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故事人尽皆知。黛玉首先给香菱讲解格律诗的基本常识,接着指导香菱在阅读中积累揣摩,指定阅读教材——《王摩诘全集》五言律诗一百首,老杜七言律诗一二百首,李青莲七言绝句一二百首……不仅阅读教材取法精当,极有眼光,而且有学习程度的要求,有数量的保证,还有顺序步骤的安排。第三步,黛玉让香菱反复实践,在实...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里的香菱要学习作诗,林黛玉教她先把《王摩诘全集》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最后再读李青莲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这样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之后,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刘桢、谢灵运、阮籍、庾信、鲍照等人拿来看一看。还说:"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功夫不愁不是诗翁了。"林黛玉教人学习作诗的方法,实在是经验之谈。先精读典范作品打底子,再把不同风格作家作品拿来比较阅读。所谓"聪明伶俐"无非是肯动脑子去进行比较、分析、鉴赏、吸取。学诗如此,学文当然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中的香菱本是贾府里一个粗通文字的小、丫头,看到大观园中的小主子们吟诗作赋也动了想学诗的念头,便求教于黛玉,黛玉授法道:“我这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诗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读李清莲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作底子……不用一年的功夫,不愁不是一个诗翁了。”  相似文献   

4.
《中文自修》2005,(11):I0001-I0004
第一部分 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1-5题:(共12分) ① 我国著名古典小说《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讲了一个故事:香菱向黛玉请教如何做诗,黛玉说:“我这里有《王摩诂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这样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相似文献   

5.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为这是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其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个理想境界的一个重要因素。《红楼梦》中有一个林黛玉教香菱作诗的故事。香菱决心学习作诗,她拜黛玉为师,可是林黛玉没有向香菱大讲特讲诗的作法,而是对她说:“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把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不用一  相似文献   

6.
我国著名古典小说《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讲了一个故事:香菱向黛玉请教如何做诗,黛玉说:“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这样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相似文献   

7.
《当代学生》2012,(10):58-59
本期"微阅读"书目:《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点评"人物:香菱小说《红楼梦》中人物,原名甄英莲,薛蟠之妾,甄士隐之女。三岁那年元宵,在看社火花灯时被骗子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香菱学诗一节中,作者通过黛玉的口表达了自己的一些学习心得,"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它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律......"由此可见,古人对朗诵学习法的看重。同样朗诵教学法在现代教学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朗诵教学就有非常明确的规定。但现实的朗诵课如何呢?  相似文献   

9.
我国著名古典小说《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讲了一个故事:香菱向黛玉请教如何做诗,黛玉说:"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这样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香菱拜林黛玉为师学做诗,黛玉没有宣讲做诗的道理,而是叫他去揣摩背诵王摩诘、杜甫、李商隐等名家的几百首作品。香菱在黛玉的指点下进步神速,不到半年,诗就做得“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黛玉的为师之道、香菱的学诗经验让我深受启发:语文学习没有捷径但有方法。仅凭课本的百十篇范文,仅凭教师的讲解来形成学生的语文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要学好语文,必须让语文学习的内容具有开放性,引领学生由课本延伸开去,阅读大量的课外诗文,积累大量的语言典范,感悟语言规律,培养自己的语感,形成丰厚全面的语文素养。这里说的…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有效性问题,其实是个老生常谈而又常谈常新的问题。在今年高三名著阅读复刊备考中莺读《红楼梦》,读到《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的故事,黛玉教香菱学习作诗,黛玉用心教,香菱刻苦学,终于学成。由此想到了眼下新课程实验条件下人们日益关注的教学有效性问题,颇受启发。因此也想借此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大观园青少年诗歌作家群中的翘楚。她对及门弟子香菱的教学过程和所阐发的诗论,是《红楼梦》的一大奇观。请看第48回她发表的由香菱引出的一段话:香麦笑道:“我只爱陆改翁诗‘重市不卷留香久,占现微凹浆里多’,说的真切有趣。”黛王道:“断不可看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没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请全集》,你已把他的五亩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I,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把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  相似文献   

