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母德均 《考试周刊》2009,(25):29-30
汉字作为一个文化系统,是我们民族祖先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汉字文化对于发展中华民族的智慧,创造光辉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如果说学校的重要职能之一,是教育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那么,首先必须继承的就是汉字与汉字文化。  相似文献   

2.
传统道德何以在今天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传统道德活在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过程中,也活在当前的现实生活中,其葆有生命而存活、发展的根据何在呢?就在民族、中华民族之中。创造并承载文化的主体不仅是阶级,而且还有民族。中华传统道德,是历史上各个不同的阶级所创造和承载的,同时,也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所创造和承载的;它体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和民族精神的特点,有其合理存在的根据。全盘西化论和“彻底革命论”否定中华传统道德,就因为他们不懂得这种根据。  相似文献   

3.
培养文化意识 ,就是培养“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 ,积极吸收各界文化优秀成果”的意识 ,促进学生自觉地提高品位和审美情趣 ,培养创新精神 ,发展健康个性 ,形成健全人格。对于一个民族来说 ,文字是一种凝聚力。汉字是一种意合性的文字 ,呈现出一种以形示意的文化形态 ,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汉字中沉淀了中华民族的睿智 ,中华民族的文化 ,中华民族的精神。书法 ,是以汉字为书写对象的点线艺术 ,教学生学习写汉字 ,就是让他们去体验民族的文化 ,民族的思想感情。进入 2 1世纪 ,随着电脑的普及应用 ,社会上有一种相当普遍的看法 :现在进…  相似文献   

4.
<正> 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文中指出,任何民族都“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侗族,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一个勤劳勇敢、能歌善舞、富有积极进取精神、创造有光辉灿烂文化的民族。他们所特有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心理素质、语言艺术,构成了本民族共同文化上的艺术特色。数之不尽的山歌、史诗般的叙事大歌、悲壮而优美的琵琶歌、绚丽多姿的侗戏,无一不是侗族人民智慧的创造。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包括多要素、多层次、多类型及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内容分为主体民族精神和基本民族精神两大类。主要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五种”民族精神。从爱国论、和平论、复兴论三个维度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精神。以中华民族精神及其弘扬和培育问题为切入点可以较好的从文化视域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6.
文摘之窗     
红色文化是兴国之“魂”的重要表现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在追逐中国梦历程中创造的先进文化的总和,其核心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载体层包括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表现形式。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创造奇迹,更要在精神文化上书写辉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群众在追逐中国梦历程中的价值表达,而红色文化则是这个价值表达的最鲜活、最凝炼形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红色文化是兴国之“魂”的重要表现。第一,红色文化彰显政党性质。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群众创造的文化,首先彰显出强烈的政党性质。中国共产党的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华民族的担当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深地熔铸在红色文化的创造过程中。第二,红色文化反映民族精神。红色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时代彰显,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梦的历史担当在文化层面的表现,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时代彰显。第三,红色文化体现时代要求。红色文化之所以能不断发展,是因为它贴近革命、建设、改革等不同的时代主题,红色文化的当代创造更彰显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第四,红色文化符合科学理性。红色文化是科学的文化,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取得的巨大成功,都是因为彰显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理性,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而红色文化,就是中国道路的文化表达。  相似文献   

7.
以《说文解字》中与“天、地、人”相关的字词解说为对象,从汉字文化学的角度,在崇数、敬天、厚地、尊人、尚德等角度探讨了中国先民的全息意识,发现中国先民的“三才(天、地、人)”全息意识具有丰富性、和谐性、系统性。天地人合一的历程其实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参通天地、以人为本的全息文化史,为中华民族的大一统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充满着具有哲学思辨气息的古老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8.
朱莉 《考试周刊》2011,(72):73-73
汉字是记录汉民族语言的符号系统。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汉字是一种文化,不仅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睿智、中华民族的灵魂,更凝聚着一种民族精神,所以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载体和社会交往的基本工具,是我们民族传承的纽带。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汉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汉字书写教学的综合育人功能大连市书法教育研究会李刃非汉字作为一个文化系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祖先智慧的结晶。如果说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教育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那么首先必须继承的就是汉字文化和汉字书写文化。由于汉字具有...  相似文献   

