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真族所建政权下的金朝文学具有多民族特征。在金国境内,汉民族虽非主体民族,却是文坛主流;女真虽为主体民族,却是文坛偏师;女真、渤海文学共同与汉民族文学构成鼎足、相辅之势;契丹族、奚族文学呈弱势。多民族文学的互动、互补,丰富了当时中国北方文学的历史景观,成为全朝文学的突出特色之一。这些现象从不同侧面体现了中国古代多民族文学发展的规律:民族融合、民族文化融合对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所建王朝文学的发展及其特征的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汉民族代表的中心文化与北方民族边缘文化的双向交流、优势互补,是形成多民族文学格局的历史机缘;凡主体性和民族气质、个性特征强烈、鲜明,且在民族融合进程中善于吸取、学习异质文化之长的民族,其文学就繁荣发达。以往认为金朝文学只是北方民族政权下的汉族作家创作的观点难以准确反映其文学的完整体貌和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2.
金朝的北方民族文学和汉民族文学双峰并峙,交相辉映,共同构成12世纪初到13世纪前半期中国北方文学的奇观。在金文学多元共构、异轨同奔的格局中,北方民族文学深化、丰富了其时代内涵,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这是一个亟待开发的研究领域。在当时的北方民族文学中,女真、渤海二族文学是光耀夺目的双星;契丹文学呈弱势;奚族文学则几乎等于零;北方民族后裔文学则成为文坛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反映了金文学的最高水平。这些现象说明,凡主体性和个性特征越突出、鲜明并在民族融合进程中善于吸纳、学习异质文化之长的民族,其文学发展就越充分。  相似文献   

3.
金朝儒学驳杂而不统一,流播着许多派别。新、旧儒学并存的格局是构成金朝文学的文化生态环境的重要元素之一。金朝境内旧儒学思想的回升,是整个古代儒学发展过程中的特殊运动形式。北宋理学诸流派起初潜存于民间,后来随着南宋理学逐渐北传以及文人纷纷涉足,新儒学终于在金末元初蔚为大观。终金一朝,盛行于士林、文坛并对创作产生决定性影响的理学派别是被认为非正宗的蜀学。文人对儒学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种类型专门致力于研习和传播新、旧儒学,以纯儒自居;另一种类型博采杂取,兼容众说,于儒学之外叉濡染释、老。儒学对金朝文学的意义主要反映在3个方面:首先,其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都程度不同地体现在各种文体的创作中;其次,出现了许多阐发儒家思想尤其是宋学的诗、文作品;再次,文学活动中的文以载道、修辞立诚的意识得以强化和深化。儒学对金朝文学的作用表现为正、负两方面。金朝作家和文学理论家较好地解决了文、道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儒家思想对文学的阻力。  相似文献   

4.
文学关系学是文艺学的新学科之一,是研究文学一系列关系及其规律的学说。建立和发展我国的文学关系学,是人们进一步认识文学本质特征的必然追求,它对于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学创作,促进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从研究与文学相关的关系入手,建立起文学关系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5.
金朝以律赋取士,赋作本应非常繁荣,但现存金赋却为数极少。对现存金朝非文学赋进行钩沉与探析,不仅彰显出金朝律赋的繁荣,而且凸现了金朝在佛教、道教、医学、天文术数等文化方面的建树。  相似文献   

6.
在近年的文坛上,新时期文学是一个颇受争议的复杂存在。对其时限、性质及与五四文学乃至文革文学、十七年文学关系的界定一直未有定论,尤其是关于新时期文学与文革文学和十七年文学的关系:有人称新时期文学是对文革文学和十七年文学的断裂甚至反叛,亦有人指出其应是一种对文革二元论的隐性回归。本文试图采取相对客观的态度,立足于文学的真实,对新时期文学与文革文学、十七年文学的关系作一梳理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西方文学从古希腊到现代派时期,经历了多种文学现象及其文学流派的演变,这种演变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也反映了西方人崇拜心理的几个阶段,即自然崇拜、系教崇拜、人住崇拜、理性崇拜、个性崇拜和非理性崇拜。几乎在西方文学发展过程一,每一种重要文学流派的产生,都有特定的崇拜心理作基础。文学是特定时期社会心理形象化的反映,崇拜心理往往是社会心理的集中体现,研究西方文学与崇拜心理之关系,对于研究文学流派产生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因素是有一定启发的。  相似文献   

