) 元/(hm2·a)、(1432.40±454.32)元/(hm2·a)和(224.55±8.82)元/(hm2·a)。4类典型生态系统服务流量均表现出显著的季节变化,生物量生产、气体调节和水源涵养服务表现为连续性实现,而土壤保持服务为离散型实现。年内某些日,森林生态系统产生负的气体调节和水源涵养流量。就各月平均流量而言,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服务的最大流量发生在6月份,分别为274.74 元/(hm2·month)和47.89元/(hm2·month),生物量生产的最大流量出现在8月,为65.19元/(hm2·month),最大的气体调节服务流量出现在7月,为303.67元/(hm2·month)。对于生物量生产、气体调节、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服务,夏季产生的相应服务价值分别占38.11%、37.15%,25.67%和42.53%。本研究有助于增进对生态系统服务形成机理与强度的认知,同时能为生态系统服务的保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土地整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微  闵敏  李俊鹏 《资源科学》2013,35(7):1415-1422
论文以湖北省南水北调汉江沿线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2010-2011年规划实施的57个土地整理项目为例,考虑公众支付意愿对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修正,测算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带来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并基于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与项目建设规模增减的趋势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域内土地整理的实施会造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平均下降值394元/(hm2·a);②采用土地利用优势度指数、土地利用均匀度指数等指标可以较好地拟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趋势;③当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小于2 000hm2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随建设规模的增加而减少,平均幅度是754元/(hm2·a);当建设规模大于2 000hm2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呈下降趋势,平均下降幅度是754元/(hm2·a);当建设规模介于2 000~3 000hm2之间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呈上升趋势,平均上升幅度是895元/(hm2·a);当建设规模大于3000hm2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上升幅度变缓,平均为378元/(hm2·a).  相似文献   

13.
杨怀宇  李晟  杨正勇 《资源科学》2011,33(3):575-58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对于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和公众都有重大意义。但对于水产养殖系统而言,大多关注其食物供给价值,而忽视了其他生态系统服务。本文采用市场价值法、有效成本法、旅行成本法和条件价值评估法分别评估池塘常规鱼类养殖生态系统的食物供给价值、碳固定价值、释放氧气价值、调节气温价值、娱乐休憩价值和文化服务价值(存在价值)。结果表明,常规鱼类池塘养殖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每年47.50万元/hm2,其中食物供给价值占7.2%,碳固定价值占5.4%,释放氧气价值0.7%,气温调节价值占38.4%,娱乐休憩价值占43.2%,文化服务价值占5.2%。池塘养殖生态系统的非市场价值部分远超养殖水产品市场价值,表明池塘养殖的生态服务价值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不可忽视。分析表明,由于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范式的不统一,评估方法的局限性以及水产养殖生态系统中人类影响的复杂性,该研究还有待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14.
拉萨河流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春连  张镱锂  王兆锋  摆万奇 《资源科学》2010,32(10):2036-2042
基于三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拉萨河流域湿地30年(1976年-2006年)的动态变化过程,并评价分析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变化。研究结果表明:30年来拉萨河流域湿地总面积减少了2.02×104hm2,达8.8%,其中水域、高寒草甸以及沼泽湿地呈减少趋势,森林湿地和滩地呈增加趋势;湿地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损失41.20×108元,年均损失1.37×108元,以气体交换功能价值损失量最大。生态价值的损失主要是由对环境调节起主要作用的水域、草甸和沼泽湿地的减少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最小数据方法的滦河流域生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明权  王继军  周伟 《资源科学》2012,34(1):166-172
为探讨在京津上游水源区实施有效生态补偿机制,减少上下游水资源矛盾,以潘家口水库水源区隆化县、平泉县为例,利用最小数据法推导了在不同补偿标准下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比例,明确了水资源供给量与补偿标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实施生态补偿可以促使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发生变化,减少上游用水,有助于为下游提供更多的水资源,缓解上下游用水矛盾实现上下游协调发展;按潮河流域退稻还旱的补偿标准对隆化县水稻种植农户提供补偿,有74.12%的稻田农民愿改种玉米,能提供水资源服务量是1.41亿m3;根据水资源供给量目标不同,可以确定不同的补偿标准,可根据下游用水需求建立差别化、动态化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16.
基于能值分析的农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凤娇  刘金铜 《资源科学》2014,36(9):1949-1957
农田从供给、调节和支持三个方面为人类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同时也消耗着其他系统和人类经济社会对其投入的资源,并且农田还提供了很多无益甚至有害的负服务。本文构建了基于能值分析框架的农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体系,以河北省栾城县为代表的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从其消耗的资源、生态系统正服务、负服务产出3个方面分析农田生态系统的投入和产出情况;并构建基于生态服务的综合评价指标来探究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情况。结果表明:农田消耗了大量的资源(2.75×1020sej),其中人类的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最大(2.52×1020sej);农田提供的正服务(6.40×1020sej)主要是供给服务(3.70×1020sej),负服务供给中(2.02×1020sej),调节负服务比重最大(1.83×1020sej);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数远小于1,且逐渐降低,综合评价农田属于严重的消费型系统。  相似文献   

17.
庐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胡海胜 《资源科学》2007,29(5):28-36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多种重要的生态功能,分析与评价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已成为当前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研究的前沿课题。根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计算方法,估算了庐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7项服务价值总量为26.1086×108元/年。庐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直接经济价值和间接经济价值分别为16.1605×108元/年和9.9481×108元/年,直接经济价值是间接经济价值的1.62倍。在森林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价值的贡献之中,其大小顺序依次为:森林游憩>固CO2释O2>土壤保持>净化空气>涵养水源>林果产品>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游憩价值以16.0838×108元/年稳居第1位,占总价值的61.60%;其次为固CO2释O2的价值,占总价值的32.91%,两项合计占到95.51%。庐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在价值构成上异于全国一般规律的原因,主要在于庐山自然保护区高度发达的旅游产业和小规模的林业生产活动等。森林生态系统价值评估有助于人们对于森林生态系统价值的认识,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