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吴双喜  杜夏英 《考试》2014,(9):21-24
<正>先秦政治制度经历了原始社会民主制(禅让制)到夏商西周王位世袭制、王族内部宗法制、地方分封制再到战国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萌芽的演变历程,体现了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的特征。秦汉至明清,中  相似文献   

2.
专题指导 本专题主要内容包括王朝更替、都城变迁、帝王活动、政治制度、变法改革、农民战争、重要战役等。其重点是历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六次变法改革和所涉及的八次农民起义。难点是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特点及地位、农民战争历史作用的分析认识。 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产物。它是政治的载体和规则,体现政治的组织、形式和程序。它的核心是国家政权的结构关系及其运转方式。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奴隶制的政治制度和封建制的政治制度。我国奴隶社会的国家机构,是以王位世袭制、分封诸候制为其特点的。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是我国封建政治的三大基本特征。君主专制,体现了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封建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这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官僚政治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派生物,其要害是官僚凡事奉命从事.  相似文献   

3.
通过本专题的复习,掌握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知识、演变过程,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本专题重点掌握:西周分封制的内容、作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两汉、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北宋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和科举制的发展;元朝的政治制度;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等内容。在复习过程中能够学会归纳知识要点,建立知识结构;运用所学知识比较古代中国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制度,加深对阶段特征的理解;理清思路,运用概括的方法把握各项政治制度的本质及内涵。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地方组织制度以及监察制度等几方面,它们从整体上共同构成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的始终,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中最基本的政治制度。一、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演变(1)萌芽于战国:战国时期,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变法运动的兴起,为适应封建地主阶级建立统治的需要,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集前代法家思想的成就,提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希望建立起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以秦国商鞅变法为代表,废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初步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  相似文献   

5.
禅让制释: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们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评:这一制度的实施,是在我国原始末期,即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民主推举”事实上是氏族贵族的民主。世袭制释:我国奴隶社会开始实行。包括王位世袭制和诸侯、卿、大夫世袭制。王位世袭制从秦始皇开始演变  相似文献   

6.
一、古代中国和古希腊、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知识梳理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特点,在古代的中国和希腊、罗马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核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国体与政体、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是随着夏世袭制的建立而开始出现的。商周时期,经历了从方国联盟到天下共主的转变。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同时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  相似文献   

7.
九隆传说中蕴涵了哀牢氏族图腾崇拜、对龙文化的认同、渔猎经济意识、普娜路亚婚姻制、文身、血缘分封制及“贵小”王位继承制、王位世袭制等多重史学意义;哀牢夷价值取向的萌芽及发展,深刻影响着哀牢夷区域文化在历史发展历程中的相对稳定性、传承性,从而也形成了其文化的独特性;其价值取向涉及到伦理、经济、婚姻、审美、政治、文化意识等诸多方面;从“九隆传说”史学意义中对哀牢夷价值取向的透视,可较系统地了解到哀牢夷在整个历史进程中其氏族价值观及氏族文化体系、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8.
高中历史中有很多易错概念,在学生进入复习阶段后,感觉基础知识学会了,但是一些易错的概念很容易混淆,很多历史概念看起来相似,但是他们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通过对这些易错概念进行辨析,可以使学生正确理解历史知识。下面,我从"禁烟运动与鸦片战争""资产阶级维新派与资产阶级革命派""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区分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四个方面入手,就高中历史易错概念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考情分析】专题热度:试题难度:☆高频考点:分封制、宗法制、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省六部制、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郡县制、行省制)、选官制度(科举制)、监察制、内阁制和军机处;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及特点,小农经济的特点,古代土地制度,商品经济的发展及阶段性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古代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海禁"政策)。考题类型:既有选择题,也有材料解析题,以选择题为主。考查特点:试题考查角度新颖,往往古今贯通、中西结合,关注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创新  相似文献   

10.
<正>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是高中历史必修课程的内容之一。关于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学习,课程标准的建议及要求是: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与分封制是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重要方面,是高中历史教学之中的重点。其背景较难把握,内容上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对师生来说掌握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作为教学中的重点和  相似文献   

