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NO.1乔玄识曹操曹操小时候也是个混蛋,他叔叔是个老实人,看不惯他天天捣乱,便告知曹操的老爸好好管教他。曹操特别恨叔叔,一次看叔叔来,马上装犯病,口吐白沫。他叔叔吓坏了,赶紧告诉他爸,他爸过来一看,儿子不是挺好的嘛?曹操马上装作委屈:“叔叔一直不喜欢  相似文献   

2.
荀彧是汉末忠臣,在汉末军阀混战、群雄割据的动荡中,为了振兴汉室,他选择尽心辅佐雄才大略的曹操,他认为只有曹操可以一统天下,他希望曹操一统之后将天下再交回给汉帝。荀彧为曹操集团的成长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随着权力的一步步扩大,曹操进而走向了剥夺皇权之路,这与荀的初衷有很大的不同,荀彧的目的是维护汉室权威而不是帮助曹操谋取皇权,所以,荀彧与曹操分道扬镳了。  相似文献   

3.
荀彧是汉末忠臣,在汉末军阀混战、群雄割据的动荡中,为了振兴汉室,他选择尽心辅佐雄才大略的曹操,他认为只有曹操可以一统天下,他希望曹操一统之后将天下再交回给汉帝。荀彧为曹操集团的成长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随着权力的一步步扩大,曹操进而走向了剥夺皇权之路,这与荀的初衷有很大的不同,荀彧的目的是维护汉室权威而不是帮助曹操谋取皇权,所以,荀彧与曹操分道扬镳了。  相似文献   

4.
不妨学学曹操的“教子经”●李德山大家谈三国时期,曹操有一个儿子叫曹彰,很喜欢习武,曹操就根据他“好为将”的天性,向他传授武艺并教育他怎样才能当好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而曹操的另一个儿子曹植,聪颖过人,喜欢读书,曹操就支持、辅导他写诗作赋。后来,曹彰...  相似文献   

5.
《观沧海》 师 同学们,有谁能讲一点关于曹操的故事? 生 我知道,他是一个很坏的人,他逃跑的时候杀了他的救命恩人。 生 曹操是一个奸雄,他想篡位当皇帝。 生 他多疑,而且很凶残,杀死华佗,自己脑颅里长毒瘤死了。 师 看来,曹操在同学们的眼里没有好的印象。其实,曹操是一  相似文献   

6.
三国时期,曹操有一个儿子叫曹彰,很喜欢习武。曹操就根据他“好为将”的天性,向他传授武艺并教育他怎样才能当好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曹操的另一个儿子曹  相似文献   

7.
曹操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他“登高必赋,乃造新诗,披之管乐,皆成乐章”,鲁迅先生说他的文风“清峻”,“通脱”,“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其实曹操文的魅力,在于它们淋漓尽致而且非常自信的披露了作者的性格。曹操占主导性格的是他那大丈夫的胸襟和气魄,而他作为普通人的所思所想更让读者感动。曹操的文明白的展示出曹操作为政治家和文学家的心路历程,透过他的文章,我们可以了解曹操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8.
7.曹操严格教子执法如山曹操,安徽亳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他20岁时就被拜为仪郎的官职。他敢作敢为,执法如山。后来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击败了多股封建势力,逐渐统一北方,官至丞相及大将军,封魏公。他的儿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武帝。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有多种著述传世。同时在子女教育领域,他也有其独到的思想和做法。曹操在历史上被称为一代“枭雄”,其实他是一个有才华、有作为的人。曹操希望儿子能像自己一样秉公守法、成就一番事业。因此,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曹操不但言教,而且注重身教,促使他们努力成才。曹操有好…  相似文献   

9.
方寸之地     
1.徐庶是三国时刘备的军师。他多谋善断,料事如神,深得刘备的信赖。 2.—次,徐庶识破“八门金锁阵”,打败曹操手下大将曹仁。曹操说:“刘备必有能人为他策划!” 3.曹操打听到刘备的军师是徐庶,便想把他骗到自己身边来。他们摹仿徐庶母亲的笔迹写信给他。 4.徐庶得知母亲被曹操扣押,挥泪告别刘备。他说:“现在失去母亲,我方寸已乱,没法再帮助您。恳请与您告别!”  相似文献   

10.
鸡肋     
杨修,字德祖,从小就极其聪明。长大后,他当了曹操的谋士。建安二十四年,曹操从长安发兵,直逼汉中。刘备凭借天险顽强固守,曹操久攻不下,心中十分苦恼。可是他为人骄  相似文献   

11.
郭嘉是汉末至三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他跟随曹操11年,转战南北,出谋划策,多次取得胜利,在曹操统一北方的活动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郭嘉少年时就有远大志向,为施展自己的才华,郭嘉首先投奔袁绍。袁绍在当时北方军阀中势力最大,他占有广阔的地域,兵多将广,再加上门生故吏遍天下,霸业似可成就。但郭嘉和袁绍共事后,发现他原来是一位无能之辈,于是又离开了袁绍投奔曹操。曹操十分欣赏郭嘉的才能,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郭嘉也十分敬佩曹操,他说:“真吾主也。”在曹操的谋士中,郭嘉是最年轻的,但却深得曹操的…  相似文献   

