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从2004年秋季的新学期开始。英国教育部开始实施一个新的全国课程要求.即所有国立学校14岁以上的学生必须参加“工作”(Work experience)。这是英国继“少年学徒计划”之后的又一个举措。“少年学徒计划”允许14岁至16岁的学生每周可以离开学校3天去工作或去学校参加职业培训,到目前为止已有9万学生加入这个计划。  相似文献   

2.
从世界范围来看,在正规教育中,环境教育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环境教育”这一术语是1920年苏格兰植物学家PatrickGeddes(1854~1933年)首次将“环境”与“教育”两词并列使用后才出现的。而国际上则是在1948年巴黎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正式使用它的。英国可谓是世界上环境教育工作开展得比较成功的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之一。“环境教育”一词在英国第一次使用并受到重视始于1965年,其标志是英国高等学校的研究领域开始涉及环境教育研究;到了1971年,环境教育就开始走入初级与高级中学的教学中,并且英国…  相似文献   

3.
从英国工党与工会关系看工党职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工党脱胎于英国工会,是欧洲的主要左翼政治力量,“民主社会主义”是其主要的政治纲领。二战后,工党政府率先开始构筑英国式“福利国家”,开始大规模的“国有化”计划。但是,从60年代末开始,英国工党却面临着主要阶级支柱工会的冷遇以及政治仕途上的失意,其主要根源是英国工党经过战后50年的发展,社会职能和阶级基础发生了变化。对一个谋救求执政的政党来说,牢固的社会支持和卓有成效的政绩是执政的基础,而工党党章中被视为“图腾”的“公有制条款”,却不能满足日益壮大的社会中间阶层选民的要求,也妨碍了工党在经济政策上的灵活性。工党与工会关系的转变正反映了工党开始根据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职能。  相似文献   

4.
14至16世纪在欧洲大陆掀起的文艺复兴运动,造就了一批“用舌和笔”战斗的文人英雄:但丁、卜伽丘、拉伯雷等等.正如但丁对意大利文学的贡献一样,在英国也出现了一位对英国文学作出特殊贡献的杰出作家,被誉为“英国诗歌之父”、英国新文学语言的始祖、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位代表,他就是杰弗雷·乔叟(GeofreyChaucer)(1340?-1400)。乔叟在英国文学史上是莎士比亚以前最伟大的诗人,是第一个赢得世界声誉的作家。14世纪末叶英国废除了农奴制,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正是在这个社会大变革的年代里,在开始被及英伦三岛的文艺复兴运…  相似文献   

5.
莫拉宫女子学校位于英国南部的伊斯特本,是许多依靠中国生源“起死回生”的英国寄宿学校中的一个典型。2002年,莫拉宫女子学校仅招收了61名寄宿生,学校生源不足,使莫拉宫女子学校当年的教育开支入不敷出。然而,2003年9月新学年开始,该女子学校  相似文献   

6.
浅探战后英国高等教育与产业界的“联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强与产业界“联系”(connection)是战后英国高等教育改革一个显著特点。“联系”一词在这里有两层意思。其一,是指战后英国高等教育开始注重为产业界培养人才;其二,是指战后英国高等教育与产业界的合作。  相似文献   

7.
现在,一种叫作“幼儿游戏班”的幼教设施遍布英国。“幼儿游戏班”开始是群众自发建立来起的。六十年代初,一个英国妇女因为女儿找不到托儿所,自己成立了一个游戏  相似文献   

8.
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一位英国妇女,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可她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教育为好,便去请教伟大的学者达尔文。“达尔文先生,您是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请问,我的孩子什么时候开始教育最好呢?”达尔文问:“你的孩子已经多大了?”“她还小着呢,现在才两岁半。”达尔文叹了口气道:“唉,夫人,你对孩子的教育已经晚了两年半了。”每一个父母无一例外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古今中外,“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梦想,不知酿成了多少千古佳话,也不知又有多少悲剧因此而发生。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几乎每一个孩子在刚…  相似文献   

9.
英国在“光荣革命”后,世袭贵族全面控制了国家的政治权力,占据了全国25%的土地(世袭贵族仅占全英人口的十万分之一),形成了所谓的“贵族时代”,这个时代长达一百五十多年。工业革命完成之后,这种局面开始发生变化,但世袭贵族并没衰落。英国世袭贵族的衰落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到1998年世袭贵族在上院的天然议员权被取消,世袭贵族在英国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世界上掀起了一股“信息数字化”浪潮,并且逐步扩展到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开发领域。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先后开始了“数字博物馆”的研发工作。法国的卢浮宫、英国的大英  相似文献   