11.
<正>2022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第2题以两汉时期“奉朝请”制度的历史演变设置试题情境,考查两汉之际大一统中央集权发展的历史概况。西汉初立,稳定统治秩序、加强中央集权成为当务之急,在继承秦代郡县制的基础上,汉朝也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地在部分地区实行封国制,但此时的封国制早已迥异于周代分封制,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手段,随着历史的发展,汉代中央与封国的关系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晋献公是春秋晋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关键性人物,只要对晋国历史做深一步的考察、分析,就不难看出,由晋献公开始创立的晋制,在春秋时期整个晋国历史进程中具有相当深远的影响。对于“献公晋制”,史学界一般认为:它废除了宗法分封制,在晋国首先建立了中央集权制,推动了历史前进。对此看法,笔者不敢苟同。我认为:这一制度沉重打击了宗法分封制,但没有能在晋国建立中央集权制。而且,此制是不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要求的。可以说晋国的最终退出历史舞台也与此制有关。下面针对这几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3.
论周代分封制与国家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的统一国家经历了夏商二代的邦联式统一、周代的分封制统一和秦汉以后的中央集权制统一这样三个阶段、三种模式;与西欧中世纪由外族入侵而形成的统一国家迥然不同。其中,周代君主分封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种政治学意义的行政体制,对于维护和促进周代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曾起过巨大作用。将周代分封制比附为西欧中世纪封建制从而否认周代国家的统一性而将秦王朝作为中国统一国家开端的传统见解是不妥当的;按照是否实行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来论定国家是否分裂与统一也是不科学的,因为分封制、中央集权制是国家行政体制问题,而统一与分裂则是国家领土主权问题,两者性质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4.
中央集权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教学,有的教师有意无意问把中央集权制等同于专制主义或是等同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按照秦朝确立、汉朝巩固、隋唐完善、宋元新发展、明朝强化、清朝达到顶峰的线索来组织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1.了解皇帝制度、中央与地方机构的内容和关系及其历史背景,认识秦朝开创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能从职能、权限以及与中央的关系等方面,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点,并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作恰当的评价,体会从分封制与分权制走向君主集权和中央集权制的治国智慧。  相似文献   

16.
◎置疑设问一、了解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什么是分封制?为什么要实施分封制?分封制实施的基础是什么?2.分封给诸侯的是什么?哪些人被分封为诸侯?重要的诸侯有哪几个?受封的诸侯有什么义务?3.分封制的实行在当时有什么意义?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二、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1.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为什么称“始皇帝”?2.秦朝的郡县制确立前,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郡县制确立后,县以下设置哪些行政组织?郡县长官如何产生?3.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有…  相似文献   

17.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史  中国古代政治史 ,主要展示王朝的兴替 ,疆域的沿革 ,政治制度的嬗变 ,农民起义的壮歌 ,改革变法的风云 ,封建盛世的奇观 ,统治阶级内部的巧取豪夺。在中学历史课本中 ,政治史的内容是厚重的 ,驳杂的 ,一些内容直到进入考场 ,还是令人牵肠挂肚的……———写在前面●复习导航已考内容扫描高考导向把关一、对政治概念的考查1 禅让制和王位世袭制 ( 1994年多选 )。2 西周共和的直接原因 ( 2 0 0 0年春季单选 )。3 春秋争霸的性质 ( 2 0 0 0年春季单选 )。4 分封制的实行目的 ( 1996年单选 )。5 齐桓公召集诸侯…  相似文献   

18.
春秋时期在齐国发生的管仲改革,直接目的不过是增强齐国在争霞斗争中的实力,但改革的结果却在客观上抽除了分封制的经济基础,瓦解了分封制的社会基础,创造出了日后郡县制的雏形。因此,管仲改革的成功,在事实上宣告了中国古典分封制的终结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9.
1.西周分封制与井田制的纽带是A.王位与权力B.土地与义务C.贡赋与工具D.工具与奴隶[解析] :此题考察的是分封制与井田制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关键要弄清楚两者实际是西周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它们的通俗的解释就是诸侯得到土地 ,但只有使用权 ,所有权属于周王 ,诸侯驱使奴隶集体劳动  相似文献   

20.
解答历史选择题首先是审题的问题,其中一些关键词,如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等经常出现,这类选择题经常令学生困惑。为此我们将常见的“原因”历史题进行归纳汇总,以直说的形式供学生复习之用。1.促使原始人定居的主要因素——原始农业的发展。2.使原始社会从母系氏族公社进入父系氏族公社的直接因素——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的发展。3.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主要因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4.使西周成为空前强大的奴隶制国家的主要原因——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实行。5.分封制虽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瓦解,但分封王侯的方式却为许多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