13.
讲解《香菱学诗》,大家多会注意到香菱“苦志学诗”的苦学精神,如“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小睡”可表现出她专心刻苫;“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洋洋洒洒描绘了众多女性。香菱作为红楼中金陵十二钗的一个缩影,出彩不多,却笔笔精彩。香菱有着明显的个性,最为突出的便是她的"苦、呆、美"的特质。香菱的"苦",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专心学艺,苦心吟诗。香菱学诗过程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可谓"苦学"的典范。香菱拿着黛玉的赠本回至蘅芜院中,"诸事不管,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她把读诗的心得讲与黛玉诸人,还要求给她题目让她学着做诗,她回来后又是读又是  相似文献   

15.
房义斌 《天中学刊》2007,22(6):131-133
《红楼梦》第48回"香菱学诗"一段蕴涵着曹雪芹先生的阅读观和写作观。从这段内容中反映出来的苛刻的选文观、惊人的阅读量、独特的学习法、文思训练的三重境界、抓住一个好题纠缠不休、读写结合、写无止境等理念给"少、慢、差、费"的语文教学现状以启迪。借鉴曹雪芹先生的语文观,有利于今天语文教改少走弯路,多快好省。  相似文献   

16.
沪教版高中语文课本(试用本)一年级第一学期课文《香菱学诗》,节选自中国古代优秀长篇小说《红楼梦》第四十八、四九回。诗人借助诗歌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不鲜见。问题是,香菱的三首诗,一首比一首做得好,可究竟第三首诗好在哪里,其余两首诗有何不足,涉及诗歌欣赏的层面。本课的教学重点,自然是香菱的性格特点,其难点却是如何引导学生去读懂香菱的三首诗,理解诗中所蕴含的诗人性情。  相似文献   

17.
暑期,一边看中央台播出的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一面闲翻曹雪芹的《红楼梦》,读到第四十八回,不禁惊叹于林黛玉的深厚学识和教育艺术,也深深为香菱的虚心好学、刻苦勤奋所感动,她们两人共同演绎了一曲教与学的和谐乐章。首先,黛玉教诗热情主动,注重激励。在《红楼梦》这部小说中,多愁、善感、孤傲是她的主要性格特征。但当香菱求教于她时,她没有像宝钗那样囿于礼节推托,反而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显得热情、主动,乐为人师。在香菱学诗时,她首先鼓励香菱树立信心。学诗“什么难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功夫,不愁不是诗翁了。”你看,黛玉懂得心理学,她首先打消了香菱学诗的畏难心理,又正面激励香菱。有了自信心,香菱学诗的兴趣当然浓厚了许多。其次,黛玉教诗循序渐进,重视积累和感悟。她让香菱先细心揣摩王维的五言律诗一百首,再读杜甫的七字律诗一百二十首,然后读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先有这三个人的作底子,再把陶、应、刘、谢、阮、瘐、鲍等人的一看”。这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情景相融,显得平易浅近,易读易懂。杜甫的诗感怀伤国,沉郁顿挫,读了能明白诗的韵味。而李白的诗雄奇、瑰丽、飘逸,诗中显现着...  相似文献   

18.
最近,听取了《香菱学诗》和《窃读记》两堂语文课,两位执教者不约而同地采用了"问题教学法"。在导入新课后,板书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独立阅读,然后通过对话交流完成教学。为了便于分析"问题教学法"的利弊,不妨把两位老师的板书问题展示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一、其诗香菱在黛玉的指导下作过三首咏月诗。前两首在《红楼梦》第48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高中语文新教材第六册《香菱学诗》便是此回的节录。现逐一述评如下。  相似文献   

20.
《香菱学诗》中,香菱写的三首诗从措词不雅到牵强附会,再到意趣新巧,显示了她诗歌创作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她用诗歌传递出自己内心的痛苦与快乐,每一个文字都从她渐开的心门飞出,闪烁着文采与辞情的光泽.她用一种接近疯狂的方式,逼迫自己和诗歌一起成熟.通过三首诗解读香菱,对学生读懂《红楼梦》有很大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