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明威之死     
2001年1月13日,海明威短篇小说《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原型——富恩斯特去世,享年104岁。第二天,世界上有27家网站出现了这样一个问卷:有一个人,他几乎什么都有。论地位,他是享誉世界的大师级人物;论荣誉,他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论金钱,他的版税在他成名之前就已经使他成为富翁;论爱情,几乎每一个女人都喜欢、崇拜他。可是,他在获得诺贝尔奖后不久,却用猎枪结束了62岁的生命。而他的那位朋友——富恩斯特,一个靠出海打鱼为生的渔夫,却悠然地颐养了天年。请问,为什么一个拥有一切的人选择了死亡?而一个一无所有的人却选择了活着?没有哪一位作…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真正的满足 2002年1月13日,海明威短篇小说《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原型——富恩特斯去世,享年104岁。第二天,世界上有27家网站出现了这么一张问卷。“有一个人,他几乎什么都有。论地位,他是享誉世界的大师级人物;论荣誉,他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论金钱,他的版税在他成名之前就已使他成了富翁;论爱情,几乎每一个女人都喜欢他,都愿意给他奉献一切。在他的国家他享有充分的自由,他爱到哪儿旅游就到哪儿旅游,哪怕是敌对的国家,总之,他是一个令世人非常羡慕的人,可是,在他获奖后不久,却用猎枪结束了自己62岁的生命。而他的一位朋友——一个靠出海打鱼为生的渔夫,却悠然地颐养天年,请问为什么一个拥有一切的人选择了死亡,而一个一无所有的人却选择了活着?假如你已经知道了答案,请发给我们,我们愿把它刻在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墓碑上,因为他的墓碑至今还空着。”  相似文献   

3.
杨木盛晟  李厚玉 《教育》2007,(11S):48-49
有这样一个故事: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巴黎聚会上,有位记者问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自发苍苍的老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他说,“在幼儿园里学会了做事情有先后;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吃饭前要洗手;做事讲认真……”由此可以看出,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人的一生是多么的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世界有多少人获诺贝尔奖?12月10日是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去世的日子。诺贝尔奖从1901年颁奖以来,到去年12月,获奖者已达635人,美国人获诺贝尔奖最多,达205人;英国人占第2位,达86人;德国人占第3位,达71人;法国人占第4位,达46人.非洲...  相似文献   

5.
诺贝尔——最寂寞的富翁诺贝尔奖是世界众多奖金群中的执牛耳者.可是,这个举世闻名的奖金的创设人——诺贝尔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物?弥留之际的诺贝尔躺在别墅楼上睡房的床上,一群仆人围站在他的床的四周,但其中没有一个是他的亲人,也没有一个朋友.他的脑溢血病情...  相似文献   

6.
自1901年设立诺贝尔奖以来,这个代表当今世界科学最高水平的奖项已经颁发了百余年。一些小国如巴基斯坦、芬兰,一些穷国如印度等都有人甚至不止一人获得该奖。遗憾的是,我国本土至今无人能够摘而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总人口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正处于和平发展阶段的大国,为什么迄今都没有本土华人获此殊荣?值得疑惑的是,中国本土的科学家、学者和作家获不了诺贝尔奖,杨振宁、李政道等这些在异国他乡的华裔科学家却在诺贝尔奖的殿堂里熠熠生辉。同样的人,一样的文化熏陶,为什么内外之别如此悬殊?  相似文献   

7.
据统计,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立国 30年左右便会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前苏联 39年,捷克 41年,波兰 46年,巴基斯坦 29年,印度 30年……而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人口大国已经等了 50年,而且现在还在等待之中。中国人不甘心在诺贝尔奖前徘徊,我们应该冷静地思考这个问题了,应该查查毛病到底出在哪里了。 一、诺贝尔奖为什么与我国无缘   中国人笨吗 ?中国人过去不笨,这是历史早已证明的事实。中国人现在也不笨,有两例很能说明问题。一是诺贝尔奖 1000余人的获奖名单中虽没有一个中国籍公民,但却有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等 6位美籍…  相似文献   

8.
徐浙宁 《家庭教育》2013,(12):18-19
乐天,9岁,小学三年级学生,从小享受着非常“独”的待遇:饭桌上最好吃的一盘菜总是离他最近;家里有什么事情,从来不让他操心;当然更不会有任何的家务“上身”。全家人几乎把所有的爱都给了乐天,可乐天却对家里人特别“冷酷”——早上坐校车,如果只有一个座位,肯定是乐天坐着,奶奶背着书包站着。前不久,爷爷生病住院了,乐天竟然连问也没问过,而爷爷却是最心疼他的人……  相似文献   

9.
《阅读与鉴赏》2010,(7):51-54,109,110
他,因获得“首届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而风靡全国;他,曾经获得进入重点大学的入场券却选择退学;他,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博”;他,是一个歌手,还是一个赛车手,并多次获得全国场地锦标赛的总冠军。他——韩寒。文坛上的异类。一个独立行走的歌手.用犀利的笔锋解剖着生活与思想。  相似文献   

