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教师队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从根本上说,在于未能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资保障机制。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保障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相应的地位保障机制、人才引进机制、培训培养机制、竞争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
张红伟 《文教资料》2010,(13):228-230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举足轻重。高职院校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应从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选聘配备工作,建立开放、灵活的人才配置机制,加强和完善教师培训机制等方面采取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3.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环节。建设品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至关重要。该文从探究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具体从理想信念的培养、道德人格的培养、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科研能力的增强四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是决定性的因素;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明显改善的目标,关键在教师。联系实际,就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建设、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能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讨.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05方案"实施近1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历及素质、能力得以普遍提高。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新的形势,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受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与挑战日益增大,队伍管理、建设的机制体制尚未完善,教师角色转换与自身职业认同的过程尚不顺畅等等。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都必须共同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努力解决所存在的问题,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等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备较高而全面的素质,对合格医疗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教师队伍建设,是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的关键环节,应当把此项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到"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高度认识,加快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密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关系,重新定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形象,走教学科研并重的道路,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成一支"让党放心,让学生满意"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8.
和谐理念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面临学科带头人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不太合理、教师理论和科研水平有待提高、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机会偏少等不和谐因素。和谐理念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要处理好教师培养与引进的关系、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的关系以及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的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路径为:明确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学科建设,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准入标准,加强教师的社会实践锻炼和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9.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面临学科带头人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不太合理、教师理论和科研水平有待提高、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机会偏少等不和谐因素。和谐理念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要处理好教师培养与引进的关系、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的关系以及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的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路径为:明确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学科建设,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准入标准,加强教师的社会实践锻炼和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10.
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教师队伍建设,是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的关键环节,应当把此项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到“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高度认识,加快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密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关系,重新定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形象,走教学科研并重的道路,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成一支“让党放心,让学生满意”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1.
地方高校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高校多把人才培养目标指向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高校师资的整体素质,要求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应用型"师资队伍,但目前地方高校应用型教师的培养存在一定的误区和困境。对此,应通过加快基层学术组织改革;实行分类管理;加大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强教师职业素质培训;建立应用型兼职教师资源库;加大应用型专业教学团队和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等手段来促进地方高校应用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本科教育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凸显出很多问题,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要提高教学质量、坚持内涵式发展,学校就必须要明确其办学定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教学管理,优化专业结构,凝练办学特色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3.
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生源、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满足社会需求等综合质量的反映,毕业率是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之一。以985高校本科生毕业率来看,年均保持在90%以上,仍有近10%的本科生未能如愿毕业。笔者以某985高校学院本科生学籍数据为依据,从教学模式、培养方案、教师团队、学生自身等四个方面对未毕业原因进行剖析,从心理健康、学业管理、教学改革、管理创新等四个方面高校教务管理问题分析对本科生毕业率的影响,提出提高本科毕业率的措施和建议,为提升行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班主任队伍的组织架构、管理模式、培养方法进行调查分析,为建设一支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的班主任队伍提供理论支撑,并对存在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与建议。文章以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班主任队伍为样本,通过对继续教育学院班主任、培训学员、任课教师及关联部门的问卷调查,广泛搜集信息、资料和建议。通过研究分析,建议进一步提高对班主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站位,明确角色定位,理清工作边界,对班主任进行统一管理,分层级培养,通过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推进班主任队伍高质量建设。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特殊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专业化程度不高,学历层次差异较大,人事编制梗阻,培训效果欠佳。其中的原因主要有师资培训模式单一,责任与利益的不对称,人事制度改革受阻,经费欠缺。因此,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要扩大特教师资培养的渠道,尽快推行特殊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积极推行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以培训促进教师素质提高以及努力改善特殊学校教师待遇。  相似文献   

16.
支持教师有效培训规划的七个关键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培训规划是影响教师培训的关键环节;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对教师培训团队组建、成本预算、进度控制、内容规划、环境要求、效益评估、档案管理等七个关键环节进行有效规划,为教师培训工作准备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教师评价一定要有利于调动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积极性,有利于学校实现教育目标,有利于端正办学方向,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人才观.要制定评价者和评价对象认可的评价体系,增强真实性和准确性,强调评价的可信性;注重教师的未来发展,尊重教师的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专业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李伟慰 《高教论坛》2008,(2):129-131
本文结合本院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工作经验,论述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素质要求及类型、酒店管理实习指导教师的角色、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素质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种方式:教师个体的自我学习、反思和研究,教师同伴的互助提高,专业人士的指点引领。三种发展方式的责任主体不同,显示的意义也不尽相同。教师个体的学习、反思、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显示了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自觉。教师同伴互助需要学校建设起良性的团队文化和教研文化,显示着教师职业的专业组织特点。专业人士的指点引领则更多依靠教师任职学校和教师培养培训机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有计划、有组织的介入,它显示着社会为教师专业发展承担起了应有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The Transform Autism Education (TAE) project is a tri‐national teacher training scheme involving Greece, Italy and the UK, whose purpose is to set up training projects to facilitate the educational inclusion of autistic children. Running over three years from 2014 to 2017, the involvement of autistic participants has been the source of some discussion. Here, TAE team members Wood and Milton reflect on narratives of participation, acceptance and struggle which emerged during a workshop they ran in Greece. Derived from 11 non‐autistic and two autistic participants, and analysed via discourse analysis, these stories suggest a high value placed on autistic participation by non‐autistic TAE team members, but an unwitting tendency to ‘other’ autistic people and a lack of awareness of the power differential. Meanwhile, as the autistic team members describe how educational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can be achieved, the implications for autism education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