8.
文学本体论看似是一个老问题,但是以往的研究却停留在一个较肤浅的程度上,甚至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如本体论与文学本体论的关系,即能否把哲学本体论移植到文学研究领域的问题,至今都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结合近年来哲学本体论研究的新发展,对本体论与文学本体论的关系应进行必要的梳理,以推动文学本体论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金朝全真道对禅宗的修证观念、路线和方法多有吸收、借鉴,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全真禅法"."全真禅法"在本道门文士的创作中得以突出的显现.这不仅深化和丰富了全真道的修证理论与实践,而且使全真文学焕发出特异的光彩.  相似文献   

10.
启蒙思潮与百年中国文学的关系,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者们做出了可贵的贡献,但也留下了一些遗憾。现代中国的启蒙思潮与百年中国文学存在着双向互动关系。在这一“关系”框架中,历史是其基本的维度,启蒙思潮的发展线索与百年文学的历史进程是这一维度的具体依据,而作为思想文化形态的启蒙思潮与作为审美文化的文学的内涵、价值取向、功能则是这一维度的骨骼和丰满的血肉。  相似文献   

11.
敦煌文学与周边民族文学、域外文学关系述论张先堂(甘肃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作为产生、流传和保存于敦煌这一我国古代多民族聚居地区的边陲重镇和古代丝绸之路上中西交通的重要文化集散地的文学现象,敦煌文学与周边民族文学、域外文学都曾发生过相当密切的联系,研究...  相似文献   

12.
研究文学中所表现的自我意识,是为了更好地研究不同民族文学所表现出的文化特征。本文认为中西方文学自我意识差异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社会的自我与独立的自我;二、规范的自我与自由的自我;三、永恒的自我与扩张的自我。西方文学自我意识以个人主义为基础,中国文学自我意识贯穿在社会诸多关系之中。自我意识的发展推动了中西方文学不同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3.
马衡 《文教资料》2007,(29):59-60
无论从哲学的角度来阐释作家、作品、文学现象,还是从文学的角度来研究哲学问题,都为文学和哲学这两个不同的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文学与哲学的关系研究,逐渐成为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一个热点。文学与哲学关系是统一的,作为统一体的文学与哲学相互间的融合与影响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4.
地域文学是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在地域文学研究中,不管是对于地域作家(群)的研究还是对地域文学或地域文学流派的研究,都离不开地域环境、地域文化(民俗)以及蕴于其中的生存哲学。以文学人类学的视角研究地域文学,能拓展视野,突破创作和研究的狭隘,深化文学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多元一体的法律,要求我们在法学理论研究中应从多视野的角度出发,分析与把握法律这一社会现象。本文从文学是法律的传承手段,文学是法律正义的张扬者等方面分析文学的法律价值,以求对法律与文学关系给予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16.
李大钊遇难至今已70周年,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在文学革命时期,他对文学也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却长期被文学史家们忽略。本文从文学观念、文学创作、文体建树三方面梳剔其与文学的关系,特别肯定了他在现代杂感小品这种文体诞生时期的开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大趋势下,文学界的研究面临着文化研究对其发出的巨大挑战.而且,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关系是当下文艺理论与批评界比较关系的问题之一.本文就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对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关系予以整理.  相似文献   

18.
"孔门禅"是唐宋以来三教融通历史潮流的结晶,是金明昌时期至蒙古统一中国北方后的数十年间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它反映了儒、佛二家的互相渗透、融契。金朝中后期是孔门禅的发轫、深化阶段。赵秉文和李纯甫是金朝"孔门禅"的中坚人物。孔门禅与文学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的互动、互融在金朝主要通过赵秉文、李纯甫的诗文创作和理论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9.
文化研究最初起源和发展于西方学术界,它作为一种融合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哲学、传媒学、文学等的理论形态,与文学的关系源远流长。其旨在对当下现实进行全方位切入的话语方式,使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文学研究发生重大转型,由此也带来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摄影文学是摄影与文学互动交融的结果,在互动交融中摄影与文学保持着“对话”的关系。并且它们在各个层面上形成一种内在的交融和契合;互动交融根据其对同一对象的关注点可分为二种情况:相辅相成、相反相成;摄影与文学在互动交融中分别起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