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不久前,我携小女爽爽去杭州旅游,游览完西湖、灵隐寺和六和塔之后,我俩又去了杭州有名的风景点九溪十八涧,那里不仅林木葱茏,泉水淙淙,而且随处可见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抒情写景的美文佳句.清末大文豪俞曲园先生(著名红学家俞平伯的曾祖父)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东东泉,高高下下树.十分有趣的是,当我吟过这首诗后,将其改写成下面的竖式加法形式,发现它仍然是成立的:重曲丁高+重叠叠山+曲环环路+丁东东泉+高下下树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四个加法算式中,每个汉字都代表了一个阿拉伯数字,并且要求在同一个式子中,凡…  相似文献   

2.
何献忠 《中学文科》2004,(12):43-43
明初翰林学士解缙主持编纂《永乐大典》,堪称一代文才。一天,朱元璋对解缙说:“昨天宫里出了喜事,你吟首诗吧!”聪明的解缙一听,便知道是皇帝得了儿子,于是开口吟道:“君王昨夜降金龙。”“金龙”两字显然是拍皇帝的马屁。谁知朱元璋说:“是个女孩儿。”解缙马上改口道:“化作嫦娥下九重。”  相似文献   

3.
趣味数字诗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不仅善诗,而且还喜欢画画。一次,他画了一幅题为《百鸟归巢图》的酒后,他的诗友文伦叙为此画题了这样一首“数学诗”:“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万石”。分析此诗,不难看出下列的“数学含义”,即首句含有“1+1=2”的算式;而第二句则包含着“3×4+5×6+7×8=98”的算式。这两道算式所得之数的和是“100”,正好同画题之中的“百鸟”的“百”相吻合。由此可见,这首诗不但富有文学韵味,而且还蕴含数学情趣,再加上题写在画上,“三味”合一,有谁能说这不是一首好诗?  相似文献   

4.
猕猴种的桃子丰收了。为了庆祝丰收,猕猴特意举办一场组合算式游艺会。请到会朋友把4个1组成一个算式,评委按照算式得数发桃子。刺猬想:加、减、乘、除四种运算,肯定用乘法能多得,我用乘法计算1×1×1×1。评委只给它1个桃子。狸猫想:还是加法比乘法强,我用加法计算1+1+1+1。结果评委给它4个桃子。水獭(tǎ)想:评委没限定组合方法,何不把两个1组成一个数,再用加法计算11+11。照这种算法,水獭得到22个桃子。受水獭算法启发,黄鼠狼说:“看来只有采用加法,方能多得桃子。”于是黄鼠狼把算式列成111…  相似文献   

5.
有个故事说,从前有四个秀才,都是吟诗高手.一天碰到一起,要做一首咏景诗,决定各吟一句,联成一首.每个人单独做诗就够好的,四个人合作岂不更好!秀才甲起句说:“阳春白日风花香”,秀才乙紧接说:“绿树浓荫夏日长”,秀才丙按作诗要求来了个转折:“长风万里送秋雁”,最后秀才丁结束全诗:“塞北江南尽银妆”.吟罢,四人得意非凡,连声自赞曰:“好诗好诗.”只听旁边一位老者吟道:“字字珠玑如断线,春夏秋冬不相连:此篇若能称佳作,李杜泉台亦唤天!”确实如此,四秀才的咏景诗咏的是什么景?地地道道的四不象,四句话把四时景色说全了,这要算好诗,李白、杜甫九泉之下只有徒唤“天晓得”了!  相似文献   

6.
刘川芳 《四川教育》2006,(10):33-33
[案例]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用小棒自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图形,在规定时间内摆出若干个同样的图形,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再根据“几个几”的认识,把这些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通过观察、归纳,让学生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老师强调指出:“像‘5+6+7’加数各不相同,能用乘法算吗?”多数同学说:“不能。”  相似文献   

