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三语习得中的语言迁移问题是近十年语言学家研究的热点。三语习得是个比较复杂的过程,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都可能对其产生影响。文章以语言迁移理论为指导,探讨母语(汉语)和第二语言(英语)的迁移对第三语言(日语)语调习得的影响,以指导日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在语言学研究领域中,“迁移”是指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的影响。母语迁移既体现在对第二语言输入的理解过程中,又体现在第二语言输出的加工过程中,尤其直观地体现在日汉翻译实践中。文章应用对比分析理论,通过对汉语(母语)和日语(目的语)进行词汇特点、语言习性、认知差异等方面的对比,剖析了日汉翻译实践中母语负迁移现象的成因及其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语言迁移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领域有争议的论题,它对二语习得和教学的影响已经是公认的事实。文章简要概述了对比分析、偏误分析和中介语理论中关于语言迁移研究对二语习得研究的贡献,分别指出其理论基础和研究中存在的局限,希望借此整理外语教师在二语习得理论上的思路,为二语习得教学和学习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彭艳 《考试周刊》2011,(56):111-112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母语迁移研究逐渐成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重要内容。迁移分为母语正迁移和母语负迁移,正迁移可以促进目的语的习得,而负迁移则会阻碍目的语的习得。文章主要就日语词汇学习中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分析了词汇学习中出现的误用现象,旨在帮助日语学习者更准确地习得目的语。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第二语言习得(以下简称二语习得),通常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学习。二语习得的两个主要研究目标是描写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整体语言能力和各项具体语言技能的习得和发展过程,并解释学习者为什么能够习得第二语言以及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语际迁移与外语学习的关系 语言迁移是一种语言对学习另一种语言产生的影响,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语言迁移分为两种: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当母语的某些形式或规则系统同目标语相似或完全一致时,往往产生正迁移,对外语学习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语言迁移研究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作用和影响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领域一个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就语言迁移的含义进行总结性分析,并着重系统地研究制约语言迁移的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  相似文献   

8.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表明,母语迁移是影响二语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会在语音、词汇、句法及语用等层面影响各个子系统的学习。本文通过对中日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借助翻译教学中的实际案例,探讨中国日语学习者在汉译日过程中,因母语负迁移在词汇选择和运用时出现的典型误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减少母语负迁移对翻译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艳强 《海外英语》2011,(12):343-345
语言迁移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的重点,但在以前的研究中学者们将注意力放在研究母语对第二语言的影响上,关注第二语言对母语影响的却不多。实际上,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母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第二语言的影响,第二语言中的某些语言形式会向母语迁移。文章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标记理论(Markedness Theory),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中国学生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其头脑中原有的汉语IP外名词性结构知识受到了英语"主语突显"结构的影响,证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语言的迁移具有双向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语言迁移是影响而语习得的重要因素。二语习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习得过程中,诸多因素都可能影响习得的效果,其中母语的迁移作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汉语和日语都用汉字,因此汉语词汇的存在对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在日语习得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正迁移,但是也产生了不小负迁移。  相似文献   

11.
从语言迁移的角度看,英语和德语之间的相似性能够发挥正迁移作用,拉近语言认知的心理距离,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德语(第二外语)的习得效果。然而,这两种语言之中表面相似、实则迥异的不相似性中往往蕴含了大量的负迁移信息。如此的负迁移作用能够影响认知的多个层面,且往往隐于具有共性的词汇中,其干扰作用不容小觑。本文以语言迁移理论为指导,以德语词汇marl_为例,并且基于教学测试和访谈,从语音和词汇的角度剖析德语(第二外语)词汇习得中的英语迁移问题,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前,关于Presentation在外语教学中的研究都是基本在英语范畴内。通过把プレゼン(会议发表)教学形式应用于高职日语专业课堂中进行教学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接受这一教学形式;学生更好地掌握了プレゼン(会议发表)的基本表达和技巧;对学生的综合日语应用能力、自主学生能力有较高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英语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时往往容易将母语的特征迁移到目的语中,从而导致表达错误,造成负迁移。本文根据迁移对于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着重从三个方面讨论汉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即词汇、句法和语篇。最后提出了原因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二外日语课堂教学中日语听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就如何解决目前二外日语课堂教学中关于听说能力培养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尝试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语音是学习外语的基础。二外日语学生在日语语音发音方面普遍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影响了他们日语水平的整体提高。笔者通过语言迁移理论分析研究日语学习者所受到的汉英双语的语言干扰,并试图从二外日语教学的角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同课异构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型的,充分反映课堂中的具体教学手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教学模式。在英日复语教学中大胆尝试同课异构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解决我国英日复语教学中面临的以下三大难题:抵御复语学习中的语言磨蚀;克服语言负迁移,增加双语促进作用;解决目前的师资难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第一语言(L1)学习和第二语言(L2)学习的角度,通过对"关键期假说"发展动态的综述,证实了"关键期假说"对第一语言(L1)学习的决定性影响;并分析了第二语言习得(SLA)领域对"关键期假说"支持派与反对派的观点,最后得出L2学习不存在"关键期"只存在"敏感期"或"最佳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在线语言学习作为外语学习的一种趋势,扩大了学生对教师、对课程、对时空的选择范围,这种不同于传统授课模式的学习方式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对在线语言学习的发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对时下流行的在线学习方式(包括在线语言学习教程、语言学习智能系统、语言学习游戏、移动语言学习和网络沟通五个方面)逐一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9.
非日语专业大学生日语学习动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以参加二外和辅修日语学习的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采取问卷的方法考察了学生的日语学习动机类型,笔者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得出7种动机类型:个人发展动机、社会责任动机、语言效价动机、学习情境动机、信息媒介动机、自我效能动机、文化兴趣动机。同时提出改善教材、教学方法、语言环境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