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方言节目的生存空间究竟有多大?如何处理方言节目创办与管理的关系?如何解决作为地域文化表现的方言节目和承担推广普通话责任的广播电视媒介之间的矛盾?本文以广西本土节目《有话日日倾》为例,通过对方言节目创收、创优、收视、受众等多项指标的分析,尽可能客观地阐述方言节目的正负效应,理顺方言节目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审视方言节目的生存状态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在传媒环境飞速发展、多元化的今天,出现了一种新的节目形态,主持人用方言主持节目,大家对此现象褒贬不一。"方言热"的出现,有其必然的趋势,也有其优势,但这也并不代表所有的方言节目都是成功的,更不能说明方言节目可以取代普通话类的节目。本文从方言节目的形成背景、存在的合理性以及主持人在节目中使用方言的意义分析,探讨方言节目的现状,并由此分析方言节目存在的问题,探讨方言节目如何趋利避害,并且探讨主持人在这其中的定位与完善措施。通过问卷调查、文献综述等方法,将主持人与节目内容结合,更侧重于探讨主持人在这其中的角色定位、特点与作用。  相似文献   

3.
连捷 《东南传播》2010,(5):148-149
近些年,电视方言节目在各地升温,许多地市级电视台都推出了自办的方言节目,在收视方面取得了佳绩。为扩大节目影响,一些电视台不断尝试用新的艺术形式来包容传统的内容,在节目创新方面取得了许多经验。本文主要以福州电视台开办的第一档方言节目《榕城风》为例,结合分析其他省市电视台在方言节目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对于方言新闻节目,探讨如何引入地方曲艺和动漫等元素,使节目更生动活泼、让群众喜闻乐见。在方言文艺节目方面,探讨如何避免节目庸俗化,开发《方言电视散文》、《方言小品》等方言节目新品种,满足观众休闲需求的同时,又让大家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4.
石绍军 《今传媒》2011,(5):151-152
方言节目的兴起对方言文化来讲意义重大。方言节目文化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方言文化的再次回归;唤醒人们对方言文化传承方面作用的认识及方言文化的保护意识;有利于方言文化重新定位;促进了方言文化的百花齐放环境形成;有利于政府对方言文化政策的调整。方言节目的消极意义,首先方言节目消解了新闻媒体的示范性;其次容易造成狭隘的地域文化影响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5.
石绍军 《报刊之友》2011,(5):151-152
方言节目的兴起对方言文化来讲意义重大。方言节目文化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方言文化的再次回归;唤醒人们对方言文化传承方面作用的认识及方言文化的保护意识;有利于方言文化重新定位;促进了方言文化的百花齐放环境形成;有利于政府对方言文化政策的调整。方言节目的消极意义,首先方言节目消解了新闻媒体的示范性;其次容易造成狭隘的地域文化影响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6.
崔健  申玮 《视听纵横》2009,(1):96-97
方言节目刚刚兴起的时候,曾经有业内人士预言这一类节目不会长久,但是几年下来,这类节目依然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且经过不断的演变,我们的电视节目开始出现了“泛方言化”的情况,也就是说除了所谓的“方言节目”之外,方言似乎已经变成了一种不可或缺的节目元素,渗透到了各种类型的节目创作当中。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现代传播理念的进步, “以人为本”成为节目制作的终极追求,方言节目在新的传播环境中应运而生并迅速“走红”.方言节目的走红,有节目自身的原因,更有方言自身的特点和方言文化的因素在其中.  相似文献   

8.
电视方言节目在各地电视台纷纷上演,业内外人士评论不一。本文从社会基础、电视体制变革、民众认同和方言的艺术魅力四个方面论述了电视方言节目兴盛的原因,并预测了方言节目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方言渐进消亡的背景下,方言的活态传承成为了当务之急,而电视方言节目的出现是方言活态传承的积极实践.电视方言节目是大众语言生活现实的反映,也在积极建构方言传承的动态文化场.电视方言节目赋予方言社会地位、构建方言的社会示范、激发民众的方言保护意识、构建多语言的媒介空间,是方言的活态传承的重要途径与方式.  相似文献   

10.
肖嵩 《新闻战线》2015,(3):106-107
电视方言节目发展至今已有二十多年历史,它在传承地域文化,满足特定受众的欣赏需求等方面有着普通话节目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各地方言节目的大量涌现,同质化现象严重,受众面狭窄,节目品位不高等问题影响了方言节目的有效传播。因此必须从塑造有个性的主持人来树立栏目的品牌意识,扩大收视群体,实现跨区域发展等方面着手,实现方言节目的传播创新。  相似文献   

