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实验装置以两个大铁钉为两个电极分别固定在单孔胶塞的两个粗钢丝上,将玻璃活塞A的下端插入单孔胶塞内,使露出管端。把胶塞盖在盛有约200ml10%NaOH溶液的广口瓶(250ml)上,胶塞上的两粗钢丝分别用导线连接低压电源的正负极(或干电池组12V)和开关N(如图),这就成了氢、氧混和气体的发生装置。将直径约4cm的软塑料瓶(化学胶水瓶即可)瓶底割弃,留下高约7cm的部分做气体爆炸装置。玻璃活塞A的上端插入小单孔胶塞内,并露出管端,管端由小胶管连通玻璃曲管,使混和气由此导入倒置软塑料瓶内的发泡剂中。在倒置软塑料瓶的中上部瓶壁上钉入两枚小…  相似文献   

2.
喷泉实验的小改进广西凌云中学陆英麟高中化学课本氨或氯化氢溶于水的喷泉实验,是用烧瓶和塞上带有玻璃尖管和胶头滴管的胶塞。实验装置时,在一只小胶塞上打两个孔是较难的。所以只能选大烧瓶和大胶塞,才能打两个孔。笔者把喷泉实验装置改为用单孔胶塞,实验方便,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讲授小学自然第四册第八课《机械》一节时,为了形象、直观地演示蒸汽机的工作过程,研究活塞、飞轮的运动方式及两种运动方式之间的相互转变,我自制一简易蒸汽机模型,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一、材料 小注射器1个;橡胶气门芯3根;塑制三通管1个;惯性轮(φ4cm)1个;加盖带管胶塞的小烧瓶1个;酒精灯1个;车辐条,铁皮若干;木板一块。 二、构造及制作  相似文献   

4.
一、浓度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演示装置的自制我们在做浓度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度影响的演示实验时,将两个试管中的溶液同时分别倒入另两个试管里的操作不好掌握,有时会倒到试管外面。如果逐个倒入又降低了实验的可信度。为此我们为这两个实验设计了一个反应装置,介绍如下。1.所需器材(1)活塞玻璃管2根。(2)具支试管2根,试管2根。(3)小漏斗2个(颈部截去一部分和活塞相连用于向具支试管内注入溶液。向具支试管内注溶液后把活塞关闭)。(4)洗耳球1个。(5)Y型管1个。(6)双孔胶塞2个。(7)玻璃导管。(8)乳胶管。(9)木架。2.装置图见图1,下文…  相似文献   

5.
2 实验教法建议2 4 有关电解、电镀等实验的其它方法(1 )电解饱和食盐水方法 (一 )[实验用品 ] 烧杯、胶头滴管、截去底部的具支试管、碳棒电极、铁棒电极、低压电源、单孔胶塞、导线、饱和食盐水、碘化钾淀粉试液、酚酞试液。[实验步骤 ] 实验装置如图 (4— 1 )所示。图 (4— 1)①烧杯内注入饱和食盐水溶液 ,溶液不要装得太满。②接通电压为 8V~ 1 2V的直流电源。③阳极产生的气体导入盛有碘化钾淀粉试液的试管中 ,溶液变蓝 ,说明有氯气放出。阴极产生的气体用小试管收集 ,点燃后发生爆鸣 ,说明有氢气放出。④两个滴管同时滴加酚酞…  相似文献   

6.
本教具在根据人教社小学课本《自然》一年级下册第四课《壶嘴高低的科学》的教学需要而设计的。 一、制作说明 1.制作材料 塑料瓶一个,胶塞一个,玻璃管若干,玻璃胶水若干,胶管若干。 2.制作过程 (1)加工胶塞 用锯子把胶塞锯去一截(为减轻重量),剩下部分厚度约为1.5厘米。在剩下部分上用打孔器打出三个并排的孔,三个孔之间保持一定间隙。 (2)加工塑料瓶 把打孔后的胶塞按在塑料瓶侧面下部(胶塞上的孔呈水平排列),根据胶塞上孔的位置,在塑料瓶上钻三  相似文献   

7.
高级中学化学课本(必修)第一册指出:“三氧化硫是一种没有颜色易挥发的晶体,熔点16.8℃,沸点44.8℃。”初学者对此常常感到困惑,既然三氧化硫的熔点低于常温,则三氧化硫在常温下不应是晶体而应是液体。因此,有必要通过实验对三氧化硫在常温下的状态加以验证。一、实验原理二、实验装置三、实验步骤1.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取二段铜质导线去掉塑料外皮,即为二束铜丝。将胶塞中间烫一与铜丝直径相同的孔,并在铜丝上涂上一层凡士林,使铜丝能在胶塞中上、下滑动。待用。2.在试管(Ⅰ)中加入5毫升的浓H_2SO_4,试管(Ⅲ)中加入同体积的浓HNO_3。在…  相似文献   

