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樱梓 《新闻世界》2013,(12):18-19
人物通讯是以报道新闻人物事迹或活动,展示人物精神面貌为主要内容的通讯类型。人物通讯在写作上文笔细腻,描述事实详尽,常常和议论、抒情结合起来,人物形象较为丰满,精神境界得到充分揭示,它所具有的审美价值是新闻传播者的审美意识与受众对通讯作品的审美要求两者的有机统一。新闻作者笔下的人物通讯作品中,所展示出来的形象美与语言美,既是新闻作者审美创造能力的一种体现,也是人物通讯作品产生吸引力和生命力的必备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2.
人物通讯以刻画典型为己任。在一些成功的典型人物报道中,其人物形象总是伴随着一些令人刻骨铭心的语言和行动,为群众所喜闻乐见,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号召力。然而,就新时期以来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典型人物报道来看,其“言行”把握的难度不亚于写作战争及和平建设时期的人  相似文献   

3.
在省委宣传部、组织部举办的纪念建党80周年“党在我心中”征文活动中,我在《河北日报》发表的人物通讯《一个共产党员的金钱观》和《无言的忠诚》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回顾作品的采访、写作过程,使我体会到:两篇作品之所以得到党委主管部门的肯定,在读者中产生了较强烈的反响,主要是作品中人物的思想、行为代表和体现了时代精神。 人物通讯是以人物的先进事迹、进步思想反映时代精神,以起到感染人、教育人的宣传效果。人物事迹越突出、观点越集中,思想内容越深刻,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4.
写人物通讯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想写好却不容易。笔认为在采写过程中,“第三”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这里的“第三”是指熟悉主人公的其他人。在人物通讯写作时,要注重以他们的语言和视角来介绍和评价主人公。在人物通讯的采写过程中,“第三”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在通讯中特别是在人物通讯写作中,了要有典型的骨干事例之外,还要运用人物有关的生动有力的情节与细节。俗说,红花虽好,还需绿叶相扶。精彩的情与细节有无穷的魅力,使新闻作品产生强的思想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一、情节与细节在通讯中的地位和作情节是通讯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通讯、事件通讯中尤为常见。著名记者柏生在谈论通讯采写时说:“通讯与新闻同,新闻强调用事实说话,而通讯除了事以外,还要有情节,有镜头,有联想。”(《采写通讯的几点体会》)通讯中有情节,是它有别于新闻的一个显著特点。比如,人物通讯里,如果没有情节,那就可能把…  相似文献   

6.
人物通讯是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通讯体裁。报纸上的人物通讯主要是报道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与先进思想。那么,怎样才能写好报道先进人物的通讯呢? 宣传先进人物,反映时代精神 宣传先进人物是我们社会主义报纸的一项重要任务,正如列宁所指出的:“用生活中的生动的具体事例和典型来教育群众”,“是报刊在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的主要任务”。(《论我们报纸的性质》)列宁还指出:“要使大家熟悉并大力宣传任何一个多少有点出类拔萃的地方工作人员,使他们成为大家的榜样。”(《列宁读报),苏联《新闻工作者》1980年第…  相似文献   

7.
一篇好的人物通讯,除了主人公事迹本身 的过硬之外,就是作者笔法的生动感人了。那么, 作为新闻的采写者,怎样才能“笔下生花”,把通 讯写得一波三折,动人心弦呢?请读读《怎样打 动读者的心——关于人物通讯的创新》一文,可 能对你改进人物通讯的采写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人物通讯与人物消息的区别之一就是,人物通讯很注重表现人物的个性与精神境界,就是说,不但要如实地报道人物的行为事迹,还要注意写出他的行为依据,即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思想支配他这样做。这就要求作者调动各种写作方法,显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9.
宋婷婷 《新闻传播》2012,(2):88-89,91
作为人物通讯的一个重要品种,群像式人物通讯在近年来的重大事件报道中常被使用,也涌现出不少佳作。群像式人物通讯在写作中经常面临一个矛盾,即文章篇幅的相对有限与人物群像的极其丰富。为此,记者除了要抓准报道时机外,还需凝炼主题、精选素材,同时在文章结构和写作技巧上多花功夫,从而实现在有限的篇幅内尽可能生动全面地表现人物群像的写作目的。  相似文献   