7.
一、引入新课师:今天我们一起到动物学校参观,进入动物学校可不容易。(大门上写着一些加法算式)2+3+6 5+5+54+4+4+4 9+1+63+7+8 2+2+2+2+2师:你们能打开大门吗?(生看着题目,开始思考)师:大门为什么打不开呢?原来这里面藏着秘密,请你们找找这些算式中,哪些算式的加数很特别。生:我觉得"5+5+5,4+4+4+4,2+2+2+2+2"每道算式中的加数都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8.
“君王昨夜降金龙,化作嫦娥下九重。料是人间留不住,翻身跳入水晶宫。” 这是一首流传甚广且人们所熟悉的“应变诗”。说是有一次明代大学士解缙陪明成祖朱棣游御花园。朱棣对解缙说:“你听说宫中昨夜有生小孩儿这种大喜事吗?那么,你为这事作一首诗吧!”解缙遵命即吟了第一句:“君王昨夜降金龙。”  相似文献   

9.
在教“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时,教师首先出示“1+ 3×2”这道题,全班大部分学生举手争着回答,一位学生说:“1加 3等于 4, 4乘以2等于 8。”教师把得数板书好,问学生对不对,他们都说对。这时,教师出示下图:   问:“一共有几个△ ?”“ 7个。”“怎样列算式 ?”学生各抒己见,说出了三个算式:1+ 6=7,1+ 3+ 3=7,1+ 3×2=7。学生观察这三个算式,发现了问题:看图写算式中的第三道算式与首先出示的那道算式完全一样,但得数不同,1+ 3×2=8是错的。错在哪里呢 ?他们全神贯注地自学例题,课堂鸦雀无声。片刻,课堂活跃了,…  相似文献   

10.
悟空解烦     
一日,唐僧师徒四人来到麻烦山,被麻烦怪挡住了去路。麻烦怪叫道:“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从此处过,帮我解麻烦。”悟空说:“有什么麻烦尽管说出来,老孙我正愁找不到麻烦哩!”麻烦怪指着旁边的妖怪说:“我只知道左边的1只羊精和1只牛精共重450千克,右边的2只羊精和1只牛精共重500千克。同类的妖怪的体重是相同的,但不知道一只羊精和一只牛精各有多少千克?”猪八戒嚷着:“这还叫麻烦呀!右边的妖怪比左边的重50千克,是因为多了一只羊精,所以一只羊精重50千克,那么一只牛精的重量就是450-50=400千…  相似文献   

11.
前苏联画家别列斯基有一幅画,名叫“智力题”。画中有位戴眼镜的老师,他在黑板上写了这样一道算式:102+112+122+132+142365=?美国的科普大师加德纳对画中这道“智力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想,这个式中连续自然数的平方,可以分成相等的两段,即:102+112+122=132+142=365。所以,这道算式的结果等于2。加德纳从这道算式得到启示,又找到了类似的算式:212+222+232+242=252+262+272。但他不满足于自己的发现,力图从中找出这类题的规律,经过潜心研究,他…  相似文献   

12.
攀登天都峰     
猴妈妈带小猴去黄山旅游。他们来到了天都峰下。小猴看着刀劈斧削似的天都峰,吓得腿直抖,害怕地说:“妈妈,听说天都峰海拔1840米,坡度都在70度以上,最险处近90度,这山太陡了!咱们能登上去吗?”妈妈说:“孩子,山看起来都很高,但只要你登起来,就会觉得越来越平坦!”小猴和妈妈爬上了“鲫鱼背”,只见十几米长的石脊狭长光滑,宽不过1米,两边是万丈深渊,山风呼啸而过。人在上面稍有不慎就会葬身万丈深渊。小猴和妈妈胆战心惊地走了过去,再爬过一段倾斜近90度的石壁,终于来到了“天上都会”。小猴兴奋地说:“啊,我终…  相似文献   

13.
小猴作画     
动物王国要搞一次大型画展的消息传遍了每一个动物家庭,小猴知道了就想要在画展上露一手。这天,小猴挥起笔精心画了起来。它画了山峰、小河、小桥,还画了它自己和它的朋友正在桃树林里唱歌跳舞,它们是那么的开心。小兔来串门了,看看小猴的画,建议说:“这山上应该长满青草才好看呀!别画树了。”小猴心想也是,就照小兔的建议改了画。小山羊也来玩,说:“山上怎么没有树呀?应该画上很多树。”小猴又添了不少的树。站在旁边的大猴说:“这山峰上怎么没有桃树呀?应该画几棵桃树。”小猴听后想了想,就画了一些桃树。附近大大小小的伙…  相似文献   

