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大众文化语境中的卫慧写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慧的身体叙事文本是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精神有效供给不足的必然产物,实质上是媚俗的大众文化。卫慧写作完成了由“大”到“小”的叙事革命,成功地制造了女性解放的现代神话,表征了后现代主义身体美学的精神特征,但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的批判。  相似文献   

2.
杨玉珍 《文教资料》2009,(35):26-28
西苏在《美杜莎的笑声》中提出,女性通过写作,通过“写身体”、“用身体去写”的策略,颠覆男权、建构女性话语.在写作-话语-身体-女性主体间拉起了一夸紧密的关系链.直接影响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女性写作和“身体写作”。但因其理论资源、核心概念及表述方法的悖论.对人的社会性及文化特性的生物性窄化,其思想和观点时常互相抵牾.在解蔽的同时也不断地遮蔽,甚至自我消解。故身体写作理论在发端处,即含有其无法超越的尴尬宿命。  相似文献   

3.
女性写作是1990年代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中的一道颇为靓丽的景观。在这道景观中,女性的躯体呈现为一个醒目的主题。这一主题的凸现在当下的文化语境和社会环境中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躯/身体写作”是当代女性意识复苏的产物。是“浮出历史地表”的女性自觉地思考自己价值的性别写作,它将为在社会中建立起一种自由的女性话语空间而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躯/身体写作”的理论与实践思索“女性解放的命题”,发现当代女性在女性解放的道路上明显前进了一步,但距离女性解放的终极目标却仍然路途遥遥。或许,这本来就是一个永远在追寻的命题,永远也难以得到圆满解决的命题。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女性小说的创作主要呈现出两种新的走向,即以林白、卫慧等为代表的“逍遥”式写作和以铁凝、方方等为代表的“拯救”式写作。尽管持这两种写作姿态的代表作家的创作风格不尽相同,但这两个创作群体对以往女性小说写作的冲击以及对当下女性小说的拓新是不容抹煞的。这两种走向对女性小说的创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身体写作”与女性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待“身体写作”,我们不该把它“神圣化”,也不该把它“妖魔化”,应以冷静的眼光来审视“身体写作”,以求客观、公正地认识和评价这一文学现象。“身体写作”的初衷是对男权文化的解构和颠覆,但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身体写作’’非但没有达到预先的目的而从男权文化中突围,反而成了男权文化的俘虏。中国的女性文学如果要健康发展,不能仅仅拘囿于“身体写作”。因为“身体写作”关注的毕竟只是人的身体,而非人的灵魂,所以精神的缺席,就导致了神圣和诗意的缺失。只有不断探索,中国当代的女性意识才能建构,具有真正女性意识的中国女性文学才能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身体写作”这一概念是1996年由评论家葛红兵首次提出的。对于“身体写作”现象的评论,批评者的意见虽大多褒贬不一,但主要集中在了女性主义视角上面,认为“身体写作”是女性主义深化的体现,使女性在“身体写作”中找回了自己被放逐的身体和被‘他化’了的躯体。基于此,对此现象进行重新读解,试着说明“身体写作”不但可能不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女性主义解放运动,反而应该是女性主义的一次大的失落。女性主义因为“身体写作”现象的出现和愈演愈烈,已呈现出了渐趋式微的态势。  相似文献   

7.
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学写作也表现出“自我选择”的多元化趋向。就在这种百家争鸣的语境中,卫慧以崭新的姿态闪亮登场,再度唤起评论界关于女性写作的种种幻想。从批判的立场出发,不难看出,与其他女性作家相比,卫慧的小说创作更多地蕴涵着一种特有的“局外人”观念。这种“局外人”观念源于写作的独特视角,表现出封闭性、狭窄性、易变性、私人性的时尚追求。  相似文献   

