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社会的变迁引起了人们观念的变化。在现代文化冲击下,农民的婚姻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人仍然固守着自己的婚姻;有人改变了自己的婚姻;也有人在婚姻面前丧失了理性和道德,因而,形成了农民婚姻方面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然而现代化的发展也使农村的一些社会问题更加突出。陇东殷家城乡这个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婚姻问题是影响农村稳定与发展的基础性问题。对上述婚姻问题,应从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变婚姻观念,普及婚姻法等方面采取措施以促进该乡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变迁,我国的社会结构、经济和文化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生男偏好这一观念依然存在。本研究基于ERG理论,从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三方面,分析我国育龄夫妇生男偏好的原因,指出生育偏好影响出生人口性别比、妇女的婚姻和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4.
文化观念的冲突是池莉作品中婚姻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之一。文化观念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乡村文化观念和都市文化观念的冲突;雅俗文化观念的冲突;新旧文化观念的冲突。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旧式婚姻通常由父母包办,这样既剥夺了青年男女对婚姻、人生的选择权,也压制了他们的独立和自主;旧式婚姻有着复杂的礼仪程序,其中不乏一些非科学、不文明的思想。近代以后,西方的文化和观念传入中国,尤其是新文化运动中倡导民主与科学的理念,反对专制和愚昧,民主和自由的观念也开始影响婚姻观念。自清朝晚期到20世纪40年代,传统的婚俗慢慢地摒弃了愚昧、落后、繁琐的旧式礼俗,走上了民主、自由、文明的道路,这样既解放了青年人,也体现了人性。各地的婚俗开始朝着文明的方向发展,民国时期的婚俗演变加速,“文明结婚”逐步兴起,呈现出新旧并列、中西合璧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士族是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在其发展的鼎盛时期,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经济利益和家族地位以及扩大家族的影响力,婚姻中实行严格的身份内婚制。而南朝时由于改朝换代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变化,士族通婚的对象逐渐扩大,封闭的婚姻圈被打破,士族所具有的特权也随之逐步丧失,士族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7.
唐代范阳卢氏家族在婚姻缔结上重视门第,依据出土墓志所载婚姻资料统计,发现范阳卢氏家族的婚姻关系限制在一个狭小的婚姻圈子里,其中与清河崔氏、陇西李氏、荥阳郑氏三族的婚姻占将近半数;唐代范阳卢氏家族在婚姻上更加注重礼法观念和家族门风,选取婚姻对象考虑文化修养和礼仪风范;由于重视门第婚姻和政治婚姻,婚姻对象选择范围受限,近亲婚姻普遍。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同阶层妇女的婚姻理念有较大的差异性。大胆追求爱情、不重名节、贞节观念淡薄和以悍妒把持门户是该时期上流社会妇女婚姻理念的重要内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文化的多元化导致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此外,皇权的衰落和民族融合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9.
胶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及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文化建设,在文化落后的根据地重构了乡村文化,创造了新的革命文化,使胶东农民在文化上翻身做了主人,在此过程中,传统的文化观念和狭隘的乡村意识发生了前所未有地变化。  相似文献   

10.
文章就北朝妇女婚龄、婚姻理念、价值观念、财礼婚姻等婚嫁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归纳出北朝妇女在婚嫁方面之所以异于其他时代的三个原因:首先,文化的多元化导致了价值观念的多样化;其次,一定的经济地位决定了北朝妇女在婚姻生活中有较大的自一主权;第三,少数民族习俗影响,造成北朝妇女悍妒、两性关系随意以及贞节观念淡薄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探讨以汉英谚语为载体的中西方婚姻观念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通过对比研究,得出结论:中西方在汉英谚语中所反映的婚姻观念有同有异,但主要体现为差异,而这些差异源于中西方婚姻观念不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2.
德宏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在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德宏农民的婚姻及家庭生活状况究竟是怎么样的?德宏农村婚姻及家庭生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该如何解决?笔者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希望通过这些工作为德宏农村婚姻及家庭生活的改善和提高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  相似文献   

13.
1931年,王伯群与保志宁的婚姻是当时上海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其原因既与婚姻主角身居南京国民政府要员有关,也与上海当时流行的婚恋文化有关。这场轰动一时的"王保婚姻",不仅使其人其事在历史中刻下了印记,同时也留下了民国时期上海的诸多城市记忆。这些与"王保婚姻"相关的城市记忆主要体现在当时的社会舆论、历史建筑和文化变迁之中。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规划下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文化体系构建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二五"规划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发展公共文化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就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文化发展面临的文化观念、农村体育公共品供给和农民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困惑,通过构建新型公共体育文化体系,提出相应的措施与建议,以实现农村公共体育文化体系的保障性发展,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古代少数民族迁徙与文化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数民族迁徙后 ,由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往往导致其文化的变迁。住所由游牧向定居过渡 ;饮食在以食肉为主的同时 ,粮食在日常生活中也占有了一定的比例 ;服饰、发式、语言、丧葬习俗、婚姻习俗、宗教信仰等在保持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 ,也深受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九隆传说中蕴涵了哀牢氏族图腾崇拜、对龙文化的认同、渔猎经济意识、普娜路亚婚姻制、文身、血缘分封制及"贵小"王位继承制、王位世袭制等多重史学意义;哀牢夷价值取向的萌芽及发展,深刻影响着哀牢夷区域文化在历史发展历程中的相对稳定性、传承性,从而也形成了其文化的独特性;其价值取向涉及到伦理、经济、婚姻、审美、政治、文化意识等诸多方面;从"九隆传说"史学意义中对哀牢夷价值取向的透视,可较系统地了解到哀牢夷在整个历史进程中其氏族价值观及氏族文化体系、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7.
《小说月报》(1910—1920)关心的是代表传统道德的女性,主张妇女应该独立,在社会中应扮演重要的角色,具体的方式是通过封面与插图之副文本对国内外女性进行介绍与对比,从而关心和思考中国城市中上层妇女的地位和命运。在婚姻介绍上,编辑者选用印度陋习婚姻与英国文明婚姻形成对比,从而反思近代中国婚姻状况;《小说月报》对中国传统婚姻中"节烈"观念也有所思考。  相似文献   

18.
吴宓与雪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人吴宓和雪莱相同的诗歌观念与他们相似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关系。其诗歌观念不同之处在于:吴宓的诗歌理论继承和发扬了民族文学中文章为时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传统;雪莱的诗歌理论有较多的柏拉图主义成分。吴宓和雪莱具有相同的文化使命感,在爱情婚姻方面都是传统伦理道德的背叛者。  相似文献   

19.
婚俗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通往文化核心的主要桥梁之一。其中,中国封建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儒教婚姻重视宗族传承;西方中世纪最具代表性的基督教婚姻则注重宗教传承。总体看来,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儒家文化意识和西方基督教文化意识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它的妇女政策对我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产生过重大影响。其政策的核心是主张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具体表现在军事、经济、政治、婚姻等诸方面。当然,它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