14.
小猴栽果树     
春天,A小猴子在山坡上刚栽上一排梨树,就喊开了:“我栽的梨树要结果子啦!”小山羊正在栽杏树,对小猴子说:“B兄弟,你高兴得太早了,梨树要五年才结果呢!”小猴一听心里凉了,忙问小山羊:“那你栽的杏树几年结果呀?”小山羊回答:“只要四年。”小猴子连夜把梨树拔了,改栽了杏树,又叫开了:“我的杏树,四年就结杏了!”小黄牛正在给果树施肥,抬头对小猴子说 吹什么 我种的桃树三年就结大桃子 小猴子后悔自己错栽了杏树 又连夜拔掉 栽上了桃树 然后 他又吹嘘自己种的桃树多么好 结果结得多么早小白马正在给樱桃树浇…  相似文献   

15.
薛涛是唐朝中期的名女诗人。这首题为《井梧吟》的诗,据说是薛涛八、九岁时与她的父亲薛郧合作的。有一天,父女俩坐在院子里,父亲指着井旁挺拔的梧桐古树,随口吟出一联:“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要薛涛续成一首诗。于是薛涛应声回答:“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就成了上面这首《井梧吟》诗。  相似文献   

16.
《琵琶行》和《长恨歌》一样,千古绝唱,脍炙人口,都是白居易的长篇名作。 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当时流传甚广,市井街巷无不书,稚童妪叟无不道。白居易逝世时,唐宣宗还写了“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路,一度思卿一怆然”。白居易的诗在当时还流传到朝鲜、日本等国。现留下的诗还有近三千来首。 元和十年(815年)。宰相武之衡在上  相似文献   

17.
美丽的礼物     
熊奶奶的腿不能动了,瘫痪了,每天只能坐在轮椅上。熊奶奶多孤独,多寂寞呀。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每个星期天都会到熊奶奶家去玩,为熊奶奶唱歌、跳舞,陪熊奶奶聊天,替熊奶奶干活,打扫房子,熊奶奶总是乐得合不拢嘴。玩累了,小动物们会围坐在熊奶奶身旁,吃着甜甜的果酱,听熊奶奶讲美丽的童话故事。有了小动物们的陪伴,熊奶奶不孤独,也不寂寞了。星期一,小动物们上幼儿园了,只剩下熊奶奶一个人,熊奶奶又感到孤独和寂寞了。小动物们知道了,他们决定想个办法,让熊奶奶每天都感到有人陪伴在身旁。小猴说:“我们每天推着熊奶奶一起去…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68—70页。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今天我们到动物学校去参观。(出示课件,画面大门上写着加法算式:2+3+65+5+53+7+84+4+4+49+1+62+2+2+2+2)师:你喜欢做哪道就选择哪道题。(学生自由选择算式并计算。)师:观察这些加法算式中的加数,谁能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类?生:(到黑板上把算式卡片分成两类)我发现“5+5+5,4+4+4+4,2+2+2+2+2”每道算式中的加数都是一样的。二、认识“几个几”师:(出示主题图)看,小动物们正在活动呢。图中兔子有几只?鸡呢?你是怎样数的?生1:我数兔是2个2…  相似文献   

19.
误区一:认识上存在偏差,口语交际处于单项活动,缺乏交互性 [案例]一位老师正在执教一年级口语交际《借铅笔》。“同学们,图上画了哪两个小动物呀?”“小猴和熊猫。”“两个动物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小猴向熊猫借铅笔。”“小猴会说些什么?”“熊猫又会说些什么?”……就这样,老师在抛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学生们就图说图,似隔靴搔痒,与己无关,一个个神情淡漠,兴味索然。  相似文献   

20.
吕继红 《现代语文》2006,(11):116-116
李白的《望天门山》像启蒙诗一样,可以说是妇孺皆知,老幼能详。小学《语》课本第九册就收入了这首诗,各种参考辅导书因版本的不同对这首诗的注释与讲解也不尽相同。但都无一例外的认为:《望天门山》描述了天门山夹水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