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忧愁草     
快乐的山羊多利和它的许多小伙伴生活在一片碧绿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每天早上,太阳冉冉升起,多利和伙伴们在大草原上唱啊、跳哇,高兴极了!它们有好吃的,大家分着吃;有好玩的,大家共同玩……大家在一起过着幸福、和睦、快乐的生活。有一天,多利独自蹦蹦跳跳地在草原上欢乐地玩。它在草地上打滚、奔跑,追逐着美丽的蝴蝶,观赏着美丽如画的风景,喝着清冽的溪水。突然,它发觉草地上有一股香气迎面扑来,香味诱惑着多利。它发现了一片青青的草,香气正是从那里散发出来的,它直流口水,便朝着香气飘来的方向走去。这种草叫忧愁草,吃了它会使人变得…  相似文献   

2.
武安商帮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一个比较大的商业帮派系统,也是中国历史上比较著名的商业帮派之一.从它产生、发展到衰落的情况来看,大约经历了明、清、民国等时期,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及时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对这一历史现象进行总结,对于我们正确地分析历史现象,认识社会规律,促进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标下,历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认识历史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因此,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从一味地追求教学目的转变为追求过程.学习历史就是一个逐渐认识历史的过程,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理解历史现象再到对历史事件的思考,从了解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到发现历史发展的特征和规律,从而认识历史和现实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分担忧愁     
有这么一句经典的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想法,我有一个想法,交换一下,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个想法。"生活也是这么一道道的算术题:交换快乐,快乐就会翻倍;分担忧愁,忧愁起码除以2,说不定还会有更好的效果。下面请看本公司精心推出的产品:  相似文献   

5.
近现代科学的本质是数学性.人控制外部世界的数学理性被哲学家贴上了客观性的标签,其实客观性是一种人为的确定性.事物更多地寓于历史之中,了解了它的历史,才可能全面而客观地认识它.认识客观性自身的由来,有利于我们对理性时代的认识并帮助我们认清楚我们的有限性.  相似文献   

6.
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是历史认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历史认识对象的特殊性以及历史认识中的主体性的发挥,并不影响历史认识的客观性.正确理解和把握历史认识的客观性对历史科学的确立和历史研究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忧愁与快乐     
一个寒冷的中午,我有点饿,放学后一路小跑地赶到家。 爸爸、妈妈都出差了,奶奶中午给我做了什么好吃的?咦,餐桌上摆着做好的饭菜,奶奶怎么躺在床上,被子盖得紧紧的?我赶紧走过去,一摸奶奶的额头,哇,好烫啊!我立刻从医药箱里拿出体温表,帮奶奶放到腋下夹好。糟糕,快39度了。这可如何是好?先别想那么多了,当务之急是帮奶奶退烧。  相似文献   

8.
忧愁和忧郁     
忧郁比忧愁的档次高。如果你吃不饱或穿不暖,如果你的亲人有病,如果你身无分文穷困潦倒,你为此而操心上火紧皱眉头,这是忧愁;可是你吃得饱穿得暖,你口袋里的钱包总是鼓鼓的,然而,你还是躺在真皮沙发或席梦思床上毫无原因地痛苦,这就是忧郁。忧愁好解决,你吃不饱时突然得到一桌美味的饭菜,你穿不暖  相似文献   

9.
1997年高考历史试题第46题.要求考生全面客观地评价美国历史上的“西进运动”.它是近几年来对考生全方位审视历史和客观评价历史能力的考查.它不拘泥于教材现有定沦,是对同学们学习历史的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是同学们在学习中的难点之一.这就要求同学门在学习过程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认识中国历史的有关问题.1.如何看待中国古代史上的分裂与统一.  相似文献   

