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新闻作品的保护关系到新闻事业的发展兴衰.媒体融合技术背景下,新闻产品更加多样复杂,新闻作品侵权也呈高发态势.面对形态不断创新、形式更加多样的新闻产品,确定明晰的新闻作品认定标准是适用著作权保护的前提条件.本文认为,只要融媒体新闻产品的基本内容是事实信息,具有新闻学意义上的新闻价值,且具备一定程度独创性,都属于新闻作品,应受到著作权法律法规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新闻作品作权的保护既要体现对作智力劳动和独创性的尊重,又要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众知情权,实现媒体的社会责任与功能。因此,对新闻作品作权的保护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3.
新闻作品与时事新闻存在本质的区别。时事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属于公共信息,不具有独创性.所以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新闻作品则是在时事新闻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具有独创性.因此受到著作权的保护。通过分清新闻作品与时事新闻的界限,有助于把握著作权法,认清保护新闻作品的法律限度。  相似文献   

4.
馆藏资料是档案馆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馆藏档案作用的发挥具有补充和说明作用,做好档案馆资料收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要做好这一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十个原则”:一、相关性原则。所谓“相关性”,是指档案馆所收集的资料必须在内容上或形式上与馆藏档案密切相关,对馆藏档案有补充或说明作用。这是档案馆资料收集工作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也是《档案馆工作通则》对档案馆资料收集工作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档案馆工作通则》明确规定:“档案馆要注意接收和收集与本馆馆藏档案有关的各种资料。”二、地方性原则。…  相似文献   

5.
古籍整理作品的著作权是古籍出版者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正在进行的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再度引起业内人士对此问题的关注和讨论.业内人士围绕与古籍整理作品相关的修改草案第13条进行讨论,该条规定,"以改编、翻译、注释、整理等方式利用已有作品而产生的新作品为演绎作品,其著作权由演绎者享有.使用演绎作品应当取得演绎作品的著作权人和原作品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业内人士认为,应当明确古籍整理作品的著作权,加大古籍整理作品著作权的保护力度,建议在《著作权法》修改草案条款中增加注释权、整理权.那么,古籍整理是一种什么作品,是否应当赋予古籍整理者"注释权""整理权",如何加强对古籍整理作品的著作权保护?笔者就此阐述一些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6.
蓝鸿文 《军事记者》2001,(10):22-23,21
侵犯著作权与保护著作权,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且又是一个既涉及道德又涉及法律的问题。著作权亦称版权,一般指著作人对作品所享有的权利。著作权和专利权、商标权一样,都是专有权,都属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可以转让、继承。在知识产权中,与新闻界关系最为密切、影响最大的是著作权,这是因为构成新闻媒介的基本要件是作品,是包括新闻、通讯、评论、图片以及其它体裁文章等在内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围绕新闻作品著作权问题的纠纷展出不穷,一些新闻作品的著作权主体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利,与侵权人进行了长期艰难的诉讼。这种情况至少说明,新闻作品著作权受侵害现象目前依然比较严重,而越来越多的新闻作品著作权主体已经开始主动地寻求法律对自己创作的新闻作品的保护。但是,我们也注意到,由于我国的《新闻法》尚未颁布,而《著作权祛》中对新闻作品的著作权保护也没有作出专门的规定,所以,目前我国新闻作品著作权主体权利的法律保护还欠有力。有鉴于此,我们觉得必须对新闻作品著作权主体的权利进行深入研究,以为我国以后…  相似文献   

8.
国家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图书馆著作权保护工作的通知》是指导图书馆著作权保护工作的重要文件。图书馆著作权保护具有较大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图书馆本身具有较大的公益性社会价值;图书馆依照著作权规定传播作品,发挥作品的社会价值;图书馆是平衡著作权私权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阵地。图书馆应以《通知》为契机,采取措施推进其著作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9.
熊燕舞 《今传媒》2007,(6):31-32
对某一或某类新闻作品的评价原则必然是具体的,认识和运用具体的标准应当是原则性和具体性的统一.本文提到的新闻阅评原则虽是对新闻阅评实践经验总结概括的一家之言,笔者却希望这是一种带有普遍规律生的监督媒介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谷永超 《青年记者》2017,(25):82-83
微信作品著作权的基本内容 (一)微信作品的判断 与传统的作品相比,微信作品在内容形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除文字之外,还有图片、声音或视频等.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是作品,因此,微信作品能否受到著作权保护,首先需要判断微信作品是否属于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根据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规定,成为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需要满足两个实质性条件,其一是该作品具有独创性,其二是该作品具有可复制性.  相似文献   

