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教育》2010,(1):31-33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除了休息天,学生每天有三分之一(有的是24小时)的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教师是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人物,教师的一个手势、一句话、一个眼神,都有可能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除了休息天,学生每天有三分之一(有的是24小时)的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教师是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人物,教师的一个手势、一句话、一个眼神,都有可能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是对学生缺乏爱心,不尊重学生的人格,讽刺、挖苦学生,歧视学习落后的学生。二是侮辱学生,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三是在家长会上责怪或训斥学生家长,借家长的力量向学生施加压力。  相似文献   

5.
善待学生的错误,就是指教师在日常德育工作中,当学生犯有错误时,既不是体罚或变相体罚,也不是讽刺、挖苦或责骂,而是尊重、理解学生,循循善诱地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缺点。  相似文献   

6.
董彩霞 《教书育人》2012,(25):13-14
教师与学生在道德人格上是平等的,以平等、真挚、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是每一位教师恪守的师德信条之一。对学生讽刺、挖苦、辱骂、体罚意味着对学生教育过程的结束。松软适度的土壤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宽松和谐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事事、处处尊重学生,摆正自己的位置,始终站在学生中间,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建立平等、合作、友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就为学生架起了通往成功的桥梁。  相似文献   

7.
“国标”要求,中学教师保护中学学生生命安全,小学和幼儿教师则必须把保护小学生和幼儿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学生的生命权是第一位的,强调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是以学生为本的体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教授朱旭东说。禁止教师讽刺、挖苦、歧视、体罚学生被写入三份教师“国标”中。“标准”明确要求,中小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维护其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参与“标准”制定的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表示,孩子也有尊严,也有权利,要保护孩子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因为,爱是教育的桥梁;爱是教育的钥匙;爱是教育成功的种子。尊重学生人格,是热爱学生的突出表现。但特别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即建立人格平等的师生关系;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努力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尤其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任何情况下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更不允许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不受侵犯。热爱学生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严格要求”是重要内容。古语说:“教不严,师之惰。”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包括:严而有格———要有一个合理的标准。严是在一…  相似文献   

9.
背景提示教育部网站公布了幼儿园、小学及中学教师三大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依照教育部公开征求意见的标准,中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不得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所有以教育之名进行的政策规定,总能找到无比高尚的初衷。一者,"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等教育理念无可争议,学生的权利和尊严是至高无上的;二者,讽刺、挖苦、歧视本身都是贬义词,一纸禁令发下来,教育  相似文献   

10.
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xiaotao8411教育部最新公开征求意见,中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不得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事实上,让学生更有尊严的主体不是老师,而应该是教育权力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一、要牢固树立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的精神 一是要真诚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只有真诚地爱学生,才能用心去教学生。对教师来讲,当“以服务学生为荣,以背离学生为耻”。而实际工作中,仍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热爱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不能歧视、讽刺、挖苦甚至体罚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师职业追求的理想。  相似文献   

12.
师爱就是关心、尊重和信任学生,它是学生成长的动力。教师批评教育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友好地对待学生,不能以家长式的作风粗暴地对待学生,体罚、训斥、辱骂、讽刺都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  相似文献   

13.
<正>当下,学校管理逐步走向规范,教师体罚学生等暴力现象越来越少。而另一种以写检讨、罚抄写、语言讥讽等为方式的校园"软暴力"的现象却又有抬头的迹象。对成绩差的学生,教师冷眼相待;对表现不好的学生,教师讽刺挖苦。"哀莫大于心死",教师用尖刻的语言奚落、讽刺、挖苦孩子,表面上看比体罚"文明",但它带给孩子的伤害绝不比体罚小。从某种程度上讲,可能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其给学生自尊、人格和灵魂造成的危害远甚于形体摧  相似文献   

14.
牛云 《教师》2013,(13):86-86
任教十年来,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教师怎样高效地搞好教育工作,让学生健康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应学会用"心"教育。在教育教学中,不尊重学生,体罚、讽刺、挖苦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很少研究学生的心理,不讲究科学,跟着自己的感觉走,甚至把自己的爱好兴趣强加于学生,导致学生沿着不健康的方面发展。要让学  相似文献   

15.
师爱是学生成长的动力,师爱的核心就是关心尊重学生,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因此,教师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应平等友好地对待学生,不能以高人一等的态度、家长式的作风粗暴地对待学生,体罚、训斥、辱骂、讽刺都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要善于自我克制,处理问题要沉着冷静、不冲动,  相似文献   

16.
教师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这已是一个老话题了。但在教育工作中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仍存在不少误区。第一,严而无节。某些教师对学生充满热情,工作起来也特别卖命,但却忽视对学生心理的体察,往往期望值过高,特别是不分阶段、对象,千篇一律,急于求成,在实际工作中,难免师生间出现龃龉,甚至产生出格的言行。如有的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讽刺、挖苦学生。这类教师在工作态度上的勤勉精神往往掩盖了工作方法上的失误,他们的做法有意无意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而教师本人却误以为是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倒是学生们不知好…  相似文献   

17.
徐留军 《师道》2010,(3):1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明文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作为一条高压线,教育业内人士都知道。  相似文献   

18.
校园语言暴力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已大大减少,但采用讽刺、挖苦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惩罚”的现象却呈上升趋势。校园语言暴力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治校园语言暴力则需学生、教师、学校、家庭多方配合,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19.
一、要牢固树立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的精神 一是要真诚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只有真诚地爱学生,才能用心去教学生.对教师来讲,当"以服务学生为荣,以背离学生为耻".而实际工作中,仍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热爱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不能歧视、讽刺、挖苦甚至体罚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师职业追求的理想.  相似文献   

20.
十要十不要一对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要体罚和变相体罚;二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要有偏有向;三对学生要合理要求,不要提出过高标准;四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要讽刺挖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