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标要求在生物教学中要重视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生物学课程中的科学研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探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能力和对科学研究的理解是在探究过程中形成的,这就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2.
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它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引入科学探究是为了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在探究性学习的实施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发挥作用呢?本文就这方面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3.
新的课程标准一改旧教学大纲的传统模式,提出“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探究式学习就是学生在物理课程和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分析论证以及合作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来获得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下面就近两年中考试卷中出现的探究性试题进行归类分析,以期对今年参加中考的读者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是指在物理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有步骤地渗透和传授物理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和训练,逐步地掌握最基本、最主要的物理科学方法,达到促进知识学习、培养能力和提高科学素质的目的。物理知识是重要的,但当我们在教学中不加限制地深挖“知识(包括解题能力)”时,倘若把科学素质培养这一重要的教学目标挤出教学过程,势必造成教学中的极大损失。下面我就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的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俞丽萍 《物理教师》2010,31(5):12-15
在物理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用类似物理学家探索物理问题的方式去获取知识、经历过程、领悟物理科学的思想、学习物理学研究方法的过程,我们叫作科学探究.《物理课程标准》中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合作作为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根据探究性学习活动所占的要素数量的不同,我们把探究式教学分为“完全”探究和“部分”探究,如果将探究的七个基本要素全部包含在内的,  相似文献   

6.
科学探究既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又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它是指学生在物理课程和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中获得知识、技能、方法和情感体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因此。创设“探究情境”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有兴趣学习和能否主动探寻知识、研究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张晴  李腾 《考试周刊》2011,(8):172-172
探究性实验教学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和热点之一,物理课程中科学探究实验活动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物理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一种主要形式,它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科学探究是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通过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刨新精神。如何反映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科学地探究性学习评价体系。下面笔者就生物探究性学习评价的原则、内容与方法作初步探索。一、评价的原则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它具有与传统学习方式不同的特点。因此,在进行探究性学习评价时必须注意以下原则。1.主体性原…  相似文献   

9.
探究性学习,是基于人类对学习活动的不断认识,逐步形成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具有主动探究、发现和创新等基本特征。在《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科学探究占有重要地位。“突出科学探究”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同时科学探究被列为课程的重要目标。探究性学习将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然选择.作为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探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什么是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美国著名教育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首倡的,他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研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探究性教学是以发展学生的探究思维为目标,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内容,以再发现为学习方法.它强调学生是“发现者”,激发学生对学科本身的兴趣,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像科学家发现真理一样,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习和实践活动,去发现规律,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能力.因此,科学探究活动是以学生的智力发展为本,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1.
物理是高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最近几年在高考中的比重也逐渐加大。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探究问题以及获取相应的知识,然后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高中物理课程的课程设置主要目标是指学习科学研究的探究性学习方法,不断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运用基本的物理知识去研究一些常见现象。教学的过程中所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不断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搜集信息能力,获取知识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采用探究式学习模式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团队交流协作的精神。本文通过对相关参考文献的总结,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就如何提高高中物理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提出一些简单的建议,期待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2.
任志恒 《辅导员》2009,(14):43-44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将“物理实验”的提法变为“物理实验与科学探究”,使物理实验有了更宽广的含义。探究性实验对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起重要作用,随着新课标教材的全面推开和使用,使得研究性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物理探究性实验的实质是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在实验前对于将要得到的实验结果并无真正了解,通常由学生自主地进行各种探究活动,整个探索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几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3.
在科学教育中的科学探究,是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时相近或相似的过程,从中获得知识与技能,体验探究的曲折与乐趣,感受科学思想和树立科学精神。但如何使探究式学习较好地落实到物理课堂教学中去呢?  相似文献   

14.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在新的《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教师应关注学生,鼓励质疑,放飞学生的探究思维。  相似文献   

15.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了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要素”不同于“环节”。一个过程缺少必要的环节就会中断;而课程标准指出的要素是科学探究的标志,一个具体的教学过程只要具有一两个这样的要素,它就有了探究性。也就是说,课堂学习时的科学探究不一定是“完整”的。  相似文献   

16.
5“线性回归”与“划归思想”对物理探究性实验中的方程拟合具有指导意义 物理新课标将科学探究单独列为一个一级主题,足见其对科学探究的重视.而科学探究七要素中的“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它体现在具体的操作中就是:收集数据、填写表格、作图,然后拟合方程.拟合方程的过程要用到线性或非线性一元或多元回归等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理念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新的课程理念倡导“以学生为本”,“物理课程必须倡导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体验感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方法是人们认识客观规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物理学中的科学思维方法就是学习者将物理知识的学习转化为物理学习能力的一座桥梁。新课程标准中将“过程与方法”确定为课程的培养目标,可见科学方法的教育已成为物理学习和评价的重要内容和目标,理应引起广大物理教师的高度重视。那么初中物理教学中包含着哪些科学方法?科学方法在教学中如何渗透?  相似文献   

19.
中考热学     
探究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科学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主要包括六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与交流、合作。《新课标》要求同学们经历科学研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探索精神、锻炼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因此,探究题成了近两年各地中考的重点。电是以后中考命题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项红专 《物理教师》2002,23(2):52-53
有一位科学家曾经说过 :“科学只能给我们知识 ,而历史却能给我们智慧 .”在物理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 ,有物理学家的成功和失败、欢乐和痛苦 ,更充满着他们探索自然界奥妙的无穷智慧 .本文撷取物理学发现过程中的几个片断 ,剖析物理学家们的研究方法和艺术 ,想必对物理教师、物理教学和物理教研都有一定的启发 .1 小中见大在科学研究中 ,有时会遇到微小差别的结果 ,如能紧抓不放 ,穷追不舍 ,往往会导致“细微差别中的重大发现” .然而这就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1 893年 ,英国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瑞利想更精确地测量各种气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