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体现《课标》的要求与导向,指导思想明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在内容标准的必修课程中设置8个专题,把文化史提高到与政治史、经济史同等重要的地位;在选修课程的六个选修模块中,“探索历史的奥秘”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两个模块完全属于文化史内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与“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中文化史内容也占相当比例。在学习目标上,《课标》对文化史教学提出了更具体、更富有时代性的要求,明确指出:“了解中外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进一步从思想文化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创造性地安排文化史的教学内容,显示出不同于以往任何版本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的鲜明特点。《课标》的这种要求在今年的文科综合全国卷中得到  相似文献   

2.
齐建良 《考试周刊》2014,(73):122-122
<正>现行高中历史教材严格遵循《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规定,按照专题史的体例编写,由3个必修模块和6个选修模块构成。三个必修模块,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可以简单概括为必修1:政治史、必修2:经济史和必修3:文化史,模块与模块之间有机联系和融会贯通。高中历史教学一定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全面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相似文献   

3.
高中历史选修课程设置和安排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历史课标”或“课标”)明确规定在普通高中设置历史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与历史必修课程一样,“课标”对历史选修课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出了相当细致的安排。相关文字主要集中在两处:一处是在“前言”部分的“课程设计思路”一目中,提出了高中历史选修课程开设的宗旨、确定了基本内容、学时和学分安排。一处是在“内容标准”部分的“选修课程”一目中,详尽地列出了高中历史选修课的内容标准,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等。[1 ]在我国,历史选修课早已有之,并非自本“课标…  相似文献   

4.
一、课标教材链接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必修Ⅰ在介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提到了科举制;必修Ⅱ在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时提到徽商和晋商;必修Ⅲ在分析宋明理学时提到宋明理学对封建社会后期历史的影响。《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选修模块中要求“以安徽古村落等为例,了解中国绚丽多彩的古民居,探讨文化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历史课标”或“标准”)写道:“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历史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为达到此目的,“标准”设置9大模块(必修课程3个,选修课程6个),安排了66个专题(必修课程25个,选修课程41个)。虽然这些模块和专题涉及的内容面广量多,但却分属政治、经济和文化三大领域。换言之,新的高中历史课程采用的是专题史体例,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构成其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规定的选修课程五个系列中“诗歌与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实践证明,这部分内容也是广大师生较为熟悉并乐于选择的选修模块之一。本文将以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以下简称“欣赏”)为例,谈一谈对这一模块教学的些许构想及具体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历史新课程的改革已经提出好些年了,高中历史新课标也已颁布,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要呈现先进的教学理念,至于选修课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笔者在高二文科班进行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一课教学时,根据课标的要求对历史人物的教学努力做了一些探索,力求以点带面,探索出一条历史改革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王安石变法”属于高中历史选修一模块的内容,课标的具体要求是:(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一般情况下,本课教学的基础性目标可以设定为:(1)能说出王安石变法的主要背景,认识变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9.
有关“文化”的定义很多,通常认为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上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我们一般采用狭义上的说法。在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文化史占有相当的比重。在必修和选修9个模块中,文化史内容占三分之一以上。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历史“课标”)选修课程第 6模块为《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历史“课标”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作为选修内容 ,是用心良苦的。它可以让高中学生了解“人类在漫长的演进历程中创造了辉煌璀璨的文化 ,留下了无数优秀的文化遗产” ,从而深刻认识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增加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出现“申遗热”的当今 ,这也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对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知识的渴望。然而 ,认真研读历史“课标”选修课程中的《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我们就会发现其有许多不足。鉴此 ,本…  相似文献   

11.
民本思想是现行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第一单元的隐性知识之一,如何理解民本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进而理解其深刻内涵,是实现高中历史文化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教学中,存在一些误区,因此,  相似文献   

12.
1《课标》对解析几何内容的安排 为了体现“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的原则,《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螺旋上升地在必修和选修模块中设置了解析几何内容.必修模块,要求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建立直线和圆的代数方程,运用代数方法研究它们的几何性质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并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初步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选修1、2模块(必选),要求学生学习圆锥曲线与方程,了解圆锥曲线与二次方程的关系,掌握圆锥曲线的基本几何性质,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结合已学过的曲线及其方程的实例,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作为解析几何初步、平面向量、三角函数等内容的综合应用和进一步深化,《课标》设置了“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专题(任选),要求学生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掌握极坐标和参数方程的基本概念,了解曲线的多种表现形式,体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能力,体会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新起点;新《课标》,新要求;新课堂,新挑战。新课改之后,高中语文课的结构发生了全新的变化,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项大的形式,而选修课本身又包括三个内容(以湖北省高中语文选修课为例):“选修IA”“选修IB”“选修IC”。“选修IA”是全省指定的统一选修模块;“选修IB”是全省指定的供学生选择修习的模块,学生可...  相似文献   

14.
如何把握选修内容的教学是老师比较纠结的问题。2014年4月,我很荣幸承担汕头市高二历史公开课,课题为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备课过程中,我对如何把握选修模块的教学进行了较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历史“课标”)选修六为《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历史“课标”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作为选修内容,是用心良苦的。它可以让高中学生了解“人类在漫长的演进历程中创造了辉煌璀璨的文化,留下了无数优秀的文化遗产”,从而深刻认识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增加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出现“申遗热”的当今,这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是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提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历史教学的规律”。因此,课程设计成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采用专题的形式,将必修课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模块,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是世界各国人民、人类各种族、各民族之间相互沟通的重要桥梁。文化与文化史的研究在国内外学界开展已久,但文化史教材,特别是在高中阶段开设中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而且有课时规定,在我国当代课程史上是一个首创。这不仅丰富了高中历史教学的内容,也体现了面向21世纪的高中历史教学的开拓性、超前性和时代性。早在1998年,为了配合高中课程改革试验,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江西人民出版社联合编辑出版了高中选修教材《中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①(以下简称“两史”),分别供高一、高二年级学生使…  相似文献   

18.
季涛 《新高考》2008,(3):47-49
《旅游地理》模块在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的七个模块中,与《城乡规划》模块同属于人文地理分支课程,比较侧重于人类活动的精神侧面。课程标准把该模块的基本内容分成了四个板块: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旅游与区域发展。下面就课标要求的几条主要“标准”,结合“长株潭”城市群的案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9.
现行高中历史必修III《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及其发展》专题教学中,《启蒙运动》一课的内容较为晦涩难懂,但又是历年高考文化史内容考核的中心内容,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虽然课标、课本对启蒙运动代表人物卢梭、孟德斯鸠、伏尔泰和康德等思想家的思想给予了全面的阐述和分析,但学生依然难以明了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以此四人为启蒙运动的代表?二是这四人既然都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为什么在很多问题上四人的观点并不一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9,(71):136-137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重要历史人物,他们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并以其各自的个性和活动,从不同侧面有力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了解这些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探究他们与时代的相互关系,科学地评价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当下高中文科生学习历史学科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人文素质之一。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是新编高中历史教科书选修课的六个选修模块之一,教材选取了22位极具代表性的重要历史人物进行介绍,供我们学习。本文主要从本模块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结合最近5年高考对本模块的考查情况做简要分析,从而提出对本模块教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