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若即若离     
相互依靠的情义母亲是韩国华侨,中文程度自然及不上父亲。于是我看到,每封母亲写的信上,都会有一个一个的红笔圈着错别字,那是父亲帮她挑出来的,然后又把信寄回  相似文献   

2.
相互依靠的情谊
  母亲是韩国华侨,中文程度自然及不上父亲,于是我看到,每封母亲写的信上,都会有一个一个红笔圈着的错别字,那是父亲帮她挑出来的,然后又把信寄回给母亲。母亲收到后都会在被订正的字旁写上一整行对的字,就像小学生被罚写生字。因此每封母亲的信,都要这样两度易手,家书除了讲讲家中事,也是国文教材。父母俩人如此不厌其烦,大约也是相互依靠的情谊。及至想到他们的离异,让我不禁鼻酸。  相似文献   

3.
最值得怀念的,当然是代母亲写信给父亲。母亲总是一边忙着家事,一边有意无意地问着:"有没有给你阿爸写信呀?"懒惰的我,总会躲避地回答:"不用写嘛,阿爸还没来信呢。"母亲倒也不逼我了。其实,父亲虽不按时来信,老师却规定我每个月一定要写两封信,向父亲禀告家中情况。一则表示孝心,二则练习作文。给父亲写信,比作日记苦多了。因为第一要用纯粹文言文,不能文白夹杂;第二要用正楷书写,不可潦草。我的信,出现在父亲  相似文献   

4.
沈湘 《班主任之友》2006,(12):61-61
我家是一个单亲家庭,听隔壁的多莉太太说,我的母亲生下我不久便去世了。而父亲对于我母亲的事总是只字不提。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很冷漠的人,他从不跟我多说话,在生活与学习上对我的要求却很严格。父亲有一家公司,在我们这个小镇上算是一个富有的人,但我的零花钱从来没有我的同学们那样多。这还不算,他每天开车去公司时,都会经过我们学校,可是无论我怎样央求,他从来不肯让我搭他的便车,我总是坐公共汽车或者地铁去上学。为此,我在心里很瞧不起父亲,有时甚至恨得咬牙切齿。我将母亲的病逝全部怪罪在了父亲的头上,母亲肯定是受不了父亲的…  相似文献   

5.
把字写大一点把字写大一点,父亲在信上这样说。父亲要求我在写给家里的信上的字写大一点,他说:“我的视力越来越模糊了,字小了看不清。”鼻尖一酸,这已是父亲第三次在信上这样要求我了。父亲50来岁,按理说,视力应该没什么问题……“你的信我都一封封地念给你妈听,一封封都放好了……”读着父亲的来信,我可以想像到父母拆信、读信的情形,还有正屋柜子里那用橡皮筋扎起的一叠叠信。信若是有脚的话,请跑回家代我们温暖父母,慰藉他们孤独的心。“别打电话了,还是多写信。”父亲在信上这样交待我,“电话上说不两句就完了。读你的信…  相似文献   

6.
我出生于一个单亲家庭,听邻居多莉太太说,我的母亲生下我不久便去世了。父亲对于母亲的事总是只字不提,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很冷漠的人,他从不跟我多说话,在生活与学习上对我的要求却很严格。父亲开有一家公司,在我们这个小镇上算是一个富有的人,但我却从未从那里得到过像同学们那样多的零花钱。这还不算,他每天开车去公司时,都会经过我们学校,可是无论我怎样央求,他从来不肯让我搭他的便车,我总是坐公共汽车或者地铁去上学。为此,我在心里很瞧不起父亲,有时甚至恨得咬牙切齿。我将母亲的病逝全部怪罪在了父亲的头上,母亲肯定是受不了父…  相似文献   

7.
吴晓琴 《云南教育》2003,(28):35-37
教材说明: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围绕母亲的话“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展开情节。先写“我”年少时家庭生活拮据和父亲的梦想;接着写“我”看见中彩的父亲开着一辆奔驰车,却不高兴,母亲解开了“我”的谜团,父亲愉快地把奖品交还给同事;最后写“我”成年后对母亲教诲的深刻体会。通过孩子的眼光和心理来衬托父亲开阔的心胸,用母亲的话来表现父亲的人品,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教学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受到“父亲”行为的熏陶感染,懂得如何做一个诚实、有信用的人;二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积累好词佳句;三是用自己提…  相似文献   