12.
放虎归山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天下大乱。想在混乱中夺取天下的刘奋,因无立足之地,到处奔波,经常寄人篱下。公元194年,做了徐州牧的刘备被吕布打败,不得不去投奔曹操。曹操的谋士们知道刘备不是个平常人,提醒曹操戒备他,刘备度日如年。不久,淮南军阀袁术率军开往河北,与袁绍结成兄弟联盟。刘备觉得这是一个脱身的好机会,就对曹操说要在半路上截击袁术。曹操同意了刘备的请求,让他带领5万人马前往徐州袭击袁术。刘备立即率军出发了。曹操的谋士郭嘉、程昱听说曹操放走了刘备,急忙去见曹操。程昱说:“从前刘备做豫州牧时,我们就建议杀掉他,丞相没听。现…  相似文献   

13.
作为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毛泽东对曹操情有独钟,他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一反传统的通说定论,给了曹操很高的评价。毛泽东不仅肯定曹操推动历史的伟大作用,而且赞赏他在政治、文学方面的杰出才能,尤其对曹操诗歌更加偏爱,并且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艺术营养。  相似文献   

14.
汗流浃背     
汉献帝时,曹操掌握了军政大权。曹操在朝廷安插了许多亲信,并排斥异己。议郞赵彦是献帝的谋臣,经常为献帝出谋划策,曹操十分恨他,找个借口把他杀掉了。献帝为这件事非常生气,当面警告曹操:“你愿意辅助我就忠厚老实点,不愿意就离开我!”曹操听后,吓得面如土色,低头退了出去。献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戏台上那一位白脸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历史上的曹操与戏曲小说里的曹操是不相同的。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们应该客观地评价他。《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也不是纯粹的奸臣,也有他雄才伟略的一面。全书第一回,许劭对曹操的评价:"子治世之能匠,乱世之奸雄也。"我认为是比较客观的。奸雄必然是既奸又雄两个方面,舍去哪一方面都是不正确的。一、曹操奸的一面曹操的奸主要表现为:凶狠、狡诈、诡谲。  相似文献   

16.
曹操是汉末魏晋时期最有影响、争议也最大的人物。古今关于曹操的评论很多,其中最知名的就是曹操生前就已出现的是“英雄”还是“奸雄”这个评价。一般认为曹操“奸雄”说,是东晋孙盛篡改了许劭赞许曹操是“英雄”的评论,其实并非如此。从文献学角度看,裴松之采信孙盛的说法,证明孙盛的记载更近真实。从孙盛的史学写作实践看,他崇尚秉笔直书的传统,不会轻易改变这关键的评论之语。再从孙盛对曹氏家族与司马氏政权的认识看,他不偏不倚,坚持求是存真的史学立场,自然不会刻意篡改史料以丑化曹操。他所记载曹操“奸雄”的评语,符合汉末魏晋时期关于曹操具有鲜明两面性的历史共识。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人物系列中有一个聪明的杨修,他于曹刘两军僵持之际,由“鸡肋”之令猜中曹操心事,即擅自宣称“来日魏王必班师矣”,弄得曹营诸将“无不准备归计”,因而被曹操以惑乱军心之罪处斩。据书中所述,杨修之死的根本原因还是他介入曹氏“世子”之争,干扰了曹操对继承人的选择。其中最为激怒曹操的,则是他竟然“为曹植作答数十余条”,让曹植“依条”回答曹操就军国大事所提的问题。此种行径,显见其左右曹植和欺骗曹操已达肆无忌惮的地步,曹操当然不能容忍。这样,杨修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相似文献   

18.
点击星星痣     
周锐 《小火炬》2010,(10):6-7
吴国又要跟魏国打仗了。 吴国大都督周瑜问他的魔法师于吉:“这次我们有什么新招数对付曹操?” “有的,”于吉说,“我们可以让曹操长上星星痣。只要点击这颗痣,就能让曹操看见很多星星,然后他就会昏倒。”  相似文献   

19.
读完《曹操》这本书,我对曹操的了解更加全面了。 以前,总听人们说白脸曹操,认为曹操很奸诈。看了这本书,了解了曹操的生平作为后,我有了不同想法。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组成一股强大力量,他自视甚高、生性多疑,却也求贤若渴,礼贤下士。  相似文献   

20.
心知肚明     
相传三国时,有一天周瑜一只脚刚刚迈出门槛,便撞上迎面而来的曹操。于是周瑜就问曹操:“你看我现在是要进呢,还是会退?”曹操思忖:说要进吧,他可以往后退:说要退吧,他可以向前行,因为腿长在周瑜的身上。正在曹操难言进退之时,一只飞虫突然飞到曹的跟前,曹操伸手一捉,巧啦,逮着了。同时也来了灵感,随即以反问作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