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地域武术文化是指通常由古代沿袭或俗成的历史区域中带有明显的历史烙印和痕迹的武术文化.武术文化既包括人民主体在武术实践活动的对象性结果,也包括人民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武术实践活动过程本身.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近几年来学者们对地域武术文化研究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分析进行全面的梳理与综述,得出人在武术发展中的重要性,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民族文化差异与武术国际化发展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运用哲学、文化学理论分析了中西方民族文化差异,指出武术国际化发展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提出武术发展过程中应本着武术的本质规律,解决武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阐述武术国际化发展思路,即正确处理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的关系;根据认识及实践的主客体价值改革武术并加强文化交流与宣传,实现认识过程主体对客体认识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在中华文化大环境下孕育的中原武术,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民族特点。文章以河南武术为研究对象,以区域文化为视角,从文化空间特征及其联系的角度对中原武术文化形态进行系统研究,认为中原武术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原地域的特定地理环境、政治和经济的影响以及社会习武风尚的作用密切相关:中原武术文化的主体性、兼容性、辐射性和创新性构成了中原武术文化最为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新形势下的河南武术文化,以新的产业形式为中原的崛起代表的客体文化呈现出多元性的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4.
中州武术文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韩雪 《体育科学》2006,26(8):86-95
在中华文化大环境下孕育的中国武术,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民族特点。以中州武术为研究对象,以区域文化为视角,借鉴人类学、民俗学、历史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及相关研究成果,从文化空间特征及其联系的角度对中州武术文化形态进行系统研究,认为中州武术丰厚多样,其形成和发展是与中州地域的特定地理环境、政治和经济的影响以及社会习武风尚的作用密切相关的;中州武术文化的主体性、兼容性、辐射性和创新性构成了中州武术文化最为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中州武术客体文化呈现出多元的武术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和系统辩证思维方法,从文化学、本体论哲学和价值论哲学的多学科视角,审视和思索武术的发展.研究认为:1)武术是一种"文化载体",本质上是一种有着鲜明中华民族特色的攻防技击意识的人体运动.2)武术价值作为价值主体的人与价值客体的武术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武术价值是多元化与多样性的,主体对武术的需要是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应该考虑武术价值主体具体条件下的需要,从价值主体的尺度,挖掘和发展武术自身属性的某一方面去满足具体主体的需要,从而使得武术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武术传承的文化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武术传承有着弘扬民族精神、传播民族文化的作用.当研究聚焦于"文化特征、民族精神和哲学内涵"等方面的时候,武术研究的"狭义化"现象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反思与思考.从文化本质理论的视角,对武术文化进行了深层思考.认为:从文化角度看,人体动作是武术文化的"物的裁体",是外显的"武术物质文化层面";武术承裁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特征是内隐的"武术精神文化".是武术文化内核.对武术传承而言,武术物质文化层面的人体动作和武术精神文化层面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都是同等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学视角,借用涂尔干的集体意识理论,对武术文化中的师徒关系进行文化人类学意义上的剖析。提出了武术文化传承的引者——师父,作为武术资源的携带者、联动武术文化不断推演的重要纽带;武术文化的传送者——徒弟,秉承师者的“传统”基础之上并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创新者,了解师徒关系的有机构成成为了感知武术文化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世界许多国家一样,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有效地使青少年传承本土传统文化、延续民族文化血脉,已经成为了当代中国的主题.在描述青少年传承武术文化现状的基础上,从社会化视野对青少年传承武术文化的路径提出思考.研究认为:青少年是传承武术文化的主体;我国青少年对武术文化的传承现状令人堪忧;传承路径单一是影响青少年传承武术文化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借鉴社会化理论,提出应从家庭、学校、大众传媒以及同辈团体等多方面拓展青少年传承武术文化的路径,使得武术文化得以薪火相传.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剖析武术文化中的爱国主义、厚德载物、崇德重义、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等优秀民族文化精神,阐述了武术文化在历史与现实中对培育民族精神的价值,使每个武术工作者真正明确武术文化的教育功能,并在教学中把武术文化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寻体育全球化背景下青少年对武术运动的认识情况,对140名哈尔滨市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中学武术课开设并不普及;中学生对武术运动不是太喜欢;认为武术课程的内容设置不尽合理;学校武术教育对武术文化的传授不够;学生对武术的形式、内容、文化内涵还缺乏了解;大部分学生对武术的礼仪文化不感兴趣。建议学校必须重视民族传统文化、包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2.
李娜  王磊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10):118-119,121
健美操是一项集健身、娱乐、心理保健、提高审美能力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新型体育项目,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它在一定层面上涵盖了校园文化中体育文化、休闲文化、艺术文化、心理文化等娱乐文化范畴,对校园文化的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校体育文化是一个学校精神风貌的具体体现,是大学生文化素养和体育素质的综合反映。校园体育文化作为现代教育和现代体育两大文化体系的交汇点,既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本文针对新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内涵、功能以及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推进新疆高校的素质教育,促进各民族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礼仪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进步、发展、文明、道德的反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礼仪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交往的重要手段。本文探讨体育礼仪的概念,概括体育礼仪的内容,分析体育礼仪的显性和隐性功能及提出了加强体育礼仪的途径和方法,最后设想体育礼仪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体育文化素质内涵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世纪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高层次和最后阶段,具有与社会体育衔接的特殊性。体育活动开展得好坏、学生体育文化素质的最终成型,直接影响到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对大学  相似文献   

16.
山文化在传统文化的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个性、品格、精神、情怀、智慧文化是山文化的核心。文章从山文化的视角,就山文化的个性、品格、精神、情怀、智慧文化五个方面,解读了山文化与传统武术的内在联系;探析了山文化对传统武术的影响,揭示了山文化对传统武术的发展产生的重要作用。这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维系民族传统武术的长足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体育文化是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简要简单介绍了什么是高校体育文化,其次阐述了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意义,最后具体论述了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8.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包括民族体育项目的变迁和思维意识的变迁,从整个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看,这种变迁是趋于进步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是体育文化具有民族性的基本机制,是体育文化维系民族体育价值观的内在动因,也是构建世界体育文化多元化的前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要加强民族传统体育基础理论的研究,要适应社会变迁,要适应全民健身的需要,要充分利用学校这个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9.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体育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中影响最广泛的、最富有特色的一种文化。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展示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氛围,它对学生的思维观念、身心发展、学习生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的影响。本文就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功能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方法。为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献力。  相似文献   

20.
高校企业文化是在企业文化和高校校园文化的双重作用下所形成的,加强高校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高校企业自我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推进高校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加强高校企业文化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