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球是唯一不受对方干扰和牵制的主动性技术,而利用发球的主动权,为抢攻创造上手的机会,则是体现积极主动的战术组合。因此,发球抢攻历来是进攻型打法赖以赢得主动,打开局面的主要得分手段。每个选手都会根据自身打法的特点和能力,设计出符合自己实际的发球抢攻套路。格氏作为反手能力出众的选手,在发球抢攻的套路组合设计中,理所当然地将反手抢攻放在最为显著的位置上,以求扬长避短,先发制人。  相似文献   

2.
发球抢攻论     
谈发球抢攻,首先要明确方向,也就是明确发球抢攻的一些规律,还要有宏观的指导和正确的选择,了解发球抢攻的技战术与整体打法的形成之间是什么关系,什么是发球抢攻的主要得分手段。  相似文献   

3.
发球与接发球是乒乓球运动中非常重要的基本技术,在乒乓球比赛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文章从发球与接发球的发展特点、趋势,分析研究了发球、接发球、发球抢攻与接发球抢攻、以及判断等诸多方面的技术,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4.
发球抢攻是由发球,抢攻技术及意识三部分组成的。发球是基础,抢攻是关键,意识是主导。在培养过程中,教练员要动脑用心,运动员在主观上认真刻苦,主客融为一体,才能练出好的发、抢及其意识。三个环节缺一不可,意识是贯穿始终,起着主导和支配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凡  赵晖 《乒乓世界》2007,(7):98-99
其实发球抢攻并没有可固定套用的步法,接发球抢攻也是。所谓文无定式,打乒乓球也一样。但我们可以总结出几种常用的发球抢攻步法,比如发球后侧身的步法,发球后上步挑打的步法,或者发球后交叉步扑正手的步法。不管使用什么步法,都有几点经验性的规律可以遵循。  相似文献   

6.
唐芳武 《精武》2012,(18):30-31,33
运用录像统计的方法对当今世界优秀乒乓球运动曼在比赛中使用发球的旋转类型进行统计研究,分析运动员在比赛中发球旋转的技战术运用特点和规律。瞎果显示:左侧上旋和左侧下旋球是乒乓球运动员最常使用的发球组合,占37.11%;运动员发不转球的发球轮得分率最高,为55.99%;下旋转与不转搭配的发球姐合在比赛中最为有效:逆旋转发球被越来越多运动员使用,具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乒乓世界》2003,(9):58-59
·瞬间,肘部抬高.手腕做内收动作。波尔是欧洲乒坛中为数不多的发球技术突出的选手,其高质量的发球为他提供了更多的抢攻机会。本期我们介绍波尔对阵格林卡时发球抢攻的一组动作图。图片提供:《桌球王国》波尔发球抢攻技术  相似文献   

8.
采用实况录像进行技术统计和实际观察,对世界排名一号乒乓球运动员塞弗的发球、发球抢攻、接发球、接发球抢攻、相持阶段技、战术运用、技术风格和思想作风以及其存在的技术弱点进行分析与研究,为中国乒乓球选手战胜塞弗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悉尼奥运会男单决赛上,孔令辉战胜瓦尔德内尔获得冠军,反手发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采访中,孔令辉深有感触地说:“为了练好发球,我对各种各样的旋转变化作了大量的研究及训练,并总结出,在比赛中只用正手发球是远远不够的,当对方适应后,就要有变化,哪怕是很小的变化,所以反手发球很重要。正因为如此,当对方适应正手发球后,改用反手发球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为下面的抢攻创造机会”。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三段指标评估、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第5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决赛中国运动员运用发球抢攻战术的情况进行分析,针对中国运动员在发球的落点和旋转,阐述了发球后的各项技术以及发球后组合技术运用的基本情况,结果表明: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发球抢攻战术中发球主要以对手正手位近网短球和中路半出台球为主,并配合底线长球;其主要得分技术是正反手弧圈球,以发近网短球的抢攻为主,在比赛中能占据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1.
赵晖图 《乒乓世界》2012,(8):114-117
反手发球抢攻反手发球后直接使用反手抢攻在直板选手的战术体系中已并不多见,但对于两面攻打法而言,此套战术与横板选手的反手发抢具有同等的杀伤效果。在两面攻打法相对盛行的年代,进攻体系往往是由反手位发起,继而转入正手连续。因此,从发球到抢攻的还原衔接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在实施反手发抢的过程中,除了要在发球质量上追求更高,抢攻手段也要力争“快、准、狠”,给对手施加足够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2.
一、郭跃发球技战术运用特点分析 在乒乓球的技术中,发球是唯一不受对方来球制约的技术,它具有极强的主动性,可以根据自己的技战术打法,形成不同的发球战术组合;可以为了配合下一板的抢攻,选择自己最合适的站位和发球方式,使球落到对方台面的不同落点。郭跃属左手横握球拍、弧圈结合快攻打法,前三板极具威胁,特别是为配合第二板发球抢攻,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无遮挡发球新规则的实施,使发球的威胁大大降低,从而给发球抢攻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发球抢攻的技术组合将变得更为复杂,人们的理念亦随之发生改变。在认识上,人们已将发球、发球后抢上手以及三、五板衔接作为一个整体来全盘考虑、连贯设计,并且形成了新的发球轮的抢攻体系。与原先的发球抢攻相比,它无论在内涵还是意义上均高出一筹。 本组图片取自德国新秀波尔与韩国名将吴尚垠的对局,由三个部分组成:波尔发球、吴尚垠接发球摆短(图1—7);波尔发球后台内挑打(图8-  相似文献   