8.
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第六章第二节在描述NO、NO_2的性质时,没有安排演示实验,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了这一实验。 演示方法 1.用250毫升圆底烧瓶收集NO_2气体备用(瓶口用胶塞塞紧)。  相似文献   

9.
1实验装置(如图1)图12制作材料可乐瓶一个,橡胶塞一根,薄膜一块,玻璃管一支,用有机玻璃制作的带有指针和刻度盘的简易支架一个。3制作方法把可乐瓶去底,然后取下瓶盖,将瓶盖磨去顶部,套上橡胶膜,盖到可乐瓶上,盖紧。将适当的橡胶塞打孔,插上玻璃管。然后将橡胶塞塞入可乐瓶的瓶口上。注意:玻璃管与胶塞之间不能有水流出。最后将可乐瓶组装在简易支架上。4使用方法向可乐瓶玻璃管内注水,可看到指针向上偏转;拔下玻璃管,水流入可乐瓶中,指针向下偏转。5实验装置的特点及用途此实验装置用于小学科学第六册《水的压力》课堂教学演示及课外学生探…  相似文献   

10.
1实验用品①试剂:浓NH3.H2O、生石灰、固体NaOH、酚酞试液。②仪器:烧瓶1个,90°弯管4支、玻管2支、乳胶管3节(4~5cm长),止水夹3个,带孔胶塞3个,带针眼滴帽1个,锥形瓶1个,10mL一次性注射器1支,大、小烧杯各1个,带孔塑料瓶1个。2实验原理及实验装置(1)氨气制备的实验原理①浓氨水易挥发。②氨水中存在如下的平衡,NH3 H2ONH3.H2O NH4 OH-。因为CaO与H2O生成Ca(OH)2是一个放热反应,温度升高有利于氨气逸出,OH-的浓度增大,平衡左移,利于氨气挥发。加少许固体NaOH,也是增大OH-的浓度,加快氨气的制备,同时给反应装置(锥形瓶)70℃~8…  相似文献   

11.
六年制小学自然教材第十册《物体的热胀冷缩(二 )》。教学重点是 :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其中有一个实验是引导学生利用平底烧瓶与带玻璃管的胶塞来做实验。以前的设计方案是将带胶塞的玻璃管上端蘸一下水 ,插入烧瓶口 ,拧紧胶塞 ,玻璃管内就有一小段液柱。把烧瓶放入热水中 ,使内部空气受热 ,慢慢地就会发现小液柱往上升。把烧瓶放入凉水中 ,使其内部空气受冷 ,发现小液柱会往下降 ,说明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利用水滴充当密封材料 ,并通过小液柱上升、下降 ,来判断空气的体积是否受热膨胀、受冷收缩 ,是这一实…  相似文献   

12.
1 仪器装置图 (如图 1 )1 开关  2 磁铁  3 干簧管  4 轴承5 摆线  6 摆  7 计数器  8 记录板图 12 仪器特点及用途(1 )特点 :本教具用于演示摆的摆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现象直观形象 ,便于学生观察 ,科学生动有趣。(2 )用途 :本教具能够成功地演示小学九年义务教育自然第六册第十五课《摆的秘密》两个实验 :主要说明摆动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 ,与摆的轻重没有关系 ,摆线越短 ,摆动得越快。3 制作材料干簧管 1个 ,2 4轴承 1个 ,螺丝 (M4× 3 0 0mm) 1个 ,M4螺帽 3个 ,小磁铁 1块、计数器 1个 ,大小胶塞各 1个 ,1 2 #…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空气也像其他物体一样占据空间 ,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会做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 )、归纳概括能力 (从几个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归纳概括出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 )、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布置学生课后进行观察和思考 )。  二、教学准备1、演示实验材料 :塑料杯 (去底、瓶口密封 )、泡沫、蜡烛 (一小段 )、水槽、白粉笔 ( 1盒 )、红粉笔 ( 1支 )2、分组实验材料 :同样大小的烧杯 ( 2个 )、盘子 ( 2个 )、水槽、广口瓶、漏斗、胶塞、拴有提线的砝码、拴有提线的 1号电池、粉笔、白纸、…  相似文献   

