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柏拉图在对语言和思维的研究中体现了他的逻辑思想,他触及概念、判断、推理、逻辑规律各个方面。在西方逻辑的孕育时期,他的逻辑思想的合理内核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他的思想和理论,是他留给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他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教育思想、经济思想、文化思想等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他的逻辑理论也对当代中国逻辑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毛泽东同志不仅仅是一位对逻辑科学有突出贡献的逻辑理论家,而且还是一位逻辑理论的伟大实践者。在他长达半个  相似文献   

3.
张申府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和罗素研究专家。他对逻辑的译名进行了考据;深刻地揭示了逻辑的性质;比较准确地把握了逻辑与辩证法的关系;此外,他还大力颂扬逻辑对社会人生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逻辑学是一门多类型、多层次的学科。《简明逻辑史》的作者享利希·肖尔兹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称为逻辑的第一类型。而认为黑格尔的逻辑则是有别于亚里士多德逻辑的一种新的逻辑类型。据他考证:逻辑史上,康德第一次使用了形式逻辑的名称。康德用这一名称来称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其目的是为了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同他自己所创立的先验逻辑区别开来。至于他为什么要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叫形式逻辑,康德并没有精确的说明。但他用的这一名称,在当时却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亚里士多德逻辑的实质。  相似文献   

5.
奎因是美国科学哲学家、数学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他年轻时,深受“维也纳学派”的影响,是一个逻辑实证主义者。后来,他转向实用主义,把逻辑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结合起来,形成了逻辑实用主义。在数学哲学方面,他从逻辑主义转向经验主义。在数学本体论方面,他认为本体论承诺的承担者是约束变项;在数学认识论方面,他主张没有教条的经验论和实用主义的真理观;在数学方法论方面,他强调证明方法对于数学的重要性和数学发展的动态特征。他的数学哲学对数学经验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金岳霖是中国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他在中国引进现代逻辑,率先在高校开设数理逻辑课程,使现代逻辑在中国从无到有,开辟了逻辑教学和研究现代化的道路;阐幽探微,发展了逻辑理论;普及逻辑知识,培养和造就了大批逻辑专业人才,对西方逻辑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但是,20世纪50-60年代,他对自己早期逻辑思想的错误批评,对中国逻辑科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马尔库赛继承、发展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他的单向度的理论使他赢得了国际声誉。马尔库赛从社会现实、政治文化、哲学、思维逻辑、人的本能等诸多角度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他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是单向度、攻击性的、压抑性的病态社会,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是肯定性的而不是否定性的。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乌托邦式的解放和救赎之道。文章从现实逻辑、理论逻辑和解放逻辑三个层面对马尔库赛的批判理论进行分析梳理。  相似文献   

8.
张岱年先生是跨越两个世纪的中国哲学家(或"国学大师"),他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哲学的"大师",其主要的原因在于,他在中国哲学研究的方法论上,开创了"综合创新"之路:他主张逻辑是西方形式逻辑与方法论的统一,是西方逻辑、中国古代名辩学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而他研究中国哲学的方法论正是建立在这样的"综合型"的逻辑观的基础上,他提出通过对西方逻辑和逻辑分析法的引进,而能合理地运用西方的"逻辑解析法"(概念分析法和问题分析法)于中国哲学的概念化、范畴化和系统化的——"现代化"进程之中,建立了中国哲学之固有的义理体系。但他的哲学方法论并没有把西方的"逻辑解析法"当成点石成金的"金手指",而又能在中国哲学实现"逻辑化"、范畴化和理性化的同时,也在本质上保有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如名辩学)的本土特质。  相似文献   

9.
逻辑方法作为我国教育学治学的一种一般方法受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质疑和挑战.探讨教育学家潘懋元教授治学的逻辑方法,对于重新评估它对教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价值,回应这一挑战,有重要启示.逻辑方法在他治学中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理论创新上,它是确证新观点的方法;第二,学术交流中,它是进行表达和理解的方法;第三,思想评价中,又是评价论证的方法.潘懋元教授奉行逻辑方法的原因,在于他深刻认识到科学研究与逻辑工具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人类思想史表明,科学研究实质上就是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证的思想活动过程.诉诸论证就是诉诸逻辑.这就涉及概念、命题、推理和思维规律等一系列具体的逻辑问题.理论创新、学术交流和思想评价无法回避对它们的“回答”.他的学术成就,得益于他对逻辑方法自觉的理论认识和忠实的治学践行.他的哲学背景和崇尚逻辑方法的治学经验表明,他对后现代主义者万法皆可的方法论主张持保留态度.  相似文献   

