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教育当之无愧的先驱,他奋斗一生,奉献一生,创造性地开展教育工作,用毕生的心血创立了一整套的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不仅对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师范教育改革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陶行知先生说:“师范学校负培养改造国民的大责任,国家前途的盛衰,都在他手掌之中。”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语录     
《生活教育》2011,(20):31+37+43+86
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陶行知全集》第一卷第123页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634页师范学校负培养改造国民的大责任,国家前途的盛衰,都在他手掌之中。--湘版《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166页敢探未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认为乡村教师应该负有改造社会的责任,他提出“乡村教师做改造乡村的灵魂”。本文对陶行知的乡村教师作为社会改造者的角色建立、必备素质以及改造途径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最早提倡乡村教育的先行者。他在《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中说:“要筹募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他决心把乡村学校办成农村生活的中心,而当时最感困难的问题,是缺乏乡村小学教师,因此,他于1927年3月15日,在南京和平门外晓庄创办了一所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师范学校。该校于1930年4月14日被国民党反动政府封闭。晓庄师范学校虽然存在的时间仅三年,但在旧中国师范教育的混乱中,找到了一条出路,为中华民族培养了大批人才。同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也在晓庄师范学校得以形成和发展。下面仅就陶行知的乡村师范教育思想中的有关问题作一点粗浅的述评。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陶行知先生针对当时教育实际情况指出:“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农夫的子弟变成书呆子。”陶行知主张乡村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向上向前”生活并富  相似文献   

6.
五、要有“活的乡村教师”陶行知先生认为:只有“活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活的学生”,故“活的乡村教育要有活的乡村教师”’。“培养乡村师资是地方教育之先决问题,也是改造乡村的先决问题……教师得人,则学校活;学校活,则社会活。”。认为“我们要改造中国、改造社会、改造世界,要实现大同之治”,[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仁人志士抱着教育救国的教育理想,期望通过教育改造社会。陶行知通过创办乡村师范学校,培养知行合一的推动乡村社会变革的领袖教师。陶行知的乡村师范之主旨是造就有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陶行知开展乡村师范教育的途径包括三个方面,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陶行知寄希望于通过从活的乡村师范产生活的乡村教师,从活的乡村教师产生活的乡村学生和未来活的国民,从而实现教育救国的梦想。陶行知的乡村师范教育实践与思想对当今乡村师范教育乃至乡村社会改造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包括国家在制定师范教育宏观政策方面应加强对乡村师范教育的支持;师范院校需要推动师范教育课程变革,为乡村教育乃至乡村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教师;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文化氛围,培育师范生浓厚的教育忠诚。  相似文献   

8.
师专要培养具有改造农村能力的教师唐文生徐学华张宝臣一、借鉴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明确师专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并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和发展的。在中国教育史上,陶行知是最早关注乡村教育的人民教育家,他提出了一整套乡村教育...  相似文献   

9.
“教学做合一”,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最富有建设性,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分支理论。本文试图对该理论的提出背景、内涵及具体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指导当今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从而再现“教学做合一”理论的现实价值。 “教学做合一”理论是陶行知先生为了推进乡村教育运动,培养合格乡村教师,而于1927年前后提出的,是生活教育三大理论基石中最重要的主张。实质上,该理论是试验新教育、培养实用人才的探路石。 中国的传统教育,历来是只重书本,不重实践,在《再论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的演讲中,陶行知先生就痛切指出:“中国向来所办的教育,完全走错了路。他教人  相似文献   

10.
一、教师要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崇高的社会责任感是教师教育工作的内驱力.教育事业关系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也是影响一个人一生发展的系统工程.身为教师,应当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以教育为己任,把自己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了改造中国,使中国富强,决心创办一百万所乡村学校,来改造一百万个乡村.他放弃大学教授的优厚待遇,脱下西装,到乡村创办晓庄师范.他那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至今仍使人感动.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先生主张建设活的乡村教育,其基本思想启示是:我们要有奉献乡村社会、改造乡村社会的精神,要把我们整个的心献给农民;要充分认识发展农村教育对于建设新中国、新农村的意义;需要建立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体系;活的乡村教育要有"活的乡村教师"和活的方法,以培养活的国民为目标;乡村学校的课程要切合乡村的生活;乡村教育要与乡村各种力量相联合。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国新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教育》2011,(11):16-17
袁新文2011年10月21日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今年10月18日,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人们不会忘记,陶行知曾创办中国第一所乡村师范学校——南京哓庄师范,对乡村教育进行了可贵的尝试;人们不会忘记,他倡导“乡村学校做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乡村教师做改造乡村的灵魂”,坚信“全民族的命运都操在小学教员的手里”。  相似文献   

13.
我国符合现代意义的师范教育成形较晚,约始于20 世纪初。当时众多思想家、教育家,如梁启超、黄遵宪等人,均强调开展师范教育。而陶行知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师范教育可以兴邦,也可以促国之亡”,将师范教育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教育资源匮乏的年代,打造一支能承担“培养改造国民的大责任”的优秀教员队伍是教育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14.
<正>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毕生致力于人民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奋斗了一生。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极为丰富并具有鲜明的特色,尤其是他的乡村帅范教育思想和实践更为精辟,对我们今天改革农村教育,办好师范院校,仍具有它的现实意义。(一) 陶行知乡村师范教育思想主要内容有: (一)提出了“乡村师范学校”的概念什么是乡村师范学校?陶行知提出:“乡村师范学校,是依据乡村实际生活,造就乡村学校教师、校长、辅导员的地方。”①陶行知是第一个提倡乡村教育运动,也是第  相似文献   

15.
陈维 《少先队活动》2023,(12):10-1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间、地点和场合谈到教育和教师时,多次提及陶行知,多次引用陶行知的名言警句,对陶行知思想、事业、人格与精神予以充分肯定。陶行知提出“小先生制”是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一批有识之士大力推行普及大众教育、推广平民教育、实施民主教育、改造乡村教育的改革运动。当时的中国教育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师资缺乏、经费匮乏、女子教育困难等,陶行知希望通过“小先生制”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生活教育》2014,(5):4-6
“乡村学校是今日中国改造乡村生活之唯一可能的中心!”“乡村教育关系三万万四千万人民之幸福!办得好,能叫农民上天堂……”早在1926年,陶行知先生就在他的《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中强调乡村学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先生说:“做一个学校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学校工作千头万绪,而教学工作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合格人才的主要途径,中小学校长只有把学校最本质的东西——教学摆在第一位,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  相似文献   

18.
蒋超群 《生活教育》2014,(19):30-34
陶行知创办晓庄师范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仅仅培养从事乡村教育的教师,而是通过晓庄师范培养乡村改造家,进而改造中国的乡村社会,最终建立一个民主自治的现代化的中国乡村。陶行知的乡村改造目标与国民党政府的集权,一党训政产生不可调和的冲突,这是南京国民党政府最终查封晓庄,通缉陶行知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行知语录     
<正>乡村教育的生路是:我们要从乡村实际生活产生活的中心学校,从活的中心学校产生活的乡村师范,从活的乡村师范产生活的教师,从活的教师产生活的学生、活的国民。——《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339页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立国之大本”,早在60多年前,陶行知先生就这样说。中国是农业国,乡村教育更显得举足轻重,作为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对这一点有深刻的认识,并把自己的主要精力用在乡村教育上。他努力改造旧的乡村教育,执着探求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的乡村教育,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的乡村教育理论和革命实践,今天对我们仍有深刻的教育和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