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冯友兰先生创建的新理学体系,使他成为我国20世纪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而他的人生境界论则成为他人生哲学中最重要的方面。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建立的基石是觉解,觉解是人生的显著特征,觉解程度决定人生境界的高低。  相似文献   

2.
《山东教育》2012,(Z5):130
人生之最热烈、最崇高的迫求莫过于幸福。人生的大幸福在于精神的自由飞升和心灵的无所羁绊——实现此,非读书莫属。突破空间,超越时间,是阅读让我们在无限广阔而丰饶的知识中充实自己;消除贫瘠,抛却愚钝,是阅读使  相似文献   

3.
“善”是西方伦理中一个最基本的概念,苏格拉底使之成为一门完善的伦理哲学并且至今仍作为衡量西方人道德追求的终极目标的标准。本文探讨了善的内涵、善的追求、善的社会意义,从而引导人们对人生的思考,倡导人们追求至善的人生。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诗词中最能动人心魄的往往是那些表现悲剧性人生体验的愁苦之作。忧生之嗟,伤时之叹,均是诗人人生无常、命运无奈、理想失落的感悟。这种愁苦的心态深深影响了古代文人的创作,使他们的作品流露出深重的感伤情绪、难于消释的社会责任感和深深的仕宦情结。  相似文献   

5.
杨岳华 《文教资料》2006,(27):85-87
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时最有成就的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伟大诗人之一。他的峻洁恬淡、质朴真率的个性及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使他的田园诗显于后世,真正确立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文章从他的济世之志、困厄矛盾的人生际遇、峻洁性格、文学成就来论述陶渊明独特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6.
思念     
没有思念的人生是缺憾的人生。人生的五味中,思念是最芬芳的一味;人生的七彩中,思念是最美丽的一色。品味思念就是品味人生。  相似文献   

7.
诗歌是文学作品中最具抒情性、最富节奏感和音乐美的语言艺术。它不仅感情强烈,而且意象丰富,最能集中地概括和反映生活。教学诗歌不仅可以使学生陶冶情操、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同时可以使学生认识生活、理解人生、受到教育。那么,怎样才能教好小学语文教材中那些精美...  相似文献   

8.
人生最宝贵的是体验。体验是人生中最真实的记忆,它在岁月的流逝过程中,慢慢地积累成了经验,成了每个人必不可少的人生工具。体验是人在痛苦中的精神食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效果好的最基本要求是理解,理解了然后提取信息,借鉴写作、说话的技巧和经验,积累语言、情感、思想、人生智慧等.因此,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理解作品并从作品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获得写作、说话的技巧和经验并用之于实践的能力,帮助和鼓励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情感、思想、人生智慧等.  相似文献   

10.
两位未曾晤面的朋友远道而来,因为读过我的论人生的书,要与我聊一聊人生。他们自己谈得很热烈,可是我却几乎一言不发,想必让他们失望了。我不是不愿说,而确实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怎么说。应约谈论人生始终是一件使我狼狈的事。最真实最切己的人生感悟是找不到言词的。  相似文献   

11.
很强调真实、生活的今天.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与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教育有很大的启发作用。笔者拟从其相似性、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以资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世纪西欧儿童的日常生活和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的生活和教育问题是中世纪西欧教育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在西欧中世纪,儿童的日常生活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成人影响的。他们的生活不仅依赖于成人,其教育也是被成人严格控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儿童生活在成人世界里,与成人没有完全区分开,学校发展也有限。儿童的存在是一种依附的存在,儿童的发展和地位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3.
论走向生活世界的教学目的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教学活动作为一种与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域,在本质上是一个不断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走向可能生活的动态生成过程。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目的:一是基础性目的,即教学活动应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不断改善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二是发展性目的,即教学活动应积极建构学生完满的可能生活,不断提升他们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将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建构完满的可能生活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其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建构人的精神世界、提升人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理想目标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4.
因特网作为信息传播的新手段正改变着21世纪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并影响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与时俱进,重视利用因特网这个新工具,做好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谁先占领因特网这块思想文化阵地,谁就将拥有青年,谁就将拥有未来。  相似文献   

15.
质变学习是指个体需要通过某种方式和途径检视、质疑和修正原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适应新情境,学习新经验。质变学习适用新生代农民工逐步消除城市适应的主体性障碍。城市性是一种生活方式,城市化意味着从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发展和质变的过程。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实质上就是接受城市生活结构、社会行动影响并自我调整的过程。新生代农民工采用质变学习策略,运用已有经验,开展批判性反思,探究自身城市生活困境,由“他为”变为“自为”地进行意义构建,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6.
周记,是沟通中学语文教师和学生心灵的桥梁。通过周记,学生可以自然而然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情感,提出生活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种种疑问与困惑;与此同时,教师通过批语、回复提问等方式,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和帮助学生处理遇到的人生困惑。  相似文献   

17.
时间和空间是小说叙事的重要元素,作家对时空的处理方式背后隐着其特定的人生观念和审美趣味。张爱玲对时空的幻化有着异乎寻常的敏感与关注,她不仅在小说中尽抒生命流逝、世事乱离之感,而且以灵活多变的时空变换机制描摹现实人生,表达苍凉的况味,时空在其小说文体中显示出审美与叙事的多重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传统学习观基于现在与未来、学校与社会、手段与目的等对立的二元认识论,窒息个体及其职业的生命发展;时代的进步和人性的觉醒则赋予学习是人之存在和发展的生命属性,学习不仅丰富了人的生命内涵和人生意义,而且彰显着人类向善的美德。因此,教师作为学习者,既是教师之为人的生命写照,也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特色所在,其学习者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内在诉求,也是教学相长的机理所在,更是教师职业伦理的美德。践行学习者专业化发展理念,教师学习的路径包括学习的时空内生于教育实践,学习的老师即"不教之师"--学生,学习的机理则是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Having enjoyed remarkable economic success, China’s natural environment is being increasingly degraded, and with it, the quality of life. Researchers and environmentalists have responded by exploring whether cultural resources can provide a means of understanding ecological systems. This article reviews philosophical Chinese concepts of tian-ren-he-yi and ecological time, and ponders their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current ecological challenges. A motif of ancient Chinese thought, tian-ren-he-yi perceives the cosmos as an organic, mutually reciprocal entity in which human beings coexist harmoniously with nature. This entity does not unfold by following a cyclical pattern, but rather through a process of transformative harmony with the flow of time. In contrast to the linear time constructed by community life, this view of ecological time can reveal the new dimension of rhythm. To enhance children’s awareness of their responsibility for caring for the environment, we must protect their rights to a safe and healthy place to live, ensure that they have free access to nature, and demonstrate the pedagogic value of an anthropocosmic worldview and ecological time.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对待宗教的心态与人生信仰的确立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心态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对策,是确保他们人生信仰正确并统领政治信仰的前提。笔者在中央民族大学通过发放问卷、抽样调查、比较分析等手法,对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宗教信仰的认识、参加宗教活动的情况、获取宗教知识的途径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由此总结出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特点,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与方法,并指出民族宗教理论与政策教育在新的形势下应该进一步深化、拓展、整合,同时要突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国家观、文化观、历史观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