10.
殖民主义是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现象,1500年以后世界历史发展的整体面貌在很大程度上与殖民主义的推行密切相关,因此,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殖民主义问题的研究始终长盛不衰.何谓"殖民主义",殖民主义的历史作用如何,怎样理解"新殖民主义"一直是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众说纷纭.对此进行简单的评述,将会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这一历史现象,更进一步地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1.
吉狄马加是当代重要的彝族诗人,他以诗歌传递民族心声,建构精神家园,表达对人类的无疆之爱,尤其表现了对自然破坏、文化断裂和人类丧失家园的锥心之痛,具有浓厚的忧患意识。诗歌抒情方式上偏于直抒胸臆,构成明快简洁又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为当代彝族汉语诗歌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一所不断取得伟大成就的大学,正是一所不断忧虑和看到自己危险的大学,没有这种忧虑可能就成不了优秀的大学。大学忧虑包括外部环境和自身两方面的原因。大学不是商业机构,不是政府机构,不是军事机构,大学就是大学自己。大学忧虑社会环境的同时,要始终知道什么是自己应该做的,"什么是大学决不能做的"。那些大学所忧虑的事项或者对象,正是大学忧虑的原由。当忧虑的大学不再忧虑时,大学已不再是大学;当忧虑的民族不再忧虑了的时候,民族的灾难正在降临在头上。当人民可以自由地嘻笑怒骂之时,当大学可以自由地表达之时,真正灿烂的文化亦必形成和发展,大学谓之大学,民族谓之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13.
王蒙将笔触探入现实生活各种不正常的现象中,探究曾经历过历史劫难的个人进入另一个历史阶段所可能发生的变化,质询人性的善恶,揭示了狭隘的政治文化心态和生活习惯的弊端,体现了王蒙思想深处的忧患意识和现实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14.
文化的忧思--评电影《霸王别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霸王别姬》是一部脍炙人口的电影。影片以京剧艺术为独特的反思对象,描述京剧艺人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在展示古老京剧艺术斑斓瑰丽和博大精深的同时,更注重突出其在现实中的尴尬无力,尤其是京剧艺人间的同性恋悲剧对人性的扭曲,揭示出影片对传统文化的忧思和当代信仰危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16.
“言愁”本是中国文学尤其是古典诗词的习得情结,而宋词作为一代文学典范,因其固有的女性气质更加多愁善感。其愁的主要内容有思乡之切、国恨家仇、报国无门、强说之愁、离愁别绪、爱情不幸。许多言“愁”名句也是深入人心,流传千古。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愁情现象不仅与词家对自身命运、时代变迁、社会历史的感悟有关,也与宋代固有的社会状况和文化范型相连。  相似文献   

17.
劳伦斯的小说创作蕴含着深沉的忧患意识和执着的拯救情怀。劳伦斯的忧患意识源自于现代机械文明对自然的破坏、对人性本质异化而产生的对人类生存状态的的忧思。而构建男女两性之间的和谐性爱关系则是作者拯救世人于苦难中的法宝,这一独特的拯救方式则是基于他崇高的生活激情(信念)和他那张扬人性的血性哲学观。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a series of eight workshops for children under three and their parents. The workshops took place at Tate Britain, London, and they were collectively known as 'Big and small; short and tall'. The article outlines the approach used to evaluate the workshops, particularly the way in which parents' experiences, and their views on children's experiences, were given prominence. Despite the potential difficulties of taking very young children into an art gallery, most parents said they were pleased with their children's engagement. Parent feedback suggests that the structure and content of the workshops did much to enable them and their children to learn about art and artists together. Moreover, some confirmed that their joint involvement had stimulated further learning at home and life-wide learning more generally.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his study explores relations between mild parental symptom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nd the temperament and behavior patterns in preschool age children. Design. Parental report and laboratory observations were collected in a community sample (N = 65) of Head Start and other preschool attendees, ages 3-5 years. Results. Mild parental dysphoria is associated with measures of both child temperament and problem behaviors and these child personality measures vary with parental symptomatology. Mild parental depression was diffusely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levels of both internalizing and externalizing behavior problems, and with attention and emotion regulatory difficulties in children's temperament. Mild parental anxiety was more circumscribed in its association with child problem behavior but was specifically related to children's temperamental difficulties in attention and emotion regulation. Patterns differentiating association with depression and anxiety symptoms were evident from both parental and observer sources of information. Conclusions. Even mild levels of parental distress may relate to both parental perceptions of child temperament and behavior as well as what is observed by oth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