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硅胶表面双酚A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和识别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在硅胶表面合成了基于双酚A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用紫外光谱分析了模板分子的洗脱效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印迹聚合物的表面形貌。静态吸附实验表明,该印迹聚合物对双酚A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吸附。  相似文献   

2.
以4-氨基安替比林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十二醇/甲苯为溶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对模板分子具有特异吸附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考察了制备条件,如溶剂用量、功能单体浓度和交联剂浓度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在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交联剂摩尔比为1:5:20的条件下,可制备出吸附量大且特异性识别能力较佳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4-氨基安替比林及其结构类似物安替比林的分离因子为3.72.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苯甲酸为模板分子,1,4-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分别以α-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合成了苯甲酸具有特异性吸附能力的两种分子印迹聚合物,其中用α-甲基丙烯酸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苯甲酸的氢键作用力和结合能力都比较强。  相似文献   

4.
以表面修饰功能基团的SiO2微球为基体,以青藤碱为模板分子,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在SiO2微球表面制备青藤碱核-壳型印迹聚合物.采用UV、FTIR、SEM及HPLC等手段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聚合物表面制备了壳层厚度约为0.05μm的均匀印迹层,对青藤碱表现出较好的印迹效率,且能反复使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在硅胶表面合成了苄嘧磺隆印迹聚合物(MIPs),将MIPs超声分散于氨基苯磺酸溶液中,通过在金电极表面电聚合氨基苯磺酸制备了苄嘧磺隆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对电极制备过程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
以对羟基苯甲酸丁酯为模板,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聚乙烯醇为分散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在氯仿溶剂中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MIP)。通过考察该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间歇式吸附实验表明,所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吸附较快,最大表观结合量近270μg/g。Scatchard方程研究表明在研究的浓度范围内在聚合物中形成了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7.
以咖啡因为模板分子,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在水溶液中制备印迹聚合物微球.考察功能单体的种类,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比例,模板分子与交联剂比例以及反应时间对印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并用SEM观察印迹微球的形貌.结果表明,以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制备的印迹聚合物,n(咖啡因)∶n (MAA)∶n (EGDMA)=1∶ 4∶20得到的印迹聚合物微球形貌与吸附性能较好,最大表现结合量为14.0322μmol/g.  相似文献   

8.
蛋白质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高度选择吸附性,能专一性识别蛋白质模板分子.本文综述了蛋白质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选择性识别机制及其选择性吸附的影响因素,并对蛋白质分子印迹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以Pn^2+为模板分子,以巯基壳聚糖为功能单体合成了交联巯基壳聚糖分子印迹聚合物.并研究其合成、吸附和洗脱条件,结果表明: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抗酸性提高了,且保留了对Pb^2+良好的吸附性和识别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
将高分子聚合物表面功能基化,引入引发转移终止剂.以活性自由基聚合方式在高分子聚合物表面合成印迹聚合物。在紫外光引发下,加入印迹分子,功能单体,在接枝Iniferter后的高分子聚合物表面进行分子印迹聚合物接枝实验。合成的表面接枝分子对印迹分子具有亲和能力及选择性,其识别能力来自于印迹得到的识别位点。  相似文献   

11.
平衡法表征对苯二胺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分子识别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非共价分子印迹技术,以对苯二胺(p-PD)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制备了p-PD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利用静态平衡法研究了印迹聚合物的结合能力和选择性。结果表明,在印迹聚合物中存在两类结合位点,离解常数分别为2.57×10^-4mol/L和3.71×10^-3mol/L;对应的最大结合位点数分别为19.7μmol/g和80.7μmol/g;p-PD印迹聚合物能够选择性结合p-PD。  相似文献   

12.
通过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在丙烯酰基功能化的磁性Fe3O4粒子表面制备三唑磷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紫外光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对磁性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三唑磷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对三唑磷分子存在较高的吸附特异性,以此印迹材料作为固相萃取剂,成功地应用将三唑磷从有机磷农药混合液中分离和富集,富集因子高达40,分离因数SCPF/TAP低达10-4。  相似文献   

