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毛泽东的《论新阶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及传播的起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一经提出,立即引起了与会人员的热议与不同地区刊物的刊载传播。毛泽东《论新阶段》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传播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典范,为当前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众化传播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一是拓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宣传阵地;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内容的与时俱进;三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探索与争鸣。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既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也是一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百年史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呈现出三个鲜明的主要特点:从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主转向以传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主;翻译、传播马克思主义与研究马克思主义同频共振;马克思主义传播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3.
文化自信的培养是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的一个重要目标.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推进作为研究背景,探讨文化自信在其贯穿过程中的培养和发展,旨在通过探索和分析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文化自信的建立和传播历程,以期找到在新时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文化自信推进的科学路径.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伴随文化自信,推进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中国化、运用的中国化和创新的中国化三层涵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从中国实际出发,把立足点定位在对中国国情的科学分析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的标志性成果。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和富于创造性,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5.
<正>西学东渐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广泛传播、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历史前提,掀起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变革,推进了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使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本土化、中国化的方式对接我国特有的文化传统和哲学思维。由此,西方马克思主义转变为中国哲学、中国思想及中国理论。西学东渐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拥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历史背景,是马克思主义发展与传播的历史契机。在中西文化视域下,西学东渐则为我国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思想及内涵提供了正确发展方向,使文化形态、历史背景、内在特质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的基本媒介。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我国面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发展的双重问题,迫切需要提高对其主体的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内涵的正确界定,可以在明确主体不同类型和功能地位的基础上,努力提高主体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最终实现主体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具体实际的相互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数据信息的传播数量加大,渠道增多,速度也更快。进入新时代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也进入了全新的历史时期。新时代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于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深入分析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及可行性,同时指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存在的主要困境,并结合新时代大数据信息传播的优势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优化提出了建议,以期在新时代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助力添彩。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我国面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发展的双重问题,迫切需要提高对其主体的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内涵的正确界定,可以在明确主体不同类型和功能地位的基础上,努力提高主体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最终实现主体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具体实际的相互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载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有利于加深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认同感。借鉴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传播载体及其作用主要为:文化载体能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传播的渗透性、活动载体能提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传播的感染性、活动载体能提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传播的感染性、管理载体能提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传播的保证性。  相似文献   

10.
在追求真理的征程上,艾思奇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敏锐的眼光,把毕生献给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献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业。纪念他,就是要继承和弘扬艾思奇精神,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而努力。  相似文献   

11.
《红色中华》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所创办的第一份中央机关报,也是中央苏区发行量最大、传播最广、影响力最强的一份报刊。它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密切联系中国的革命实践,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及时登载和反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所产生的最新理论成果,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丰富和发展。《红色中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三个突出特点,即实践性、大众性和曲折性。  相似文献   

12.
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研究问题,而是一个现实的、生动的实践问题,既需要理论维度的艰苦探索,也需要从实践维度加以研究.人们对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有效传播、运用、创新等关注的相对较少,也缺乏这方面深入的发掘和总结.这种状况导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研究和推进难以有效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在中国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全面的传播和不断的创新,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初衷和落脚点,也是检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实现了中国化的重要标准.实践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和存在的理论源泉和生命力之所在,而中国当代伟大的社会变革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坚实基础和植根的沃土,实践中的不断探索和扎实推进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及中国化的内外语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及中国化是内外语境的统一。其外在语境回答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及中国化“何以需要”的问题,即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被中国社会所接受及中国化;而其内在语境则回答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及中国化“何以可能”的问题,即是哪些因素促使了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传播及中国化。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已经并将更为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意识形态、政治格局、经济模式乃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新媒体技术下传播功能的彰显、传播机制的优化以及传播模式的创新,赋予了新媒体实践下马克思主义传播新的取向选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借助新媒体技术发展的先进成果,通过现代新媒体技术下传播摸式的建构,将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开启,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步伐而推进的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创生新的理论成果,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最先举起反对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大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邓小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当代中国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的构想,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面推向新阶段,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集中的代表。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作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接受状况直接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活力与生机,是我党意识形态教育效果的客观反映。文章总结概况了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接受状况及其一般规律,希望所发现的规律能对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传播起到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和必然要求。在中国革命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同一个过程。要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必须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用通俗易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通过各种社会传播路径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底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逻辑。基于跨学科视角,融合传播学等研究方法,从传播的主客体、媒介、过程和内容等方面,可以更全面而立体地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影响。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际,中国传统文化在起阻碍作用的同时又提供了传播土壤;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内容选择与诠释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惰性和内容也深刻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展百年之际,为传承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百年传统,深入推进新时代中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宣传,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国计量大学共同主办,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中国高校社...  相似文献   

20.
文化的多元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回避的现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下,结合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效结合。多元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在多元文化视野下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