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傅斯年是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史料学派”的创始人,其“史学只是史料学”的思想对近代史学的发展影响甚大。傅斯年史学思想的研究一直是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的重要内容,近些年来,这一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体现为傅斯年史学思想来源研究日趋深入,史学思想内容研究日趋完善及史学思想评价的日趋客观。来源方面,学界摆脱了傅斯年的史学思想仅受到西方兰克史学的影响的单一认识,认为其史学思想的提出与西方其他史学思想的影响也密不可分;内容方面,纠正了以前对“史学只是史料学”的片面认识,从而更为全面地认识了傅斯年的史学思想;评价方面,更为客观地分析了傅斯年史学思想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但是,傅斯年史学思想的研究就整体而言仍显薄弱,主要表现为论著的相应缺失和论文质量的尚需提升等。  相似文献   

2.
傅斯年因倡导“史学只是史料学”而名闻学林,不少学者批评他在史学与史料学之间画上了等号。其实,傅斯年只是为了引起人们对史料的关注而采取了夸张性的表述。他对于史料的重视与实践,有力地推进了中国史学科学化的历程。但其过分强调史料与实证、反对疏通与推论,则又具有矫枉过正之嫌。实际上,傅斯年在其古史研究的系列论文中,对史料之间的内在关联作出了大胆的解释,贯穿着创造性的史识,俨然在其学术主张与史学实践之间形成了一个悖论。傅斯年史学思想的悖论,折射出他对史学主客观问题认识的思想转变,即从追求史学客观性,继而认识到史学研究中不可避免地要“容许想象”,再到其晚年主张“用多元主义代替客观主义”。  相似文献   

3.
南宋浙东学派的学们以“事功”为出发点致力于史学的研究,在史学领域多有建树,对后世特别是明清学的史学思想产生了较大影响,在中国古代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总结他们的史学思想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而且也有现实意义。本试图从他们研究历史的出发点、所坚持的历史进步论、呼吁史学体裁的变革及主张六经皆史、注重发挥义理的观史之法等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4.
朱希祖是民同时期的著名史学家,早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并与鲁迅、许寿裳、周作人、钱玄同等人共同受业于章太炎。他对章太炎先生十分敬重,章太炎对他也非常赏识。朱希祖治学严谨,学术造诣精深,他不仅继承和发扬了太炎先生的史学思想和治史风格,而且不断突破师说,在史学上创造出辉煌的成就,为推动史学的独立化和现代化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以往学术界多重视历史创造者问题的讨论,而在中国现代史学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个重大却一直未能很好解答,甚至未能得到足够重视的理论问题:“史学与人民的关系”。清末的史学从业者对“史学”的认知分歧不大,但对“人民”的认知分歧较大;民国时期学者对“人民”的认知分歧缩小,但对“史学”的认知趋于多元。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史...  相似文献   

6.
留学生是中国历史学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主要推动者,中国现代新史学的诞生分为两大流派;一为实证史学,一为马克思主义史学,以王国维,陈寅恪,胡适,傅斯年等为代表的留学生对于中国现代实证史学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以李大钊郭沫若、吕振羽,翦伯赞,侯外庐等为代表的留学生则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历史学的创始人。在对传统史学的激烈批判和对西方史学的热情介绍基础上,他提出“史学革命”主张,倡导“新史学”;他将进化论引入史学并重新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标志着传统史学结束和中国资产阶级史学在理论上的初步确立。但由于历史与阶级的局限,梁启超史学思想不可避免地具有多元性和唯心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8.
傅斯年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其史学思想的主要源流是:一、继承传统乾嘉考据学思想;二、吸收和借鉴了西方实证主义史学思想。他将两者加以融合,找到了中西史学的结合点:强调直接材料,从而使西方的史学理论、科学方法移植于中华传统史学的沃土中,促进了中国传统史学向近代新史学的转型,反映了中国新史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历史学的创始人。在对传统史学的激烈批判和对西方史学的热情介绍基础上,他提出“史学革命”主张,倡导“新史学”;他将进化论引入史学并重新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标志着传统史学结束和中国资产阶级史学在理论上的初步确立。但由于历史与阶级的局限,梁启超史学思想不可避免地具有多元性和唯心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10.
傅斯年先生在1920年提出“史学即史料学”的观点。他主张研究历史要动手动脚找材料,历史学要进步须扩展史料范围,采用新工具,这无疑对史学的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但他又认为对史料的处理只须“把材料整理好”,“事实自然明了”,“反对疏通”,并说史学只是纯粹的学术,“没有一般的用处”。然而,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史料只是认识客观历史的中介,而现实功能才是历史学得以存在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1.
刘咸炘生活于中国史学新旧转型的时代,他领悟中国传统史学家的思维习惯,运用传统史学理论范畴,体察时代的脉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本位史学理论。刘咸炘研究"前四史"与浙东史学,意在为传统史学表微,张扬中国史学的内在精神与活力。在西史东渐的大潮中,刘咸炘也关注西方史学理论与方法,但对鲁滨逊等西方史学家的所谓"新史学"不以为然。在中国史学走向世界,构建自身的理论话语体系之际,对刘咸炘的中国本位史学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是一项有意义的学术工作。  相似文献   