14.
一、丁达尔现象仪 材料 彩色胶卷暗盒五个、6.3V电珠及电珠座各一个、8cm×12cm有机玻璃一块(或用塑料片、三夹板)作底板、接线柱两个、导线若干。 制作 将一个暗盒盖用A、B胶固定在底板中间偏后处,再将灯珠座固定在它的中心,在珠座上焊上两段导线,使它穿过底板后分别和两接线柱相连,装上电珠(注意必须使电珠与底板垂直)。  相似文献   

15.
高橙瓶是透明的塑体,用它做物理实验,具有容易制作,不易损坏,便于观察等优点。笔者用此做了许多实验,现介绍十五种,供参考。 一、演示反冲运动 取一只胶塞,用打孔器打一个孔,孔中插入一段内径较粗的玻璃管,然后塞在瓶口上。用两段铁丝绕在瓶上,并在伸出端弯上钩。取一段5—6米长的8号铁线,同时在铁线和挂钩上涂上蜡,以减小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一册(必修)第五章第二节“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中的一个实验,首先要将一支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玻璃管,注满清水和放入红蜡柱后用胶塞塞紧开口端(下称红蜡玻管)。注满清水的玻璃管,由于水压的作用,其开口端用胶塞确难塞紧。《教学仪器与实验》2003/9 P28刊登的“物理实验小改进两则”一文中,新疆伊犁农四师66团中学张芸老师介绍塞胶塞时,同时插入注射器针头消除玻璃管内水压的措施,的确是一个好办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废弃的玻璃瓶、圆珠笔芯等废物,很容易自制“空气温度计”。自制的空气温度计对温度变化反应的灵敏性,可以行之有效地做多种物理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勤俭求学意识、动手能力、实验技巧,本文就空气温度计的制做和几则热学学生实验简介如下。 一、空气温度计 1.器材:一个带软木塞的无色透明玻璃药瓶(100ml左右);两根较长、等粗、上端一侧不带气孔、半透明的空圆珠笔芯;一小条白纸(绘制刻度);一个小胶塞(粗端φ5mm左右、可用橡皮磨制);少许红水。 2.制法:(1)左手并排拿着两根空圆珠笔芯(去掉笔尖、洗净油色),端口向下,放在火柴上方加热(距火焰约15mm),端口软化(约几秒钟)时,迅速将两管的端口对接成一体(不能堵塞或有缝隙),再用火柴加热弯成图1所示S型曲管。  相似文献   

18.
现行初中物理课本中验证焦耳定律的演示实验是用两个相同的烧瓶,内装满煤油及一条电阻丝。瓶口插入带胶塞的玻管,通电后使煤油受热膨胀,然后比较两玻管中煤油上升的高度来说明公式Q=I~2Rt中Q与I~2、R、t之间的正比关系。实践感到这种做法有它不足之处。如:(1)为了易于观察,装置中的玻管内径要选大些,但这时液柱升高慢,实验时间长。如选小一些,虽升高得较快,但可见度又差了。而且要同时认读比较两液柱高度很不方便。(2)一次实验后,很难将液柱调回原来的位置。如让其自然冷却复位则要很长时间。不便连堂演示。(3)结束通电时,液柱即开始回缩,不能准确比较两浓柱在停电瞬间时的高度。只能作定性的演示说明。(4)实验时还要电流表,变阻器等,附件较多。针对这些问题,不少杂志发表过一些对该实验进行改进的文章。但仍存在实验结果在停电的瞬间即发生改变的缺点。为克服这个问  相似文献   

19.
一、气体热胀冷缩实验 《热胀冷缩》一课教学中,在设计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时,笔者增设了一个对比实验:把两个塑料小瓶同时按入热水中,其中的一个盖着盖子并拧紧,另一个不盖盖,过一会儿将没盖盖的瓶子也盖盖并拧紧,然后取出观察有何不同的变化。学生会发现,事先拧紧盖的塑料小瓶比没有拧盖的瓶子鼓胀得多,这是空气受热膨胀的缘故。再做证明空气受冷体积缩小的实验;把两个都不拧盖的塑料小瓶按入热水中,过一会儿,把其中的一个瓶子拧紧盖子,然后同时取出,置于冷水中,冷却后再取出,  相似文献   

20.
(1)实验用品①仪器:锥形瓶、试管、支管玻璃管、石棉网、止水夹、棉花、橡皮管、导气管、蜡烛、火柴、玻璃渣、胶塞。②药品:稀盐酸、大理石、过氧化钠。(2)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图1(3)实验步骤①往锥形瓶中装入稀盐酸,将试管底部打一个孔,先放一些碎玻璃渣,再加入几块大理石,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