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繁荣的唐代商业,国内外学者多有论述,佳作颇丰,但利用诗歌研究者并不多见。诗歌是唐代的主要文学形式,即王静庵《宋元戏曲史》所称道的“一代之文学”。现存唐诗五万首许,数量壮观。作家是社会的人,文学作品即是社会生活的反映。那么,唐代商业商人在诗歌中有无反映呢?如有,又说明了什么呢?现据唐诗所见试述于后。一、诗歌所见市的种类及其情形  相似文献   

2.
“诗言志”说和“诗缘情”说,是中国诗学体系中两大涉及诗歌艺术本质的著名命题,这无疑也是唐诗学理论体系中应有的重要部分。从孔颖达和李善等人的言论中,可见唐代确实存在着一种贯通言志说与缘情说的辩证倾向,它典型地反映在唐诗创作中。而时代风采的显现张扬、盛唐风骨的生成发展、刚柔兼胜的风格特征,则是唐诗贯通言志说与缘情说辩证倾向的三大突出表现,亦从特定的角度充分体现了唐诗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3.
浩逊酷爱唐诗,常来舍间谈唐诗,谈唐诗研究,谈得头头是道,津津有味,乐此而不疲。他还常将发表在各地刊物上的唐诗研究论文寄给我,我得以先睹为快。今年秋天,他将自己多年来的唐诗研究成果《唐诗分类研究》送来我处,嘱我为他的书稿写一篇前言。这是我应该做的、也是乐意做的事,欣然命笔,写下下面的几段话。唐诗,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底蕴,它揭示着唐代社会历史的真实面貌,再现着唐代的时代精神和思想英粹,反映着唐代的文化氛围和唐人的审美情趣,它又向人们展现了唐人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更可以打开唐代诗人心灵的窗扉,楔入诗…  相似文献   

4.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非常推重唐诗,他组织力量编纂刊印了《全唐诗》,称唐诗为"众体悉备,亦诸法毕该"。于唐代诗人中,他特别欣赏唐太宗李世民、王维、李白、杜甫,但对其他诗人也注意学习。其诗歌创作,对唐诗名篇佳句吸纳颇多。好以唐诗名句作"赋得"诗,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康熙对唐诗的喜好。  相似文献   

5.
侠文化发展至盛唐,风气为之一振。侠风炽盛,咏侠诗创作达到高潮。作者众多,诗篇甚繁,呈现出其独特的风貌。盛唐咏侠诗反映出了唐代独特的社会文化心理,扩大了唐诗的艺术容量,增加了唐诗的艺术魅力,亦是“盛唐气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唐诗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成就。唐代诗人之众和作品之多,都超过了已往各代,仅《全唐诗》收录的作者就有2300多人,诗4890多首。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的《全唐诗外编》又收诗1800多首,不少作者也不见于《全唐诗》。从这50000多首诗歌来看,唐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诗歌题材的领域得到前所未有的开拓。可以说,唐诗是唐代社会一部生动的艺术的历史。在艺术上,唐诗也达到高度成熟的境地。唐诗还完成了我国古典诗歌各种形式的创造,古体诗的五古、七古、乐府歌行,近体诗的五律、七律、五绝、  相似文献   

7.
《全唐诗》是有唐一代诗歌的总集。它大致包括了流传至今的唐代所有诗人的创作。要研究唐代诗人、文学流派、作家群,或从任何一个角度去描述和探讨唐代诗歌发展变化的内部规律,都离不开这部煌煌巨著。《全唐诗》又是唐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举凡唐代政治、经济、军事、科举、宗教、艺术以及民俗、世风,无不在唐诗中得到深刻而生动的反映。对于治唐史者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8.
我国唐代,商贾势力相当活跃,商人阶层的社会影响及其地位亦发生了变化。对唐代商人的专题研究,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才陆续出现。该综述通观这些研究成果,在唐代商人的构成、分类,其地位、生活方式、影响及与其它社会主体的关系等诸方面进行梳理归纳,从学术视角为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该文从唐代商业题材诗歌人手,分别从商贾之乐、商贾之苦、商贾之爱三个方面论述了唐诗中受批判的商贾形象、受同情的商贾形象以及重利轻离的商人形象。  相似文献   