12.
章学诚撰《浙东学术》篇,非为构建与戴震抗衡之学统,其主旨与《朱陆》同,均为消弭当时愈演愈烈的门户之争。章氏以宗主为标尺区分浙东、西之学,以治学方式与风格的差异来分辨朱、陆之教,以对乡邦文献的继承为标准阐述浙东史学,体现了三种不同的叙学视角。据此以观章氏对自身位置之暗示:宗朱不宗陆,非"浙东学术"中人;对浙东文献不甚周详,亦非"浙东史学"之传人;赞赏朱子之教,欲以经世史学继之,可归于承朱子学者之列。  相似文献   

13.
如何批判、继承和发扬传统史学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史学走向现代必须面对的一大任务。朱希祖对刘知几《史通》的研究和理论借鉴便是这方面的一个例证。在教学实践和学术研究中,其对《史通》有关史书体裁体例和史官史馆等论述尤多资取。朱氏不仅有沿袭成说之处,也有以新释旧的探索,从中可见传统史学在近代西学冲击之下,虽丧失了主流地位,但仍保持着血脉延续。深入考察这一范例,不但有助于认识现代史家朱希祖的治史特征,还可从中体察传统史学在近代史学转轨中的价值和近代史学的知识演进状况。  相似文献   

14.
黄宗羲的史学思想是当时社会巨变和学术渊源两者相互激荡的结果。从学术渊源上看.黄宗羲的史学思想主要来源于阳明蕺山之学、朱子之学和宋代浙东先贤。黄氏是王学传人,他的等经重史的思想.正是受了阳明“经亦史”、“史亦经”思想的启发。他所具有的独立思考、善于怀疑的史学精神.则来源于刘蕺山。黄氏不为王学所围.又吸纳了朱熹学说中“先经后史”、“经本史用”的史学思想,但同时又表现出与朱采史学精神的极大差异。黄氏史学中最有价值的经世致用的一面,则导源于宋代渐东金华、永嘉、永康诸先贤。黄氏吸纳诸家史学思想之长,结合17世纪社会现实,铸成了自身通达明识的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全祖望是清代浙东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学识渊博,对史学贡献尤大。他搜求和整理乡邦文献,表彰忠义气节;他强调,治史应当据实直书,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真实面貌;他对史料采择、史学编纂方法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都有独到的见解;在历史观上,他在重"势"的同时,强调人事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作为傅斯年的侄儿,"台湾秦汉隋唐帝国祖师"傅乐成不负众望,不仅没有被伯父的光芒所掩盖,更是以自己的行动使傅氏史学最终得以延续.在傅乐成众多成就的背后,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傅斯年对他的影响.这不仅表现在傅乐成的史学研究中,也体现在傅乐成的品德性格之上.  相似文献   

17.
理解傅斯年     
在现代教育史、思想史上 ,傅斯年无疑是仅次于蔡元培、胡适等人的很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本文就其人生观、史学观以及中国近代化的思想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18.
90年代学界的"陈寅恪热"与国学研究的兴起,意味着中国史学的一系列变化。无论是在看待史学研究的价值、史学思想,还是士学研究的取向、史学方法上,90年代的学人及学风与80年代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从学界对陈寅恪先生的研究与推崇中可以看出。"陈寅恪热"实际上是90年代中国学术研究范式变化的信号与标志。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尤其是近50年来在史学与政治关系问题上有种种不同认识,并影响到史学的发展.虽然我国史学发展历程中有过被政治化、简单化、庸俗化的痛苦经历,但问题的实质不在于史学与政治有关系,而是没有正确处理好史学与政治的关系,曲解了史学在社会中的位置.把史学与政治关系简单化以及把史学等同于政治是错误的.同样,割裂史学同政治的关系,强调史学要“超越”现实也是不正确的.在史学工作中应该正确处理好史学与政治关系的三个维度,使史学在与现实政治运动的双向互动中保持合理的运动形态.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中国史学是在不断改革中向前发展的。随着中国社会改革浪潮的到来,现实生活的巨变,向中国史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史学界在“史学危机”的压力下,通过史学自身的反思,寻求史学摆脱困境的途径,从而提出了许多史学改革的设想,成为新时期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史学改革的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