8.
女性写作在我国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女性文学在我国的发展却是近百年的事。文章首先对女性文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加以简要梳理,然后联系当今文坛女性写作的现状对卫慧的小说创作加以剖析,揭示其创作话语的伪女性实质。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期女作家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和20世纪90年代女作家卫慧的小说《上海宝贝》同为女性作家讲述女性与都市、女性与欲望之间的文本。但《莎菲女士的日记》凸显着鲜明的女性意识;而《上海宝贝》则是一种迎合男权审美和价值标准的展示,一种“性别秀”。本文引入身体写作这一理论对两个文本进行细读比较,从而对女性写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下半身"诗歌创作与身体写作都是以身体感受为写作源泉,以身体感受为内驱动力,表达来自内心深处的欲望.女性用自己的身体为武器,从女性自身的感受中寻找女性特有的话语,抗拒男性话语权.而"下半身"诗人则是对主流意识文化的抗拒,但是"下半身"诗人没有将身体写作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没有使身体写作完成文学性的诗学转换,而最终滑向了纯粹的肉体写作.  相似文献   

11.
大学教师人文品格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1世纪,大学不仅是经济的推动力,更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建构时期,以此产生的负面文化功能带给大学社会庸俗化和市侩化的不良影响,在此背景下,重提大学教师应具备的精神品格、教学品格和学术品格并从哲学的层面给予重新理解:即三种品格的实质是大学教师的人文品格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2.
由于社会、经济的落后,俄罗斯文学曾长期默默无闻。但自19世纪以来,俄罗斯文坛人才辈出,涌现出了普希金等一大批天才作家,他们的作品也响誉世界。自普希金创造出"小人物"人物系列始,相继出现了"多余人"、"新人"人物系列,这道人物长廊开出了俄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的一朵瑰丽奇葩。  相似文献   

13.
同形字作为一种常见常用的文字现象,从古至今,许多学者都意识到了它的存在并做了或多或少的评论。本文纵览古今八方,从同形字的定义、学者们对“同形字”的初步认识、同形字产生的原因、同形字的类别以及同形字与异体字和异读字的区别等多个角度对“同形字”做了全身“检查”。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应针对他们的审美心理特征,审美活动的规律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切实制定实施审美教育的目的,任务以及方法。  相似文献   

15.
论教学的审美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的审美品格表现出追求自由、超越功利、体现和谐、凸显个性、富于创造、充盈情感等特征,是教学的科学品格和伦理品格的升华。在教学中应通过呈现教学的生命之美,让教学过程灵动起来,建立审美的师生关系,使教学的审美品格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16.
当代教育合同的四性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合同具有服务性、契约性、商事性和公益性特征。当代教育正由管教型向服务性转化。契约贯穿于教育关系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当代教育在某些方面、某个环节具有商事性。公益性是教育机构行业有别于企业组织的根本性特点,是一个重要的事实和法律问题。教育合同通过四个特点的内在机制设计,完全可以实现共生、兼容而成为一个自足共同体,从而推动当代教育蓬勃发展,并最终为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解读《远大前程》的人物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狄更斯的经典小说《远大前程》的人物形象分析,研究了作品中的3种人物形象塑造,即童话式人物、双重性格人物、内涵丰富的圆形人物的塑造;揭示人物之间的关系;探讨了这部作品的不朽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报告回顾和总结了十三年的不平凡历程和丰富的经验 ,具有系统的总结性 ;在深刻分析形势的基础上 ,提出了鼓舞人心的奋斗目标 ,具有全局的战略性 ;全篇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主线 ,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认真学习十六大报告 ,必须深刻认识上述显著特征 ,以利于我们全面准确地把握十六大报告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9.
在汉字构造史上,象形是最早的一种造字方法,象形字是汉字体系中最基本的结构类型。学界对象形这一概念历来有争议,关于象形字的性质和特征,始终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和明确的表述。文章尝试全面细致地论述象形字的含义、范围、特征和性质。  相似文献   

20.
纳西东巴文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纳西族使用的文字,被学术界认为是一种"活着"的古文字,可以视为文字史上的"活化石"。由于东巴文处于"语段文字向表词文字过渡"的特殊阶段,对它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东巴文文字学的真正建立,也有助于普通文字学、比较文字学、文字史以及其他民族文字的进一步研究。本文选取了东巴文造字法中最能反映东巴文图画特点的象形字和使用数量最大的假借字进行研究,旨在探求其象形字、假借字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