10.
距今刚好100年的1905年,是物理学史光辉灿烂的一年,在这一年,年仅26岁的爱因斯坦在德国最有声望的杂志《物理学年鉴》上发表了震撼整个科学界、改变人们思维方式方法的3篇论文。第一篇是关于光电效应的论文——他因此而获得1921年诺贝尔奖;第二篇论文提出分子运动的数学理论,给分子存在提供了补充证明;第三篇论文就是最为有名的“相对论”,其标题是《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在这篇论文中,爱因斯坦利用了电磁研究方面所发现的那些概念来修订牛顿力学,使其与宏观的和微观的高速条件相适应。  相似文献   

11.
如果告诉一个人,他只有三人的光明,他将如何使用他的眼睛呢?同样地,如果一个人只有三大的生命,那他又会在这三天内干些什么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但我相信有一部分人会这样认为:匡正只能活三天,不如痛痛快快地享受,很难评判这种观点是对是错。但我敢说.他没有在生命的航程中尽全力,他生命的价值还没有完全得到体现一生命的价值.并不是用生活的年限来衡量。有些人活着,却碌碌无为,白白地让时间从身边流过,无异于行尸走肉;有些人死了一但由于所取得的成就和所做出的贡献而得到水生,可见,一个人生命的价值.体现在这个人的成…  相似文献   

12.
重读王安石     
王安石是一个诗人;王安石是一个词人;王安石是一个散文家;王安石是一个政治家;——王安石是一个怪人。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抚州临川人(今江西抚州市),其父王益为祥符八年(1004年)进士,一生只做过几任州县官吏,但他却“自任以世之重也”。王安石也说:“盖先君所存,尝欲大润泽于天下,一物枯槁,以为身羞”。乃父乃子,自视与云平,由于王益在故乡临川“无田园以托一日之命”(君子安贫乐道?不务正业?出生平贱?)所以当他游宦四方时都是奉亲携眷而行,因此王安石在出道之前就随父亲到过许多地方。十三岁那年…  相似文献   

13.
作为20世纪西方重要的哲学家恩斯特.布洛赫,他的思想体系及学术观点虽然博大深奥,但却有着一致的主题——追求"人的解放和人的拯救"。布洛赫高扬乌托邦精神,构建世界的人道化,以此期望实现人的解放和人的拯救而超越现代人的文化困境。他的学说以独特的术语、观点和表达方式体现着对人本主义文化精神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好医生王辰     
有这么一个人,他用4年的时间完成别人6年时间才能学完的硕士、博士生课程,用1年的时间在美国完成别人用3年才能完成的博士后研究项目。他今年只有40岁,却已做了多年的博士生导师,已指导硕士、博士、博士后共40人。2001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他就是——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的王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他的成功秘诀是什么呢?用王辰自己的话说,就是“穷读书,苦干活儿”。王辰是一个认真而玩命的人。长期以来,他的休息时间一直保持在4个小时左右,累极了时眯上5分钟,是他及时调整体…  相似文献   

15.
黑龙泉村坐落在淅川县老城镇尖山脚下,全村1000多口人遍布在尖山的山垴山沟。这里山高、地少、路远,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然而,5年来,该村却没有一个孩子辍学。这一切都因为他们有一个好校长——张建华。张建华是1996年调任黑龙泉小学较长的。上任后,他发现了两个不正常现象:一是学生流失严重;二是适龄生入学率低,许多孩子都满10岁了还没有上学。张校长感到一阵心酸,他通过走访调查,找出了根本原因:学生离校远,上学困难。离校最远的王家在尖山山腰,离校有4公里路。让一个7岁的孩子一天往返十几公里山路,太不现实…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是中国人又不是中国人”的华人科学家每每获得诺贝尔奖时,我们不由地想起中国在国际奥赛中摘金夺银的骄人成绩。于是,一个难解的心结便一次次地牵动我们的心绪——为什么中国人没有荣膺诺贝尔奖?一个文化繁荣数千年的泱泱大国,在三次科技革命和“第四次浪潮”的洗礼后,问鼎诺贝尔奖却仍然徘徊在“突破零”的希望线上,而科技、教...  相似文献   

17.
2012年诺贝尔奖物理学奖公布。名单上没有彼得·希格斯的名字,世界一片惊诧,许多科学爱好者一阵伤心。甚至有媒体发出这样的呼声:世界欠彼得·希格斯一个公道,诺贝尔奖欠彼得·希格斯一个物理学奖。可希格斯却像是消失了一样,媒体都联系不到他。  相似文献   

18.
互学双赢     
李政道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1957年,31岁的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世界上获得诺贝尔奖年龄最小的两个人之一。  相似文献   

19.
刘予 《中学理科》2007,(9):18-19
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素质教育就是改造、培养、创造人才的教育.从社会的发展来看,具有一定的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人才,才是更具有社会价值的真正人才.只有具有了个性,才谈得上创新.可以大胆地说,一个没个性的人不能称其为真正的、有作为的人.他只能忐忑不安地紧跟于人后,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只能是望人项背.我国的基础教育是世界上最好的,但是获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却很少,原因何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李政道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在1957年31岁时就和杨振宁博士一道获得了诺贝尔奖,是世界上获诺贝尔奖年龄最小的两个人之一(另一个是英国的和其父合作而成功的布雷格),周恩来总理曾用四字评论说:“李(政道)精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