14.
本期名将赏析为大家带来了三组不同类型的发球抢攻。第一组是马龙在关键局的关键比分,采用非惯用发球套路,利用变化干扰对手,轻松完成的一板抢攻得分。站在中路使用反手发球,本来就是一项自带“进攻性”的战术,使用者很大程度上都是要寻求两面上手,抢占回合的主动权。敢在关键时刻使用这样的战术,也充分展现了马龙的主动意识,以及围绕正手的特长技术组织战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张凡  赵晖 《乒乓世界》2007,(4):90-91
正手逆旋转发球是近年来应用逐渐增多的一种发球,此发球分两种,一种主要依托腕部发力,靠制造不同性质的强烈旋转伺机抢攻;一种以小臂和腰部发力为主,球的旋转不是很强,但球性平稳,很容易控制落点。图中王皓使用的是第二种。图 A1-A5王皓在反手位发逆旋转球至对方中路偏正手,弧线低平,勉强出台,对方难以发力,只得将球挂起来。大球时代反拉技术不再是单纯的反攻,它已经糅入到前三板进攻的系统中。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柳承敏发球及发球后抢攻技术,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柳承敏与王皓、马琳、王励勤、萨姆索诺夫、李静6场比赛的柳承敏的293个发球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左、中、右锄发球变化较多,而且旋转转强、分布于开局、中局、尾局在落点上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
李颖 《乒乓世界》2012,(9):116-119
张婧元成绩:·2011年1月,北京市第27届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女子高中组单打季军、双打冠军;·2011年10月,北京市青少年业余体校乒乓球锦标赛女子高中组双打冠军;·2012年1月,北京市第28届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女子高中组单打冠军。反手发球抢攻 发球抢攻是乒乓球比赛中重要的得分手段。在比赛中,发球不受对方影响,拥有主动权,并可以为抢攻创造条件。因此,结合发球和抢攻两种技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何瑞映 《精武》2012,(1):13-15,17
本文通过统计2010年第50届世乒赛男子团体赛中张继科对阵帕帕迪米特里、斯托亚诺夫、岸川圣也与苏斯的四场比赛中发球抢攻技战术各项指标,来揭示张继科发球抢攻技战术的个性化特征,同时发现其存在的不足,为其在发球抢攻技战术的进一步改进提出新的建议,也为横拍弧圈结合快攻型打法的运动员发球抢攻技战术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尹肖 《乒乓世界》2004,(8):53-55
自发球新规则后.有两个问题需要考虑:如何在保留原有发球优点的基础上进行抢攻?怎样处理好前三板的衔接技术?  相似文献   

20.
波尔的前三板技术相当出色,这主要体现在他发球的旋转、落点变化较多,接发球的控制能力强,发球抢攻的手段多样化,尤其是正手抢攻的质量颇高。我们挑选出了波尔在不同情况下处理前三板的精彩片段,希望读者朋友能够从中得到启发,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