11.
地域文化与方言类节目之间存有共生性,这既表现在地域文化为方言节目提供生存土壤,又表现在方言节目助力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地域多元文化和谐共荣。同时地域文化与方言节目之间也存在矛盾,具体表现为方言类节目引起的同一地域不同接受群体之间的矛盾,节目的形式与地域文化的社会学意义的矛盾,以及地域文化中的"庸俗元素"与节目的规范化之间的矛盾。吴语方言类节目想要进一步发展,需要进行渠道变革,内容变革,扩大受众群体,培养方言代言人。  相似文献   

12.
最近这几年,电视方言节目陆续在全国各地电视台地面频道纷纷上马,成为了现在各地电视节目中的一个特色组成部分。而方言电视节目主持人也应运而生了,由于方言节目的备受欢迎,也使得方言节目主持人成为当地炙手可热的明星主持人。  相似文献   

13.
方言节目从1996年开始在中国大地上出现,并有大发展之趋势。它有利于传承区域文化,唤起人们对乡音的记忆,让忘记乡音的年轻人重新拾起对方言的关注。方言节目的播出也利于繁荣地方文化,为我国文化多样性做出一份贡献。但是,在推广普通话的大背景下,方言节目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正是从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揭示方言节目和区域文化的关系,以及在现在的社会中,方言节目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相似文献   

14.
林卫军 《东南传播》2014,(8):102-104
方言节目是以本地方言作为节目特色的节目形态,是我国广播电视行业中一个重要的节目类别,它的产生有其必然的社会条件。方言是区域内社会文化和思想的传播载体,承载了地区内的人文民俗、文化传统。它作为本地居民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是区域内居民拥有共同语境的先决条件。福州电视台生活频道的《攀讲》是一档福州本地民生类方言节目,创办于2008年3月,"攀讲"一词来源于福州方言,意思是"天南海北的聊天",而相同的语义在北方的方言里叫做"唠嗑"。《攀讲》的栏目名正是利用了方言中的共通性,过于简单的方言词汇就能让熟悉福州方言的观众立刻明白节目的主题。方言节目除了具有一般电视节目的观赏性之外,对于一个城市的形象宣传和本地文化传播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关于方言节目,社会上可谓褒贬不一,叫好和反对的声音兼而有之.如何正确看待方言类与普通话节目之争,成为我们不容回避的话题.依笔者之见,适度控制方言节目彰显和谐的理念,有利于更好地规范方言节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于各地方电视台纷纷开设方言节目的现状,人们褒贬不一。宁波市广电学会通过对宁波电视台、奉化电视台的调查研究,得出结论:适当开办方言节目是件好事,方言节目应该在地方电视台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7.
郑云 《新闻采编》2009,(3):27-28
当人们厌倦了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节目之后,方言版电视节目的崛起顿时让人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用方言播报电视新闻、方言版家庭系列情景剧、方言电视小品节目、方言电视综艺节目、方言电视剧与配音电视剧等等不一而足。作为一种原生态的电视文化节目形式,方言版的电视节目已经成为电视台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类型日趋多样化。这种基于本地方言特色,蕴涵当地文化习俗,节目风格生动活泼、娱乐搞笑,让观众轻轻松松获得愉悦,是方言节目所以能够吸引观众眼球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18.
马新庆 《视听界》2014,(2):110-110
2013年2月,江苏体育休闲频道推出了一档展示方言之美、挖掘语言内涵的大型脱口秀节目(《最美乡音》。节目发挥了脱口秀的节目优势,通过主持人、普通话嘉宾、方言嘉宾、语言专家、曲艺明星之间的互动,让观众了解方言,保护地方方言,传承方言文化。  相似文献   

19.
方言作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承载着一个城市的传统文化,方言类节目以其浓烈的地方色彩,区别于其他中央及省级媒体的节目形式,成为地市级电视台在争夺受众,抢夺市场份额中的一把利器。本文以莆田市广播电视台的方言节目为例,探讨方言节目在地方台的发展前景及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全国各地方言类节目方兴未艾,甚至还出现了专门的方言频道。电视方言节目,已经成为一个引入注目的文化现象。对于方言类节目的兴起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那么,方言类节目究竟怎样去办?方言节目就是说方言吗?笔者试就大同电视台《周末茶座》栏目的探索与实践谈一些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