11.
吴晓波 《编辑之友》2012,(9):102-103,107
本文依据著作权基本的"思想与表达二分"原则分析了字体充当"作品"的构成要件,并参考最新《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的立法趋势,提出影视作品中用到的公共字体和部分独创性不高的计算机单字不应构成作品,而书法作品和特殊计算机字库字体、独创性较高的单字应当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并为影视作品应如何合理合法地获得并使用字体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希冀对影视制作以及其他行业合理使用字体提供法律依据,也希望对我国字体研发行业的发展能够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闻理念是指新闻媒体所遵循的系统思想和根本原则,它内化为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行为方式,集中反映在新闻内容、新闻形式、新闻风格、新闻态度以及政府对新闻的主导地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编辑主体权益伴随其创造性劳动而产生,我国著作权法对该领域的保护目前尚属空白,甚至有的条款给予消极规定.应当遵循利益平衡的原则,将编辑主体权益纳入著作权法保护范畴,设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编辑创造性劳动的量化标准,以确保编著双方著作权合理、合情、合法的分配.  相似文献   

14.
报道,遵循什么规律史占旗报纸的宣传报道应遵循什么规律?毫无疑问,应遵循新闻规律。无新闻价值不应该报道,有新闻价值应该报道,新闻价值高就应该多报道或重点报道。凡吃新闻饭的人都懂得这个起码的常识和道理。然而按新闻规律搞报道这个基本原则,在如今的办报实践中...  相似文献   

15.
新闻摄影是人们借助于摄影器材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的形象记录,它真实、客观、不容虚构.然而这种客观性并不等于机械复写,而是摄影客体的自然物像与摄影主体的主观意志.理想和情感的有机融合.在这种融合中,情感的作用尤为突出,占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幅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除了用客观形象告诉受众以欲知、应知的新闻信息或事实外,往往能用情感的力量去感染人、征服人、震撼人的心灵,所以在遵循新闻摄影求真、求实、求新、求情、求意等规律时、摄影记者更应注意将新闻事实触发的个人情感灌注于新闻摄影中去.一、主体情感与新闻事实本质真实的内在统一情感是主体评价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一种态度  相似文献   

16.
李萌 《中国广播》2015,(2):36-38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关于网络著作权的各种纠纷日益增多,其中不乏新闻作品的侵权事件。本文对网络环境下新闻作品的著作权侵权的背景、原因、表现形式、应对之策等方面予以论述,以期对网络环境下新闻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著作权跟版权在我国是等同意义的。著作权保护,一个是保护原则,体现在作者创作出作品之后对其作品拥有权利,其他任何人要想使用他的作品必须拿到授权,并支付报酬。第二个原则叫平衡原则,就是要在作者和使用者  相似文献   

18.
《今传媒》1996,(2)
新闻报道,按什么规律北京史占旗报纸的宣传报道应遵循什么规律?毫无疑问应遵循新闻规律。无新闻价值不应该报道,有新闻价值应该报道,新闻价值大就应该多报道、重点报道或连续报道。凡新闻工作者都懂得这个起码的常识和道理。然而按新闻规律搞报道这个基本原则,在目前...  相似文献   

19.
新闻是可见可闻的客观事实的再现。所谓“再现”,就是将所采访到的客观事实材料,以求真务实为目的、并运用求真务实的手段,进行鲜明、具体、可信、可感的字处理(或音像制作)。因此,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所在,真实性是新闻作品存在的基础,新闻工作应严格遵循真实性原则。然而近年来,虚假新闻屡屡出现,甚至出现评选年度十大假新闻的怪现象。究其原因,无非是:  相似文献   

20.
微信平台传播的信息具有版权保护的可能性,其中著作权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常见的侵害微信著作权的情况有微信转发、微信公众号平台对作品的上传和传播侵权等.保护微信中作品的著作权应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打击微信侵权行为,增强微信使用人的著作权意识和作品著作权人的维权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