10.
孔雀石、火珠、金精等异域珍宝,随着经济文化交流,走进唐代社会生活,也走进唐诗。在唐诗视野里,这些特殊的语词多角度地折射出外来文明在各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史玉凤 《文教资料》2009,(19):11-13
唐代诗人嗜酒及唐诗之咏酒是唐代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反映出唐代诗人浓厚的诗酒情结.本文从酒文化对唐代诗人的诗歌创作影响入手,剖析了唐代诗人诗酒交融的生命图景,并从美学角度对唐诗中诗和酒交融现象的审美精神进行了探析,认为在唐代诗歌中,酒与诗交融一体,酒是唐代诗人生命的表现形态,而诗是其生命的内核,诗与酒交融现象呈现为醉的状态,醉是心灵的自远,也是唐代诗歌创作的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传统意象,在多种文学体裁中“镜”意象展现出多元化象征意义。除了承袭“镜”的各种传统意象,在璀璨耀眼的唐诗中,更主要的是突出了“镜”的情感意象,而其情感意象的内涵主要是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唐代女性对美丽、爱情与婚姻的追求以及闺怨情思,二是男性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以及对人生际遇不满的感时咏怀。唐诗中“镜”意象所象征的情感追求,一方面反映出镜子对于诗人生活状况及其内心敏感细腻情感的表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唐诗中大量的“镜”意象也折射出唐代的经济与文化盛况。  相似文献   

13.
敦煌边塞诗歌综论胡大浚,王志鹏唐代边塞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秀色独具的苑围,是唐诗高度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唐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高度强盛发达的反映。正如李泽厚在《美的历程·盛唐之音》中所言:“个人、民族、阶级、国家在欣欣向荣的上升阶段的社...  相似文献   

14.
胡姬是指唐代中原地区的西域民族的女性。唐诗中的胡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异域女性的风貌,但作为异域文化形象,她们往往是作家基于自身文化立场塑造而成的文化"他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诗人的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15.
唐代诗人以诗意化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情景交融之画,其中,灵动、多变的线条为重要的审美对象。它不仅是诗歌构图的关键要素,而且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饱含着唐代诗人复杂、深邃的情感,也反映了唐人的审美趣味及唐代的历史风情。文章按照从植物到动物再到人的线索来对唐诗中的线性之美进行梳理、分析,植物选取柳意象,动物选取鹭鸶意象,人集中关注女性的细眉意象,借此管窥唐诗的深层审美意蕴,以充分挖掘唐诗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唐代商人入仕现象在安史之乱后更加多见。唐代商人入仕途径主要有:科举、买官、行贿、告密、捉钱、私觌等。而商人入仕的社会背景原因,一是唐商人经济力量增长进而追求政治地位,二是朝廷财政困难,三是官场日益腐败为商人入仕打开了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17.
浅谈唐诗的音乐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代是诗的大国素有“大唐诗国”之誉,音乐发展亦呈现空间繁荣局面,亦有“大唐乐国”之称。唐诗与音乐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可谓诗中有乐,乐中有诗,唐诗中蕴涵着音乐美。  相似文献   

18.
袁虹 《黑河学院学报》2023,(10):133-135+152
唐诗作为唐朝文化社会发展的重要表达载体,是了解唐代不同时期社会文化的重要手段。唐诗中女性形象一直是浓墨重彩的篇章。唐诗作品中所反映出的女性审美是唐代诗词作品中的重要题材,通过对不同类别女性审美的描述,可以展示当时女性的生活状态与社会活动等,反映了不同社会发展变化对于女性形象的影响。如白居易、李白等,其创作的作品都有反映当时的女性审美文化。这种女性审美文化,对于后世女性审美的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
《全唐诗》刊刻年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唐诗》是有唐一代诗歌的总集。它大致包括了流传至今的唐代所有诗人的诗作。举凡唐代政治、经济、科举、宗教、艺术以及民俗、世风,无不在唐诗中得到深刻而生动的反映。对于研究唐代文学及唐代历史者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全唐诗》刊刻于清康熙年间,以明胡震亨《唐音统签》及清初季振宜《唐诗》二书为底本,网罗宋元以来所刊刻、传钞的唐人别集等加以校补而成。此书的修纂,始于康熙四十四年三月。而在此前数年,清圣祖玄晔即有修书的打算。四十四年五月,在扬州天宁寺开局,命  相似文献   

20.
华夏自远古时代形成的花卉艺术迨至唐代已日臻成熟,兴起浓郁的嗜花风尚,这表现在赏花游宴之风的高涨、插花艺术的绚丽多彩及花卉入馔的盛行等诸多方面。唐代是一个云蒸霞蔚的时代,亦是一个诗性精神极大张扬的时代,唐代嗜花风尚的热潮,不仅直接拓宽了唐诗题材,使咏花诗渐成为咏物诗中的重要大类,也体现了昂扬、奔腾、高蹈的时代气质与审美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