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媒业的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传媒业务规模的扩大而发生的单位运营成本下降、单位收益上升的现象,而范围经济则指增加产品的种类或拓宽经营范围而节约成本的效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版业的属性和社会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央、地方、大学、专业四大类出版社各据其长,互相竞争,集体和个体图书经营者开始更多地涉足图书出版业的各个环节。为了抢占市场制高点,  相似文献   

2.
一、出版业的规模经济分析 规模经济是指生产规模的扩大带来单位投入的产出水平提高或单位产出的平均成本降低.产生规模经济的主要因素在于:大规模生产可以更好地进行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可以更好地应用大型高效的专用设备,有利于分摊固定设备投资,降低单位成本;可以更好地实施专职化、现代化的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3.
适度的规模经济对我国出版业而言是非常必要的,但我国出版业自提出集约化发展以来,规模经济的优势并没有显现出来.这一方面是由于出版业并非规模经济显著的产业,另一方面也与目前我国出版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偏低有关.  相似文献   

4.
但凡产业,皆有规模经济效应,而出版业(包括传统出版业和数字出版业)则更为显著,因为其生产制作成本大,而复制成本小,或者说固定成本大而可变成本小,这也就是传统出版业偏爱畅销书模式,而数字出版业可以实行免费消费模式的原因所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年使中国出版业的属性和社会功能发生了根本而重要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是图书出版业的大发展阶段。其最大特点是,出版社的数量迅速增长,出书规模成倍扩大,图书的内在和外在质量有了大幅提高。更重要的是,出版业中开始出现市场竞争,引入了市场经  相似文献   

6.
人口与经济要素变动对出版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结合人口规模、购买欲望和购买力等趋势变动分析,可以对未来出版业总量及细分市场规模作出预判,如老年出版市场存在潜在增长机会,而少儿出版市场存在潜在收缩风险。在预判基础上,可以从响应人口规模与结构变动、提升居民消费欲望、把握居民收入消费趋势、规范出版定价体系等方面入手,采取对策,促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新闻出版经济政策3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改革开放的30年,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新闻出版业的经济规模在不断扩大,影响力在不断增长,这些都离不开经济政策的支持.作者长期关注和研究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对30年来的新闻出版经济政策有着深切的认识和感悟,本文即从财政政策、价格政策和外贸政策三个方面,全面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30年间在新闻出版经济政策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8.
图书出版业要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从规模数量向质量效益这两个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9.
安毕 《出版经济》2001,(8):48-50
二战以后,有些最富冒险精神的美国出版商,利用交通和通讯设施大大改善的机会,把书籍拿到国外去印刷,利用那里便宜的劳动力和较高的印刷质量,并懂得如何节约印刷成本,甚至还有部分书籍留下就地发行,这就是出版业国际化的萌芽.随着图书市场不断扩大,为争夺和瓜分市场,出版社之间的购并便相继出现了,且规模越来越大.据报导,在1960-1989年之间,美国图书出版业发生573起购并,但远不如1990-1995年那样激烈,这5年的购并规模,使美国图书和大众通信业的业务结构产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史玄 《出版经济》2001,(10):28-29
现阶段我国出版业在成本核算方面多数单位是使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即制造法)。随着高新技术时代的到来,图书期刊在制版、印刷、装订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制造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出版业制造技术的自动化程度普遍提高,如激光照排系统得到广泛应用,胶印机也成了主力军,这大大提高了图书的印刷质量,同时也改变了产品(图书)成本的结构。但这些方面的变化所引起的制版费用、印刷费用的大幅度增加,都将反映在图书制作的直接成本过  相似文献   

11.
谈进一步深化图书发行体制改革路遥随着我国经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出版业正在经历一个重要的转折,即从事业单位向信息产业方向转移。在这个转移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和新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比较集中地反映在发向环节上。图书发方作为出版业进入市...  相似文献   

12.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版业已打破纸介质图书一统天下的局面,音像出版业、电子出版业和网络出版业等正在蓬勃兴起。多种形态出版物的面世,为读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大大提升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质量。同时,也为当今出版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何正确认识出版形态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出版业进入经济市场,参与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竞争,其成本管理也面临全新的要求,成本管理不应该只是出现于制订年度计划时,用于衡量利润比率的简单数字,它需要给予足够的高度和广度来研究.本文拟从传统成本管理的问题及不足之处出发,提出符合现代出版业发展现状的精益成本管理概念,以期对出版业制定规划、长远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出版业发展对我国文献资源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永贵 《图书与情报》2001,(2):31-33,36
出版业发展关系到我国文献资源建设的方面主要有三点,对馆藏规模、藏书结构的影响,对馆藏文献补充的影响,对文献资源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影响。呼呈图书情报部门要关注出版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加强与合作和交流。  相似文献   

15.
济指的是在投入要素增加的情况下,生产某种商品的产量出现超比例的增长;其对等的表述是.随着产量的增加,某种商品生产的长期成本持续下降,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6.
郑甜 《出版广角》2016,(13):24-27
近年来,随着Uber与Airbnb的不断兴起,一种被称为“共享经济”的新商业模式引起人们关注。在我国,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已经超越了相对集中的运输业和酒店业,在资金、知识、物流等行业均有所发展。本文从共享经济的特性及我国传统出版业所面临的困境出发,从5个方面阐述了共享经济与出版行业的契合点,并试图将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以合适的方式引入出版业,以寻求出版业的突破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信息呈爆炸式地激增,当下注意力已取代信息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书业竞争异常激烈,能否引起读者的注意力,成为能否赢得读者的第一步。图书出版业如果能合理地运用注意力经济,进行编辑手段与营销方法的全面创新,就能吸引受众的眼球,取得更好的市场效益。  相似文献   

18.
缘起华尔街的金融风暴已席卷全球,世界经济正一步步走入"寒冬".作为国民经济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出版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宏观经济的波动起伏,出版业必有切身感受.已置身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的中国出版业自然无法规避大洋彼岸袭来的阵阵寒意,但同时也应看到金融危机对中国图书出版业的"双刃剑"效应,它在使出版业走向低迷的同时也给出版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金融危机肆虐蔓延的背景下,关注全球的图书出版业,探寻中国图书出版业的"寒冬"突围之策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刘铁丹 《出版参考》2013,(31):24-25
近年来,我国图书出版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不断发挥产业优势,抓住经济文化日益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机遇,有了较快发展。从总量和结构上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现阶段中国出版业总体上仍然处在新的增长阶段。目前,我国共有570多家出版社。近几年里,每年新出书品种都超过10万,这两年出版图书品种超过20万,这说明我国的出版业随着国家的发展有了很大的提升。从行业的生产构成看,图书产品主要分为大众图书市场、教育图书市  相似文献   

20.
出版业的数字化进程正在加快。数字化对出版业的影响首先是再造了出版流程,由此带来了出版产业价值链分配的合理性问题;其次是数字化生产极低的边际成本带来了规模经济效应;最后,数字化条件下媒介融合的加快形成了相应的范围经济效应。这些效应给出版业的发展带来了正负双方面的影响,相关出版管理制度的革新成为去弊存利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