8.
我的父亲     
从小很少写父亲,可能是因为潮流的趋势,作文选上总是不停地出现《我的母亲》类似的文章。但是我知道,母亲是天,父亲是地;母亲是船,父亲是舵。没了地就没了方圆,没了舵就没了方向。父亲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那张怎么也看不厌的笑  相似文献   

9.
纸上的声音     
不知怎地,最近隔三差五就能收到父亲的来信,而结尾总忘不了提醒我尽快回信。而恰好,这段时间,忙工作、忙考试、忙花前月下,给家里去电话,说,我会多打电话回来,信会写得少些。电话那头,一阵少许的沉默后,母亲缓缓地说:“平儿呀,你爸现在也没啥爱好,就盼着看你写的信,你就多写写吧!”父亲喜欢读我的信由来已久。大学时,每星期一篇五千字的信,雷打不动。以至于我后来走上文学创作这条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四年中和父亲通的那近百万字的家信。参加工作后,在网络、传真、电话早已普及的今天,笔端所流淌的温情远没有现代通讯工具来得这般迅捷、便利…  相似文献   

10.
备课资料作者汉斯·克利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也是19世纪第一个赢得世界声誉的北欧作家。30岁开始写童话。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我要争取未来的一代!”“我用我的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写童话,但是同时我也没有忘记成年人。当我写一个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住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也会在旁边听,因此我也得给他们写一点东西,让他们想想。”从1835年至1873年,每年  相似文献   

11.
有很多年轻人说现在社会很多人成功都是凭父亲、关系、相貌,等等。我就说,凭父亲,起码还得有父亲,我8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我母亲一个人带大我们哥儿俩。我们在内蒙古偏远的地方长大。我在北京没有一个亲戚,我没有因为自己的工作送过一回礼,我不也走到了今天吗?我知道社会上有很多不良现象,我告诉你,信那些该信的东西,因为它能改变你。如果你要信那些你没法不愤怒的事情,只能害了你。  相似文献   

12.
母亲的姓名     
时常给家里写信,总是习惯在信封上收件人的位置写上父亲的姓名,以致天长日久,把母亲的姓名给淡漠了。前一段时间,父亲出远门,当我写完家信在信封上有些陌生地写上母亲的姓名时,忽然,我的心一阵颤动。呀!母亲的姓名好美好美。听心理学家说过,当一位  相似文献   

13.
父亲是个花匠,爱花如命.母亲早逝,父亲用花来换取一家人的生活费.花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放学,我和弟弟都会帮父亲打理花儿.看着满园茂盛的花儿,我们整天都眉开眼笑的. 每个女孩心中都有一个舞蹈梦,梦想穿上洁白的纱裙,在舞台中央旋转,犹如一朵美丽妖娆的冰山雪莲.正巧,学校舞蹈队招人.我去试了试,没想到居然被选上了.  相似文献   

14.
上大学的时候,我有一个同班同学,家住洛阳。他是独生子,父亲早年去世,只有他们母子俩相依为伴。有一次,我见他写信,但是信封上却写着他自己的名字。我不禁感到奇怪,问后方知,信是写给他母亲的。不知这位同学看了《母亲的姓名》这篇短文之后,会作何感想,几千年的封建陋习,把中国母亲姓名上的光辉剥蚀殆尽,有的甚至连胜名的权利也不能享有。透过千千万万母亲们的姓名,我仿佛看到了她们含辛茹苦、任劳任怨的身影:为了一家老小的生计,她们夜以继日地劳作不止,嫁序的身体已不再玉立,姣艳的面庞早已被皱纹遮严,布满老茧、裂日的…  相似文献   