13.
以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以大黄酸为模板分子,通过沉淀聚合法制备了具有与大黄酸分子结构相匹配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利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MIPs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4.
用甲基纤维素(MC)水凝胶将血红蛋白(Hb)固定在热裂解石墨电极表面,制成了稳定的Hb-MC膜修饰电极.包埋在甲基纤维素膜中的血红蛋白可以与电极直接传递电子.在pH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可得到一对可逆的血红蛋白辅基血红素Fe(III)/Fe(II)电对氧化还原峰,式电势为-0.312V(vs SCE).其式电势随溶液的pH值增加而负移且成线性关系,直线斜率为-41.0mV/pH,说明电子传递过程伴随有质子的转移.  相似文献   

15.
以咖啡因为印迹分子、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沉淀聚合法制备印迹聚合物微球.考察印迹分子、引发剂、单体和介质的配比及介质的种类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表征聚合物结构.结果表明,n(咖啡因)∶n(AM)∶n(EGD-MA)=1∶4∶20时,在乙腈介质中所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微球的粒径较小、形态与吸附性能较好、最大表观结合量为34.4071μmol/g.  相似文献   

16.
以邻苯二胺(o-PD)为功能单体,采用电化学聚合的方法,在金电极表面电聚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膜。洗脱模板分子,优化制备过程的条件,获得了L-酪氨酸(L-Tyrosine)分子印迹传感器敏感膜。并通过循环伏安法(CV)、示差脉冲伏安法(DPV)和电化学阻抗谱法(EIS)三种方法考察了电极的性能;在循环伏安法(CV)方法测试结果表明,模板分子L-酪氨酸在磷酸缓冲溶液(PH=8.0)中与功能单体邻苯二胺能聚合并吸附在金电极表面,并且在聚合前后及洗脱模板分子前后峰电流有明显差异;由示差脉冲法(DPV)测试结果表明,在(1×10-22.0)mg/m L范围内,峰电流与L-酪氨酸的浓度成线性关系,检出为2.0 mg/m L。选择识别性实验结果表明,该分子印迹修饰电极对与L-酪氨酸相似的L-苯丙氨酸、L-丙氨酸、L-色氨酸、L-天冬氨酸的电流响应很小,说明分子印迹传感膜对L-酪氨酸有特异性识别功能;EIS方法测试表明,印迹电极对L-酪氨酸分子具有识别作用。  相似文献   

17.
矿物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等,能显著改善结构混凝土的耐久性,而得到普遍应用。从微观角度出发,采用压汞法(MIP)和X-CT断层扫描技术分析粉煤灰分别为10%、30%和50%对水泥基材料微结构的影响,进一步从氯离子传输角度分析掺合料对微结构改变的本质。压汞法的结果表明,粉煤灰掺量从10%到50%,水泥基材料的毛细孔和凝胶孔的体积率分别减少和增加,但总孔隙率在50%时出现增加;X-CT三维重构的结果显示,水泥基材料的微缺陷随着掺合料的增加而减少;氯离子传输的实验显示,含50%掺合料的试样,具有较大的传输系数,表明不适量的掺合料会降低水泥基材料的抗渗透性能。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养护制度对超高性能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UHPFRCC)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的影响,并揭示了用不同的养护制度制备性能符合要求的超高性能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可能性.制备了一种基准的UHPFRCC,研究了3种养护制度下UHPFRCC的力学性能及短期耐久性能.此外,通过结合运用电子扫描电镜(SEM)和压汞法(MIP),测试了3种养护制度下UHPFRCC的微观结果.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的养护制度对UHPFRCC微观结构的影响以及微观结构对材料宏观性能的影响机制.热养护和蒸汽养护3d与标准养护90 d的UHPFRCC具有相近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但是,热养护的UHPFRCC具有相对较差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相似文献   

19.
以邻氨基酚(OAP)为单体,三聚氰胺为印迹分子,在玻碳电极上电化学聚合制备了三聚氰胺分子印迹敏感膜.分子印迹传感器敏感膜洗脱前和洗脱后在电化学特性方面有明显的不同.以K3[Fe(CN)6]为电化学探针,利用差分脉冲法(DPV)研究了传感器的响应性能,在三聚氰胺浓度0.4~1.0μg/kg和2.0~10μg/kg范围内,传感器峰电流变化(Δi)与三聚氰胺浓度c成线性关系,线性方程分别为:Δi=281200c-0.1059,R=0.997;Δi=13410c+0.1735,R=0.999.定量检测下限为0.4μg/kg.该传感器的响应时间为5 min,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3.46%(n=7),有较好的选择性,用于实际样品测定,加标回收率为88.3%~1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