10.
人物通讯的平民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众观念与媒介生存情境的变化导致新闻报道理念的改变,平民化成为人物通讯作品新的价值标准与发展趋向,传统政论说教的话语形态逐渐让位于大众、平民、个性化的“纪实”语言叙事;报道对象从精英人群向平民阶层“渗透”,报道风格也开始向平实自然与人文忧患意识的方向回归。本文对人物通讯中的平民化倾向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报 刊的通讯报道 ,在写结尾时往往被人忽视 ,以为有无结尾或临到结尾 ,随便勾划几句了事 ,无足轻重。其实不然 ,一个好的结尾 ,能使作品生辉 ,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我国元代学者陶宗仪曾经说 :“文章应是‘凤头、猪肚、豹尾’。”那么结尾采用何种方法为佳?通讯报道的结构不同 ,结尾方法也各异。我结合平素的实践体会和留心翻阅、浏览各家报刊 ,将结尾的方法做了以下探索归纳 :结尾的感召式即以赞叹、号召、召唤收尾 ,抒发感情 ,提倡人们去学习、行动。如 :“英模们亏了我一个 ,幸福十亿人的精神境界是多么高尚啊!”又如 :“多么好的青…  相似文献   

12.
穆青同志在《谈谈人物通讯采写中的几个问题》中说:“我们在采写人物通讯的过程中,比较喜欢运用质朴的白描手法。”  相似文献   

13.
人物专访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新闻体裁。它兼有人物访问记、人物特写和人物通讯的性质,是把三融为一体的一种报道形式。笔墨春秋20年,我采写了300篇人物专访和人物通讯特写。这些人物中,既有省会名流,又有在省会驻足的国内外新闻人物。如世界第一位深入南极腹地的女地质学家金庆民。我国名中电脑专家、“五笔字型”发明王永民教授,名电影艺术家孙道临等。  相似文献   

14.
随着媒体行业格局的变化,给传统纸媒带来了严峻挑战。传统纸媒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流地位,借力融合发展积极探索报纸通讯写作技巧创新是有效举措之一。本文通过对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和工作通讯写作如何创新进行深入分析,为党报在融合背景下进一步做好通讯报道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15.
通讯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文体,它是一种比较详尽、生动地报道新闻事件或人物的新闻体裁,在报道人、事的基础上着眼于作出给人以启迪的分析。人物通讯则是以人物为中心报道对象,通过一个人物或一组人物新近的行动来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面貌的一种通讯形式。一篇成功的人物通讯,往往有让人过目不忘的典型事例或情节,新闻工作者大量地挖掘突出人物特点的典型事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的人物通讯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作品背后往往反映出采访者在采访中处于主动位置,而被采访对象处于被动位置。如何使人物通讯改变履历加事迹的平面式报道手法,从而使通讯人物有血有肉较为立体地展示给读者呢?笔者以为,首先应该在采访中实现互动。  相似文献   

17.
广播新闻,因其独特的传播要求,在人物通讯的采与写的过程中,该如何去把握人的特点,围绕人来做文章呢?笔者结合实践,谈几点感受。 采访运思,注意变换视点。我们日常的采访对象大多是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做某一件事,一般来说是极其寻常极为普通的,如果就更大范围更高的要求而言,不一定看出它有多大的新闻价值。但如果注意变换一下视点,由关注事件转到关注人物,显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和品质,从而感染人,激励人,使人们的情感得到净化的同时,强烈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将会使新闻作品有质的变化从而上升一个新的档次。 …  相似文献   

18.
读完沈峥嵘的人物通讯,第一个强烈的感觉是这种人物通讯报道的时代感。 也就是说,作为省委机关报的人物报道,在奏响时代主旋律的同时,其节奏与旋律又与这个时代是合拍的。这就是这些人物通讯的特色。从这些人物通讯的选题上看,沈文找到了“上”与“下”的较好结合点。即“上”符合党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下”贴近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轨迹。  相似文献   

19.
符刚 《记者摇篮》2009,(3):25-25
在传统的人物通讯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作品背后往往反映出采访者在采访中处于主动位置,而被采访对象处于被动位置。如何使人物通讯改变履历加事迹的平面式报道手法,从而使通讯人物有血有肉较为立体地展示给读者呢?笔者以为。首先应该在采访中实现互动。  相似文献   

20.
扈爱民 《报刊之友》2014,(9):164-165
做记者就要写新闻报道。通讯作为新闻写作的一个基本题材,通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详细深入而又生动形象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相比消息的写作,通讯的内容较为丰富,形式较有创造性,写作的手法较为多样且富有文采。部分记者在写通讯的时候,文章所谓的有水平、有学问的“高雅之美”,就是在文章中堆积一些华丽的辞藻。本文笔者通过自己在通讯创作的亲身感受,论文内容摘要:介绍了通过多用惯用语、引用俗语(谚语)、穿插歇后语、巧用顺口溜、“客串”广告语、善用成语使通讯增色的体现通讯写作“通俗美”的几种表现手法,给读者以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