10.
大科学研究以追求确定性知识为指向,布尔以文化整体性的视角将逻辑与数学结合起来,可以给之以哲学的指引。布尔对传统逻辑的改造助长了科学脱离哲学的进程,但是并没有远离哲学。改造后的新逻辑仍然是理论进步的阶梯,这种改造的目的在于结合逻辑理论创新与其他学科的研究。布尔重视符号语言的逻辑研究,他通过逻辑的数学化来重释语言理解和表达的确定性,但是反对将符号语言的逻辑研究与自然语言割裂开来。布尔关于自然语言与符号语言的逻辑思考,饱含着对于人在语言应用过程中主体性地位的关照,他重视科学研究向人靠拢,使得其关于逻辑、数学与科学研究中饱含着人文关怀;布尔的立场与逻辑实证主义的统一科学思想相左,在他关于科学与哲学关系的立场中存在一个逻辑研究回归哲学的理论取向。  相似文献   

11.
人们知道亚里士多德是因为他在逻辑方面的杰出贡献,该文认为他在逻辑方面的成就与他在语言方面的造诣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这种关系不仅影响了他的逻辑研究,而且对后世的学者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辩论是用语言判断是非、探求真理的活动 ,具有论点的针对性、主体的攻守性、角色的表现性、语言的逻辑性、思维的敏捷性等特征 ;逻辑思维是辩论的思想基础 ,辩论是逻辑的灵活应用 ,求异思维是应用逻辑思维的创造性表现 ;辩论与逻辑相互推进的内在关联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3.
弗雷格以他创立的现代逻辑为基础,开创了意义理论研究的新领域。对表达式含义与指称的区别是弗雷格意义理论最基本的内容,它的核心概念是真。弗雷格意义理论对哲学和逻辑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逻辑走上了形式化的道路,形成了以他的意义理论为基础的外延逻辑,并影响了人们的现代逻辑观。  相似文献   

14.
逻辑的产生总是与一定的文化背景相联系的。逻辑的产生一定是对既有的思维实际和语言实际的研究而产生的,正是因为如此,逻辑才会具有多种形态,才会具有亚里士多德逻辑、佛教逻辑和中国逻辑的异彩纷呈。基于这样的认识,认为佛教逻辑的产生是与论辩和语言分析密不可分的。古代印度的论辩实际和语言分析的成果是佛教逻辑产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底线是辩论中证明己方观点成立的简要话语,通常以公理、常识为前提。辩论的逻辑底线指用演绎推理方式表现出的辩论底线,目的是保证底线符合思维的正确形式和规律。构建辩论逻辑底线的关键在于通过演绎推理实现公理或常识与观点之间的联接,方式有直接联接和间接联接两种。逻辑底线是辩论的灵魂和基石,在辩论中发挥着进攻突破点、防守阻击线的作用。有关逻辑底线的常见失误有:违反充足理由律,逻辑底线不坚实;违反矛盾律,逻辑底线前后不一;违反同一律,辩论没有围绕逻辑底线展开。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富于哲理性的论辨和谈话,体现了中国传统化和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相结合的新外交理念,并折射出周恩来的思想品格和道德精神;他的论辨之辞言简意赅、事理通达、辞锋凌厉;从战略高度对语言的表述作严格的审视和细微的辨析;幽默的语言艺术是周恩来智慧的亮点,是外交辞令中最具华彩的乐章。  相似文献   

17.
《孟子》中的一些篇章逻辑不严,存在诡辩现象,将孟子的诡辩置于论辩中进行微观分析和宏观归纳就会发现,孟子为了阐释自己的理论,以偷梁换柱、移花接木和穿凿附会、无类比附这两种手段与对手进行论辩。孟子的诡辩符合个人性格,同时,《孟子》处于语录体和论说体的过渡期,诡辩也是体制使然。  相似文献   

18.
虚概念述评     
虚概念的问题是逻辑学界长期存在争论的问题,其争论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什么是虚概念?虚概念与假概念有必然关系吗?虚概念有没有外延?对于这些问题,在我国现行的形式逻辑教材里以及逻辑学界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有些甚至针锋相对。然而,正确理解这些问题,是我们学习逻辑学的基础,对我们正确理解和使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虚概念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好多文章都谈到了虚概念的分类,但这些分类都是从虚概念的产生或来源方面进行的。众所周知,形式逻辑是外延逻辑。所以,笔者认为从外延方面对虚概念进行分类才符合形式逻辑的要求,本文在评述目前流行的虚概念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  相似文献   

20.
在《逻辑思维的辩证法》一书中,冯契对学术界关于形式逻辑的种种批评和非难,一一做出分析和回应,并在自己类、故、理的范畴体系中实现了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的结合,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的三者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