15.
空信封     
我的父亲是公安局刑侦大队队长。五年级时,我从新闻里看到了父亲抓捕两个逃犯时被击伤的情节,那时我第一次对父亲所从事的工作有了清醒的认识。那年我正在上初一,父亲逼着我住校,只在周末接我回家一趟。父亲的解释是因为在学校有老师可以照顾我的生活。后来我从父亲的备忘录上才知道当时有个歹徒扬言要“灭”了我。我开始担心父亲的安危,父亲于是与我约定,每周给我写一封信,如果他很忙,那封信就只是一纸空信封。父亲的信通常是在每个星期一的早上准时出现在我的课桌上。上初二那年的一个星期一早上,我没有看见信,想请假去父亲单位看看,但老…  相似文献   

16.
处女作     
初学写作时家里外头好多人都笑话我,包括我的父亲。那还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高中毕业落榜而归的我回到村里。那时家家户户都养牛,村里要公推一个牛倌。牛倌很辛苦,整天赶牛满山架岭地跑,刮风下雨都得出去,大伙出的钱又不多,没人愿干,我却毛遂自荐当上了这个倌。见我放牛还带着纸笔琢磨写小说,村里人就说我着魔了,父亲也说我异想天开。我写了好多好多,诗歌散文小说什么都有,偷偷寄出后如石沉大海。这样的还好些,怕就怕那些退稿信,送到村长家被人拆开后,更加证明了大家的判断:黄家那小子是飞机上吹喇叭——想得高。后来在乡中当老师的母亲就叫…  相似文献   

17.
1988年8月2日是我父母结婚的日子,“8882”便成为一个非常喜庆和令人激动的数字了。我一直想知道父母当年相恋的故事,母亲自豪地向我描述父亲当年如何追求她,两箱情书加起来有上百封。这些信她视若珍宝,保存得完好无损。遗憾的是,我一封也没看过,无法领略父亲用怎样的深情和出色的文字打动了母亲。我曾调侃地让母亲拿出情书来给我欣赏一番,父亲却在一旁神秘地说,等你高中毕业后再看。父亲当年给母亲写情书的浪漫,让我对他佩服不已。不过,父亲结婚这么多年,一直忙碌奔波,很少主动想起他与母亲的结婚纪念日。往往是在母亲的提醒下,他才一拍脑袋,说“唉,忘了忘了”。母亲总是极为不满地在一旁埋怨父亲,什么时候才能记住这个日子。去年他们的结婚纪念日,父亲又忘记了,我拿出自己平时攒下来的零花钱,买了一大束百合,悄悄地替爸爸送给妈妈,他感激地摸着我的头说:“真是好孩子,越来越懂事了。”妈妈不知实情,陶醉地闻着百合的芬  相似文献   

18.
我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里,父亲的生意做得很大,母亲是戏校的老师.他们结婚很早,但很晚才有我这个女儿,对我非常疼爱.小时候,我要的东西都会得到.其实我不知道,世界上最难得到的东西是缘分.  相似文献   

19.
忆起父亲     
父亲生日这天,我的文章第一次发表了。我想象着,父亲会激动地拿着报刊对邻居说:“看,这是我丫头写的。”和我出生时一样,那时,谁家要是生了孩子,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都要向全村人报喜,我的出生并没有给爷爷奶奶带来多少欢喜,可父亲无论到哪家去报喜,都会激动地对大伙说:“生了个丫头。”大伙儿就笑了,都说:“哄我们吧!是丫头还这么高兴呢,不是儿子才怪呢。”我知道在父亲心中,无论是女儿还是儿子,都是他的宝贝,一直以来,父亲只有我一个孩子。父亲生日前一天,我打电话给母亲,我问母亲:“知道明天是啥日子吗?”母亲说:“冬月初一,你爸生日。”…  相似文献   

20.
这是真的吗--人民领袖毛泽东是我的父亲?问母亲,母亲欲言又止。萦绕女儿心中的困惑父亲知道吗?又过了好些时候,我与母亲、二哥从苏联回到祖国。有一天,知心的母亲提议我给父亲写封信。此时,10岁出头的我还不大懂中文,信只好用俄文书写。直至今天,我还记得第一次执笔写下那举世闻名的称谓时心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