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引进难、难留住"人才危机,本文提出了"量身定做本土人才、定向培养紧缺人才"的措施,确保培养出的人才既有较高的层次,又不脱离实际,还能为企业急需所用,较好解决了企业人才短缺难题。  相似文献   

2.
当前,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经制约了企业的自主创新,利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共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无疑是培养高技能人才最为有效的方法。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基地的"软实力"不足,即实习基地教师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着缺口,那么合格基地教师须怎样"补缺",本文以五个问题的方式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及外国资本和跨国公司大量涌入中国市场,石油石化企业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人才流失日趋加剧,人才"流"与"留"的矛盾日益突出。正确认识人才流失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制定留住石油石化企业人才的对策,辨证的认识与处理人才流动与人才留用之间的关系,制定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人才管理机制,从而推动企业快速、健康、和谐、有效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沈荣华 《成才之路》2013,(18):I0003-I0003
促进人才的成长与发展,深化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不仅要重视人才的"物质家园建设",更要重视人才的"精神家园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文化,营造社会文化环境,是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最深厚、最持久的社会基础。为推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人才强国,在人才成长使用上,应该建立一套兼容的用人文化,创造天下人才为我所用的氛围。这就要求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一是对创新人才营造"两个自由"文化环境。创新人  相似文献   

5.
“国际化人才”界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喜林 《中国培训》2002,(11):56-57
今年,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专门组织了“WTO中国企业生存与发展”新年论坛,其中一个专题就是“WTO与国际化人才”。讨论的重点围绕什么样的人才是一个国际化人才和为什么我们现在需要越来越多的国际化人才。来自部分行业的国企、外企、私企、跨国公司和院校的代表分别发表了看法。总体看来,有些观点比较清淅,有些较为模糊。但大部分代表都感到,国际化人才应该有软、硬两方面条件。硬的比较好说,如工商管理知识、专业背景和外语等;软的就不好说了,有时是凭感觉和悟性,但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当前企业招聘人才感到头痛的问题。还有一…  相似文献   

6.
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卓越工程师最基本的素养,地方本科院校承载着培养卓越人才的使命,按照"卓越计划"要求,分析自身教育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理清思路,着力构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目标、人才培养体系及课程体系,与企业展开合作,解决工程实践教学过程中诸如基地建设、师资队伍、管理及考核评价等方面问题,努力培养土木工程卓越人才。  相似文献   

7.
企业长远发展需要新鲜血液,需要不断输入新进人才。时下,正是企业忙于接收新毕业的大学生、向社会招贤纳士的大好时机。然就我们施工企业而言,人才之急不言而喻,但就行业而论,今天我们企业在接收人才之际,明天就可能是人才流失之日。当前,施工企业或深或浅地受国家"大环境"的影响,人才流失也成为施工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问题。就施工企业如何留住人才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人才流失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企业长远发展需要新鲜血液,需要不断输入新进人才。时下,正是企业忙于接收新毕业的大学生、向社会招贤纳士的大好时机。然就我们施工企业而言,人才之急不言而喻,但就行业而论,今天我们企业在接收人才之际,明天就可能是人才流失之日。当前,施工企业或深或浅地受国家"大环境"的影响,人才流失也成为施工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问题。就施工企业如何留住人才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人才流失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光明 《生活教育》2014,(17):10-14
正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考试招生作为教育领域的风向标,是评价人才和选拔人才的指挥棒,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抓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就找准了突破口,牵住了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牛鼻子",必将推动教育朝着更加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一、考试招生制度为何要改我国考试制度由来已久。"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等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工业化规模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造类专业人才成为我国目前最紧缺的人才之一.但制造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却不甚理想,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沧州师范学院机电工程系为例,经过不断探索,提出了面向企业、面向社会的"菜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推进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职业素质,密切了校企合作,促进了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1.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人才决定了企业的发展,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发展工程和“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发展是“科教兴企”的前提和条件,“科教兴企”是人才发展的目标和指针。人才发展为“科教兴企”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智利支持,“科教兴企”反过来又为人才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师带徒"的基本任务是师父向徒弟传授高超的岗位技能和良好的思想作风,通过"传帮带"培养出一批批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形势下,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有油气田企业的人才越来越紧缺,而受体制和机制限制,从社会引进高素质人才基本不太可能,因而"师带徒"活动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满足油气田企业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是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奖励》2013,(9):38-39
人是生产力诸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第一资源因素,人才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宝贵的财富。21世纪,世界各国的竞争即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资源,谁就将把握机遇取得成功。面对日益严重的人才危机,不少国家已经或正在采取"短、平、快"的人才争夺战略。"引进国外人才,发展本国科技"是经过各国、各地区实践证明的一种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风险小的有效方法,普遍为国际社会所采用,并越来越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以下汇总了6个国家的人才引进政策,希望能够为我国的人才引进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影响中小民营企业长远生存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企业人力资源战略是影响其发展最根本的因素。中小民营企业经过快速发展后,处于徘徊不前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员工的严重流失。正确处理企业人才的“流”与“留”,辨证的分析处理企业人才的“流动”与“留住”的关系,是企业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5.
正科技创新离不开优秀的科研队伍,这就需要一个能够保证选拔出优秀科研人才的机制。但是,目前的人才评审机制存在抑制科技创新、埋没优秀人才的制度缺陷。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科技创新离不开优秀的科研队伍,这就需要一个能够保证选拔出优秀科研人才的机制。目前,全世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声名赫赫的黄埔军校,是军事人才的摇篮,它为中国造就了一批杰出的军事将领.如今,在无数IT精英的眼中,IBM就是中国IT业人才的"黄埔军校".作为全球IT业的领头羊,IBM的企业天平一端承载的是"最佳雇主",另一端支撑的就是"人才摇篮".  相似文献   

17.
在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人才起了关键的作用。人才的潜力一旦得到充分地发挥,企业的物力、才力、信息资源就可以得到更好的利用,企业的效益也会随之提高,可以说"以人才为中心"将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最重要的趋势。大企业可以凭借其名气和雄厚的实力吸引各种人才,而名气和资源都较小的中小企业如何吸引人才就成为经营者所必须要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习总书记的系列论述强调了人才是党执政兴国的关键资源,指出了人才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那么,人才在哪里呢?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人才呢?国家统计数据表明,2014年全国高校  相似文献   

19.
“人才”杂谈袁守才对于“人才”,从古到今,用人者都翘首以待、周公一饭三吐哺、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企业更是求贤若渴。但是,人才是培养出来的,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作为企业...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企业人才进入高职院校从事教学工作的越来越多,作为教育主管部门,也是希望各高校多从企业一线揽人才,充实"双师型"的教学队伍。但在现实中,由于许多企业才人难以适应高校的文化环境,中途离开了学校,令人遗憾。本文主要系统研究企业人才入职高职院校后,怎样才能适应高职院校的环境,成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希望我的文章能够给立志于高职教育的企业人才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