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科学研究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雁翼作为一名与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诗人,他的创作根系深植于中华诗歌沃土,同时他又是一位具有国际视野和人类胸怀的诗人,他的文学创作、文学活动涵盖了整个世界,体现出一种人类胸怀。  相似文献   
2.
2008年以来,邯郸学院全面推行三维德育体系,大力加强以改进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为主要内容的校风建设,实施太极文化普及、邯郸文化进校园、校园文化塑造三大特色工程,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三种途径,创设和谐德育精神文化环境,提升和谐德育践行能力,涵养和谐德育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3.
武安商帮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一个比较大的商业帮派系统,也是中国历史上比较著名的商业帮派之一.从它产生、发展到衰落的情况来看,大约经历了明、清、民国等时期,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及时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对这一历史现象进行总结,对于我们正确地分析历史现象,认识社会规律,促进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围绕“教育素质”这个尚未深入研究的命题,论述了教育素质的内涵、教育素质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教育素质的功能,并着重探讨了教育素质的优化与建设。  相似文献   
5.
将利益相关者理论与经理人绩效评价结合起来,建立了基于利益相关者的绩效综合评价体系,使得经理人绩效评价真正符合了企业本身的性质特点和战略要求,在此基础上采用未确知测度建立未确知评价体系,对经理人绩效进行综合评价,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说明应用此模型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6.
通过探讨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关于宗教伦理所形成的资本主义文化、精神与资本主义制度形成及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即"韦伯问题"的概要阐释,提出了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赵文化研究”专栏是《邯郸学院学报》精心打造的一个地方文化特色栏目。该栏目的经办策略是由近及远,由点至丽,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创办10载来,脚踏实地,积沙成塔,累计发表论文100余篇,字数达70万言。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艺术、婚姻、都城等多个领域:稿件来自祖国大江南北数十家教学科研单位。在作者队伍中,既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社科院等著名学府的学术名家,也有扎根于邯郸和周边其他地区的赵文化学者,还有高校的在读研究生,甚至还有苦心研究赵文化数十载的农民学人。2003年汇集“赵文化研究”专栏论文而出版的《赵文化研究》一书,先后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科学时报》、《管子学刊》给予报道与评论;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光明日报》、《北京大学学报》、《北京日报》、《先秦、秦汉史》等报刊转载摘编。在全国和河北省举办的高校学报评比中,“赵文化研究”专栏连续4届荣获优秀特色栏目奖。  相似文献   
8.
三家分晋,标志着战国时代的到来。赵国在建立之初的一百年间,以“南并知氏”为始,以“南筑长城”为终,始终推行着南进战略。这一战略发端于赵襄子“南并知氏,强于韩魏”的战略构想,赵国的政治中心由晋阳转移到中牟,进而定都邯郸,就是南进战略作为国策被付诸实施的标志,也体现着赵国对于中原地区战略角逐的重心所在。在赵襄子之后、赵武灵王之前的五代赵国君主勉力推行南进战略,其战略目的在于压制齐、魏,吞并卫国,曾取得“举左案齐,举右案魏”,“天下之士而朝于邯郸之君矣”这样大有战国初霸之势的辉煌战绩,也遭受到了“邯郸之难”这样建国以来最大的战争浩劫。战国初年,中原地区已然被齐、魏二国的势力完全渗透,赵国强行推进南进战略,只能陷入中原列国的战争泥潭。而秦国则趁着中原混战,改革崛起。赵国审时度势,将南进战略逐步调整为北进战略,经过胡服骑射改革开拓了千里北疆,灭亡中山国,一跃而成为战国末期唯一能够与强秦相抗衡的军事大国。  相似文献   
9.
武安商帮是中国较早的地域商帮之一,其在实践中形成的经营 理念对现代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以武安商帮的品牌建设理念为研究重点,以品牌的经济学分析为基础,结合武安商帮品牌发展理念与开发思路,对邯郸现代企业品牌建设及经济发展提出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春秋、战国之交是"古今一大变革之会",作为晋国政治家的赵简子与作为鲁国思想家的孔子无疑是当时世人瞩目的风云人物。笔者从赵简子与孔子同子太叔的交游、两人有关铸刑鼎的争论、对于阳虎的历史评价、孔子对赵简子"以晋阳畔"的批评、两人对中牟归属的政治态度、两人的相互试探以及终于擦肩而过等几方面的史迹,梳理了两位巨子微妙的关系。两人的关系从一定层面反映了春秋晚期政治思想的变化和冲突。赵简子打着维护晋公室的旗号以复兴赵氏基业,但在孔子心目中有着维护周代礼制的形象,所以孔子对赵简子有着回护和赞赏的一面;但是,赵简子毕竟是与鲁国"三桓"一样的晋国卿族,是新兴势力的代表,力图建立一种不同于过去世卿世禄制的新的君臣关系。而孔子是周朝宗法制度下的君臣等级秩序的维护者。孔子所要维系的,正是赵简子所要打破的,两人最终未能会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