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消极情绪的影响,提高课堂教育教学的效果,咨询教学法应运而生。咨询教学法强调教师作为被咨询者的作用,注重安适学习环境的营造、学生思想情感的畅意表达以及不良情绪的排解。在教学主体观方面,咨询教学法提倡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实现双主体协调;在教学环境观方面,注重营造氛围,优化教学环境;在教学实施观方面,强调全人教育,提倡合作。咨询教学法的目标在于引导学生接受学习,保障学生安心学习以及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咨询教学法对我国教育教学的启示:要转变教师角色,树立“三全育人”理念;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心理安全感和融情度;要贯彻全人教育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健康的社会心理环境即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完善及良好运转,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保障;和谐的校园环境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充分考虑学生的基本心理情况因材施教;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即高校老师要注重营造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参与互动,以期达到师生共同学习进步的目的;合作共赢的友朋心理环境即在高校教学中提倡互帮互助,教育学生学会倾听、劝道、安慰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从主体性教育的角度看,课堂教学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独立自主性;联系学生生活,发展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积极创造性;师生之间应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营造一种积极、轻松、活泼、高效的教学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4.
面对当下中学生日益严重的心理问题,南京市宁海中学营造浓厚的校园心理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通过开发积极心理教育校本课程,为学校实施美的教育、开展行之有效的朋辈心理辅导以及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学校壮大和优化专业师资队伍,促进教育效果和教育品位的提升,形成"积极品质、健全人格"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现状不容乐观。这其中既有学生自身发展中的心理原因,也有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原因。改善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状态,应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课程;甄别出有学习厌倦的学生,重点关注;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完善教育体系,增强学生学习的外在动力;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师生共同努力掀起养成良好学习方式的热潮。  相似文献   

6.
心理健康教育与传播科学知识是互相补充的,一方面学习辅导是心理辅导的一个重要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求知动机的激发,学习心态的调整,变学生厌学、苦学、恶学为会学、乐学、盼学,使心理教育有更广阔的施展天地,也使学科教育更上一层楼。那么如何把握课堂教学来激发求知动机呢?首先,要优化课堂心理环境。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而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创设又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和前提的。“优化课堂心理环境”是指要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气氛,以师生、…  相似文献   

7.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现状不容乐观。这其中既有学生自身发展中的心理原因,也有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原因。改善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状态,应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课程;甄别出有学习厌倦的学生,重点关注;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完善教育体系,增强学生学习的外在动力;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师生共同努力掀起养成良好学习方式的热潮。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根据实践和体会,认为语文教师把心理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要坚持做到自我调节、乐观向上,以积极的情感主导课堂;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走出课堂,积极评价,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9.
周巧 《教育评论》2014,(5):87-89
德性心理教育的实施,在于强调将德性心理教育基本概念具体化,并在重新审视现有教育目标的基础上,由观念转化为对教育过程的分析。由此,本文提出了德性心理教育实施可供参考的六种模式:奖赏性增强模式、生态营造模式、师生对话模式、行为仿效模式、各学科分散教导模式和个别教导模式。  相似文献   

10.
“育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已经写进了党的十七大报告,可见其地位之重、意义之切,这也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体现。在学校生活,尤其是班级生活中,营造有利于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个性成才的温馨和谐的集体生活,才能使学生充分体验情感上的温暖、精神上的慰藉和心灵上的寄托,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温馨教室”工程是深化“两纲”工作的重要工程,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平台,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渠道。温馨教室,要靠师生共同营造。  相似文献   

11.
论微笑教育的课堂教学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笑教育就是教师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师生成为朋友关系,师生的心理距离缩短,情感融洽.微笑教育是一种现代教育思想,以人为本,创造师生互动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架起了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本文就课堂教中学微笑教育的几个基本问题试作抛砖引玉的探讨,这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正基于新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创建温馨教室是围绕"营造温馨教室,创建和谐班级"及"绿色、和谐、阳光、健康"的理念,努力建立合作、平等、宽容、温馨的生生关系,建立互相理解、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的主要基础工作。对加强班集体文化建设、积极探索班级管理的新模式,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一、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营造温馨教室温馨教室是一个形象的说法,是指师生共同营造的,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培育和提高"00后"中职护理生积极心理品质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调查显示:广东中职卫校"00后"护理生整体心理处于健康水平,但是在不同考察维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积极心理问题,为社会文化(多元价值观)环境、家庭(父母)环境、个体(个性)环境等因素的综合作用而成。提升新时代"00后"中职护理生积极心理品质,探索新路径:挖掘"00后"中职护理生优势与潜能;增强学习情绪和学习能力改善厌学心理;营造积极融洽的校园人际关系,缓解交往危机;汇集各方积极正向力量,提高自我效能感;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师生交往关系,创造良好"隐性"环境;提升家长对孩子心理成长的支持力和指导力,构建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的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14.
陈明  庄洁 《中国教师》2008,(2):39-39
<正>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围绕教学工作而形成的精神环境或课堂气氛。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促进师生之间积极而愉快地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反之则会影响学习效率,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是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更新观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创设愉悦乐学的心理情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营造师生民主平等的情感气氛;创立新型的心理情感四个方面论述了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大多数高职生尚不具备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开展合作交流、积极评价等策略实现该模式,并要求教师注重师生多边互动,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7.
体育兴趣是指人们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心理倾向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大学体育教育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体育保健教育、审美教育、增强体质、提高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应认真研究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新方法、新途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氛围,不断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正营造课堂氛围,和谐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为开展教育活动的必要保障。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当具备良好的环境,从当今教育过程内慢慢变作普遍关注的焦点。师生彼此间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够保证学生自身的学习热情。老师从教育过程中要借助科学合理的鼓励措施,有效地调动学生自身积极性还有热情,营造良好的人  相似文献   

19.
查吉德 《职教论坛》2007,(19):25-28
高职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应尊重教育的本体价值,即促进人的和谐发展;高职教育其本质属性既包含职业性,又具有高等性,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职业性的同时,不应忽略高等性;当前高职院校师生中出现的一些不良心理,归根结底在于未能形成健康的精神文化,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精神文化的培育,为广大师生营造"心灵的故乡"。  相似文献   

20.
高职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应尊重教育的本体价值,即促进人的和谐发展;高职教育其本质属性既包含职业性,又具有高等性,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职业性的同时,不应忽略高等性;当前高职院校师生中出现的一些不良心理,归根结底在于未能形成健康的精神文化,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精神文化的培育,为广大师生营造“心灵的故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