11.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5,(10):I0001-I0001
日本《经济学人》周刊8月2日一期章:英国义务教育的教训 原编按 在日本,对“宽松教育”的批评越来越多。英国20年前也出现过同样的批评,其后英国教育开始走上了“重视学习能力”的道路。其结果如何呢?  相似文献   

12.
创设愉快课堂环境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法拉第年轻时由于工作过于紧张,以致情绪焦虑烦躁,工作效率极低,甚至身体也开始虚弱起来,长期药物治疗都不见效果。后来一位名医对他开出了一剂特殊的药方:“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法拉第仔细品味医生的话,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奥秘,愉快的心境使他恢复了健康,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学术界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有一天深夜走进实验室,见一个学生仍伏在工作台上,便问道:“这么晚了,你还在做什么?”“我在工作。”学生回答。“那你白天在做什么?”“在工作。”“那么你早晨也在工作吗?”“是的,教授,早晨我也在工作。”学生似乎期待老师的赞许:卢瑟福略微迟疑了一下,随即问道:“那么,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呢?”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三十年代英国的绥靖外交,国际史学界大都把英德关系做为研究重点,而对英日关系的研究则比较忽视,直到七十年代才加强起来。但英国的绥靖外交实际上是从东方对日本开始的,而非从西方对德国开始的。对日绥靖是整个绥靖外交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认真分析英国与“九一八”事变的关系,对于认清绥靖外交的推行过程及其反动本质,是十分必要的。 英国、国联与“九一八”事变  相似文献   

15.
黄牧航 《中学历史教学》2012,(8):64-64,F0003
中世纪的欧洲,宗教问题带来的矛盾与冲突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1637年,这个问题开始把英国逐步拉进剧烈冲突的革命时期。这一年,查理一世声称“没有主教,就没有国王”,命令英格兰教会接受英国国教的祈祷书,放弃自其16世纪确立的长老教信仰,引发英格兰的反抗,各地开始签署《国民圣约》,并组织军队,于1639年进攻英格兰。查理...  相似文献   

16.
《广西教育》2007,(10A):10-10
从今年9月份开始,英国将在全国范围内的中学里开设“三讲”礼貌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讲公平竞争、讲尊重他人和讲各种礼貌。这些名为“社会与情商”的课程,将被纳入全国中学教学大纲,目的是给英国一些地区的青少年身上沾染的臭毛病——“无礼”和“暴力”——来一次彻底治疗。  相似文献   

17.
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出现了国有企业“非国有化”的趋势,即国家把国有企业全部或部分地出卖或承包给私人经营,因此称为“私有化”。这场私有化运动最早是由撒切尔夫人领导的英国保守党政府和里根总统领导的美国共和党政府发起的,从1981年起,英国政府开始了英国...  相似文献   

18.
<正> 在英国,有组织的师资培训开始于19世纪初的“贝尔—兰开斯特制(Bell-Lancaster Sys-tem)”。之后,英国的师范教育在英国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的推动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实质是一个世俗化的过程,从教会控制的“导生制”—→19世纪中后期国家干预下的“公助私立训练学院”—→19世纪末大学参与下的“大学走读训练学院”—→20世纪初地方教育当局直接参与下的“地方公立训练学院”。地方公立训练学院的诞生,意味着这一世俗化过程的结束,也标志着英国现代师范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9.
英国真正融入欧洲进而走向世界是从1066年诺曼底征服开始的。诺曼王朝建立之后,盎格鲁一萨克逊时代开始的英格兰封建化过程迅速完成,不列颠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回顾诺曼王朝以来的英国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勾勒出这样一条“兴衰曲线”:英国从一个欧洲的弱国变成欧洲强国;再从众多洲强国中脱颖而出,称霸世界长达一百多年,世界工厂、世界金融中心、世界海上霸主、日不落帝国,一度成为英国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20.
英国 灵活自由,因“学”施“考” 英国对4~16岁的儿童实行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结束后,学生可以继续学习,也可以选择工作,想继续深造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升入第六学级进行两年免费学习,第六学级提供给学生报考院校系所及报考专业所要求的相应课程。学生采用单科结业的方式参加“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书”考试,即英国高等教育的入学考试,这就是英国的“高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