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统计是数学的一个重要思想方法.本课设计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在活动中初步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统计表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2.使学生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发展数学思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 1.经历与体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感受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观察、分析、实践、合作等能力及探索的精神,初步形成统计的意识. 4.通过调查、探究和展示等活动,让学生品尝到成功,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目标】1.通过系列化活动,让学生在收集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及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初步掌握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能用个性化的方式描述数据,且能根据统计结果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2.引导学生在现实活动中调查和收集数据,让学生体验现实生活中需要统计,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意识。3.使学生在系列化的统计活动中,感受统计活动的效应,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设想】  相似文献   

6.
统计初步知识的教学,原统编教材采用的是集中编排.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则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一是充实了数据整理的内容,把平均数列人统计初步知识内;二是把统计初步知识的内容分散安排在中、高年级的三个学年中进行教学.这样既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又加强了学生对统计思想和方法的理解、掌握,提高了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简单的统计(一)”是学生在第八册已经学习了“简单的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包括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求平均数两部分.  相似文献   

7.
小学阶段要学的统计知识——数据整理、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是统计学中最初步的知识.学好这些知识,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制作统计图表、参加科研和生产打下必要的基础.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整理、统计图表的意义,以及它们的用途;初步学会把一些原始数据进行分类整理  相似文献   

8.
1 内容和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中已学习了统计初步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学习统计的基本方法,体验统计思想的第一课时.本节课通过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情景,使学生认识到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而分析得到简单随机抽样的定义、常用实施方法.这些活动的实施就是想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或其它学科中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统计问题,初步形成运用统计的思想和方法(用数据说话)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相似文献   

9.
1.结合真实的情境,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会用简单的统计表整理数据的方法。能够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2.在统计活动中,发展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能力和与人合作的交际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分析、实践能力。3.通过小组活动、合作交流等形式,让学生感受成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98~9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实验、测量、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实际应用价值,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意识。2.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积累一些简单的统计活动经验,获得自主参与数学活动、自觉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信心,增强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统计     
禄丰县城南小学宋云俊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感知统计的必要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2.让学生能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数据,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积极参与的意识。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经历数据的收集  相似文献   

12.
教材简解: 本课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8~99页的内容,它包括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3题.在此之前,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分类整理,初步认识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并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这节课是将一些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纸片混杂在一起,引导学生整理数据,并把经过整理的数据填进统计表,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初步形成统计意识。2.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3.能与同伴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2.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3.借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P94-P95统计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继续教学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用不同标准分类整理相关的数据,进一步感受标准对于分类的意义,增强数据意识、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并为学生以后学习复式统计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过程。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回答简单的统计问题。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教材依据: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中,产生统计的需求,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并能对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初步体会统计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3.在观察、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  相似文献   

18.
文冬  胡高爽 《湖北教育》2002,(21):34-35
教学目标: 1.对学生的统计图、统计表分别进行展示、评价、修改。 2.初步培养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和统计意识,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做一些简单的统汁活动。  相似文献   

19.
一、教材分析 《买气球》所在的单元,以统计活动为主线,安排了纵向简单条形统计图和横向简单条形统计图两项内容,通过调查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并尝试利用条形统计图的有关数据进行初步的决策。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简单的纵向条形统计图基础上进行的,旨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横向条形统计图,进一步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直接的、广泛的应用,全面地认识和初步掌握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统计     
教学目标际: 1.使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矛盾 师:(多媒体动画演示)大象爷爷的生日到了,很多客人领着全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