10.
艰苦奋斗、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文明之所以历经数千年而不衰,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重要的因素就在于中华民族有一个伟大的民族精神,即“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就是永远努力向上、不断进取、奋发有为的拼搏精神,它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正是这种民族的主体意识,才形成我们民族统一的精神支柱,成为推动民族延续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梦不同于美国梦和欧洲梦,它是根植于中国社会的土壤之中,在充分借鉴和吸收外国梦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人自己的梦。这使得中国梦带有浓厚的中国色彩。中国梦以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为路径,作为推动梦想实现的内生动力;中国梦的独特意涵在于将国家民族的宏伟梦想和个人的具体梦想有机的融合;中国梦以"梦"这个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心领神会的独特话语来诠释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了中国梦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2.
对外往来的增多,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为外来词的产生提供了契机。外来词在汉语这一文化土壤中"落地生根",不可避免地染上汉民族语言的独特色彩。试从文字的角度来谈一下外来词的汉化色彩。  相似文献   

13.
华侨,是指仍保留我国国籍的具有中国血统的侨居国外的我国公民;华族是指具有中华民族血统和中国文化特征的人,包括保持中国国籍的“华侨”,取得美国国籍的“华人”,以及华侨、华人的后裔——“华裔”,从华族形成的原因入手,来论述华侨到华族的形成及前景。  相似文献   

14.
汉字与汉语诗歌的美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典诗歌有其特定的美质。从汉字的文化美学角度 ,可以认识诗歌美质同汉字之间所发生的联系。汉字本身的特征不仅隐含了汉语诗歌的诗性思维特征 ,而且在汉语诗歌的写作方面、结构形式方面均发生约束与激发创造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汉语成语主要来源于古代书面语,是现代汉语中保留文言成分较多的语言形式。汉语成语的文言特征表现在结构、用词、语法、语音等方面。了解成语的文言特征,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成语。  相似文献   

16.
中国书法和绘画有着历史的渊源,并在发展中,互相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使二者在诗、书、画、印的结合方面、工具方面、视觉方面、笔法等方面有相通之处。本文仅从以上几个侧面,去认识书画相通的内在规律,使人们在学习书画过程中,能够获得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17.
汉字教学是以现代汉字为内容旨在掌握汉字运用技能的教学活动,目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习汉语是以汉字的习得作为基础的,汉字的积累和训练有助于提高留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本文试图对汉字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进行整理分析,希望能为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饮食文化的传播是多样化的。我们可以通过移民、烹调书以及其他一些标志探究一种文化如何融入新环境。自古以来,食物就是中国人在餐桌内外普遍关注和讨论的话题。研究表明,全世界华人的饮食习惯的变迁是最为迟缓的。本文回顾了自1785年第一批华人进入并定居美国以来的一些标志性事件及其带来的变迁。随着华人移民的不断涌入,越来越多作为中华烹饪传统载体的中餐食谱在美国出版,中餐馆也在美国不断蔓延,养活了众多美国人。本文重点选取几个标志性事件作为说明依据。其中包括1899年美国政府刊发宣传册,鼓励种植和食用中国的蔬菜;20世纪上半叶中餐食谱的出版与使用;时至今日已有超过47000家中餐馆遍布美国,等等。  相似文献   

19.
1949年10月,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国的教育体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使方兴未艾的中国音乐教育事业得到了发展。先后成立了多所专业的音乐院校,并在师范类的综合院校建立了多所音乐专业的本、专科院、系,并且,以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为龙头的音乐表演及音乐教育体系逐渐地建立并完善和成熟。与世界各国的不断交流。使我国音乐教育不断取得丰硕的成果。使中国人和中国音乐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0.
钱钟书将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的刊物题名为《中国翻译》,根据冯友兰的哲学思想推断,《中国翻译》即《中国翻译学》,《中国翻译学》是中国的翻译学,具有浓厚的民族特性。各种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分程度差异和花样差异。中国翻译学与西方翻译学之间的差异是花样差异,不是程度差异,不存在先进与落后之分。中国译论家不要自卑,要继承前人遗产,吸收国外精华,理论联系实践,力争早日建成《中国翻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