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新课程背景下的不少语文课总觉得有些“变味”:语文的外延在不断扩大——语文中有德育,有美育,有哲学,有生活,等等;语文的人文性在不断地张扬——诗意语文、深度语文、情意语文,各种流派各种口号层出不穷。细细品味这些语文课,笔者觉得缺失了作为语文课最本质属性的“语文味”。没有“语文味”的语文课还能叫语文课吗?什么是“语文味”?“语文味”就是言意融合的独特韵味。它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第一,是文本的“言”,通过语言本身的内在魅力震撼学生。第二,是文本承载的“意”,通过文本的意象、意蕴、意趣等精神性的东西打动学生。第三,“言…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研究中有一个奇怪的话语,即“把语文当语文教”。并由此衍生出~系列的相关话语,“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把诗歌当诗歌教”,“把文学当文学教”,等等。也许人们会认为这是一些正确的废话,通过这句话不仅会让我们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大量的工作“没有把语文当语文教”,“没有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研究者著书撰文表达对一线教师教学的忧思,  相似文献   

3.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许许多多的语文教育专家、语文老师都深刻地认识到:语文课当有语文味。怎样的语文课才有语文味呢?应是返璞归真的语文课才有语文味。什么是“返璞归真”的语文课呢?那就是去掉外在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的课。即读书声声声入耳的课。亦谓之原生态的语文课。语文课只有通过反复阅读。才能激发情感和品味语言。感悟出蕴含在文本中的原汁原味,才是程少堂老师在《语文味研究回顾》一文中所说的有“语文味的课”。程老师在文中还强调说:“语文教学就是语文味教学,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必须有“文味”,这本已无可置疑,但由于各种各样的语文试题把活生生的“语文”进行机械的支解,使语文失去了“文”味;语文课堂,应试的解剖刀群刀飞舞,使语文课的“文”味也消失殆尽。还语文课以“文”味,似乎还不是过时的话题。本文试探讨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提升语文素养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昕义 《成才之路》2011,(10):24-2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标”)关于“语文素养”有一些重要的立论和命题,整个语文课标中,“语文素养”前后出现十多次。语文教师如何提升语文素养的内涵呢?  相似文献   

6.
有同志提出“本色语文”、“自然语文”,我非常赞成这个提法,这个法是有针对性的,目前在课改实验区有一些现象,有的地方语文课上得不太像语文课,搞形式主义的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语文课不像语文课”的教学现状不满,不少语文教师提出了类似“本色语文”的教学主张,呼吁语文课要上得像语文课,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这看起来似乎是天经地义的简单事,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8.
好课三味     
长话短说,开宗明义,我觉得好课得有好味,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第一味是“语文味”。一堂好的语文课,首先得有“语文味”。语文味越浓,课就越好。语文课的最大问题,不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的问题。语文课的最大悲哀是语文本体的淡化和失落。说句不太中听的话,不少语文课总是喜欢“红杏出墙”“为人作嫁”。那么,什么是“语文味”?“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语文味…  相似文献   

9.
一提到“语文”,我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语文课”,这当然是作为学生的我们的“自然联想”。其实,“语文”包含的何止“语文课”?我认为,“语文”的“语”是“语言”,“文”就是“文字”“文学”等。“语”用嘴,“文”用笔。今天人类之所以有高度发达的文  相似文献   

10.
也许,至今仍有不少教师还在如下问题上争论不休:“语文味”究竟是什么“味”?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程背景下,什么样的语文课是一堂好课呢?王荣生、任玲和马豫星三位老师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意见。我用一句话总结他们的观点,就是:把语文课上成了语文课就是好课。我觉得这个回答是有针对性的。现在很多语文课上成了“没有语文的语文课”(黄耀红语)、“离语文太远”、“没有语文味”、“把语文过滤掉了”,这种现象似乎有铺展漫延之势。这三位老师的文章是不是对大家有所提醒呢?欢迎大家参与《热点》栏目的讨论。下期讨论的话题是:话题作文,将中学写作教育带向何方?  相似文献   

12.
“语文味”可谓是一堂语文课的灵魂,是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发源地,是教师的综合素养与学生的文化素养、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的和谐统一。“语文课就应该有语文味”之意是语文课要注重突出学科自身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语文.首先姓“语”.其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别的学科,而要把语文课上得像语文课。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内.把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我想用如下三个“味”来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程背景下,什么样的语文课是一堂好课呢?王荣生、任玲和马豫星三位老师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意见。我用一句话总结他们的观点,就是:把语文课上成了语文课就是好课。我觉得这个回答是有针对性的。现在很多语文课上成了“没有语文的语文课”(黄耀红语)、“离语文太远”、“没有语文味”、“把语文过滤掉了”,这种现象似乎有铺展漫延之势。这三位老师的文章是不是对大家有所提醒呢?欢迎大家参与《热点》栏目的讨论。下期讨论的话题是:话题作文,将中学写作教育带向何方?  相似文献   

15.
“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在课堂上落实起来,却往往出现“非语文”和“泛语文”的倾向。于是有专家就呼吁语文课要有“语文味”。那么语文课如何上出语文味呢?请看两位名师执教《散步》一文时的精彩片段。  相似文献   

16.
没有“语文味”或者不是“语文”的语文课频频占据着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语文课迫切需要返璞归真,语文就是要教语言文字,这是语文的独特使命。  相似文献   

17.
一、造成复杂语文的原因 1.对新课程的片面理解。新课程改革后,“三维目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综合实践”、“收集信息的能力”、“感悟、体验”成了语文教师的自觉追求,但老师们渐渐地迷惑:“这样的语文课还像语文课吗?语文课好像少了点语文味。”专家们也质疑: “语文课乱花渐欲迷人眼,搞得太复杂了!”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程背景下,什么样的语文课是一堂好课呢?王荣生、任玲和马豫星三位老师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意见。我用一句话总结他们的观点,就是:把语文课上成了语文课就是好课。我觉得这个回答是有针对性的。现在很多语文课上成了“没有语文的语文课”(黄耀红语)、“离语文太远”、“没有语文味”、“把语文过滤掉了”,这种现象似乎有铺展漫延之势。这三位老师的文章是不是对大家有所提醒呢?欢迎大家参与《热点》栏目的讨论。下期讨论的话题是:话题作文,将中学写作教育带向何方?  相似文献   

19.
说到语文课的本色,不禁让我想起“返璞归真”“超凡脱俗”“出水芙蓉”这些美好的词语。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现如今,为了丰富语文课堂内容,大量的非语文的东西源源不断地涌进语文课堂,语文课仿佛成了综合课,似乎承载了太多的非语文的东西。要把语文课真正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来,我想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抛弃浮华,在恰当运用多媒体的同时,要让学生充分朗读,领悟语言文字的美,感受情感的激荡,唤醒童心童真。一、语文课要有琅琅书声古人把学习称为“读书”“念书”,实在是抓住了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20.
一位“外行”关于“语文味”的质问“现在我们的语文课上还有语文味儿吗?”在某重点中学的一个省级研讨会的评课现场,我在台上刚刚就一节语文课做完评点,一位市教研室主任、教育学出身的特级教师起身提问。同时希望我就什么是“语文味儿”、语文课怎样“上”出“语文味儿”等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