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提出,能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核心素养为基准,准确制定教学目标,以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以教学评价促进教学,形成良性循环的课堂体系。本文主要分析了“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几点有利于“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发挥作用的对策,希望能够为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彭祥威 《湖北教育》2023,(12):54-55
<正>“教-学-评”一体化是以教学目标为核心的集教、学、评于一体的教学思想。它要求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共同指向教学目标,三者相辅相成,不能各自为政、相互割裂。这种教学思想将教学目标、阶段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流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笔者以统编版语文八年级《动物笑谈》的教学为例,谈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教-学-评”一体化、达成“教-学-评一致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原则,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以评促教、以评促学,让目标、评价等作为撬动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有力杠杆。要立足于核心素养设定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制定评价量规、设计评价活动。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原则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教学,不仅能夯实学生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而且能让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抵达“知行合一”境界。“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能在学生内心播种下“道德的”“法治的”种子,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相似文献   

4.
“教学评一致性”即基于课程标准,将教学过程、学习过程和教学评价有机结合,以实现关注学生发展、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文章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为例,以“川陕交通线的发展历程”为情境主线,创设问题链,搭建“教—学”过程,从课中过程性评价和课后结果性评价两个方面建立评价体系,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原则设计教学活动、学习任务、评价任务,让评价始终贯穿各教学环节,可以有效诊断教学问题,促进教学生成,激励学生保持学习的动力,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文章以“圆的标准方程”的教学为例,为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评”深度融合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基于课程标准落实“教学评一致性”。本文以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为例,谈谈落实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策略。一、制定学习目标,确保“教学评一致性”清晰的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学习目标的制定不仅要考虑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还要考虑谁在学、学什么、怎么学和学得怎么样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沈慧君 《学苑教育》2023,(16):57-58+61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研究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整理并归纳结果。先分析基于“教、学、评”一致进行大单元教学的意义,指出这一措施能够提升教学的规范性、系统性、科学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然后结合“教、学、评”一致与大单元教学内涵,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简要阐述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1.规划单元,确定单元名称和范围;2.梳理单元知识的内在逻辑;3.编制单元教学目标以及课时教学目标;4.合理设计评价任务,规范评价过程;5.分节设计学习活动,有效落实教学目标;6.实施课后评价,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8.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意识到“教、学、评一致性”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深人思考“教的原因”“教的内容”“教的方法”以及“教的程度”等问题,构建“三位一体式”内在联系,一致性地思考、学习与评估教学问题,使评估与学习、教学相互融合起来,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改革发展。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化学“有机合成”为例,探究核心素养下“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方法的应用,以期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单元教学与“教、学、评一致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以“物质的化学计量”为例进行单元教学实践,从凝练大概念、转化大概念、制定分层教学目标与评价任务、分解学习任务、实施即时评价等角度,探讨了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实践表明:大概念是单元教学整体性的核心,“教、学、评一致性”是单元教学有效性的保障,问题链是单元教学连贯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低效的课堂非常普遍,而“教·学·评一致性”是一种新颖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那么什么是教·学·评一致性呢?“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传授、学生的学习以及对效果的评价应该具有期望方向的一致性。期望的方向是达成高效课堂的条件和灵魂。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评”一体化打破了传统的先教后评、先学后评的教学评价模式,将教、学、评看作三位一体的关系,即教中有评、学中有评。笔者认为,在“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中,评价是推进教与学的“导航系统”,它能够不断地检测教师教的质量和学生学的效果,能够通过适时评价来纠正、调整教师的教学预设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提高教的质量和学的效果。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白杨礼赞》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教-学-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王玥  黄鸥 《物理教学探讨》2024,(2):26-30+35
教、学、评是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关键环节,复习课对于巩固学生的知识具有重要意义。旨在设计一种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物理复习课教学模式,并以“感应电流的方向”为例,说明该模式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课程实施的效果,而“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评价有助于教与学的调整和改进,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的内容为例进行教学实践,为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黄文丽 《天津教育》2022,(19):78-80
<正>教、学、评一致性,就是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的评价具有目标的一致性。通俗地讲就是“教什么”“怎么学”“学会了吗”这三者要相一致。但现实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只关注课堂教学活动是否与教学设计相匹配,而对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评的一致性处理存在较大困难。本文将简单分析教、学、评一致性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描述当前教、学、评不一致的表现,及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以“圆的面积”一课教学为例,  相似文献   

15.
“教学评一体化”强调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评的有机融合,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倡导以评价为工具,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过程评价行为融为一体。做到审视学教关系,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审视教评关系,以评促教,评教融合;审视学评关系,以评促学,评学贯通。“教学评一体化”实施使评价不再凌驾于教学之上或游离于教学之外,而是镶嵌于教学之中,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与学习过程良性互动,力求最大限度地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群落随时间变化有序地演替”为例,在教学中运用“教—学—评一致性”原理,着重实施过程性评价,使教学效果更明显。课前,通过“学生课前预习效果评价表”,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而根据学情调整教学策略;课堂中不同的探究活动评价,可促进师生共同探究知识;课后通过“个人及小组总结性评价表”,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以及对学习方法进行经验总结。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意识,以评促教,以评促学,让评价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许美花 《天津教育》2023,(28):150-152
<正>“教学评一致性”从课程思维的本质出发,构建以教学目标为核心的“教学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依托教师的学科素养和专业技能实现有效教学。“教学评一致性”是符合未来教育发展方向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对提高素质教育实效、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有着积极作用。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应积极运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切入点,启发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抽象出理论知识,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一、“教学评一致性”的含义教学目标关系到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标高度重视“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品质,而“逆向教学设计”是有效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的有效抓手。为此,聚焦于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课堂的构建,以“逆向教学设计”理论为引领,建构了基于逆向教学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流程,以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一课为例进行了逆向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9.
陈曦  董娜 《天津教育》2023,(12):10-12
<正>“教-学-评”一致性是指让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学习的评价三者一致,也是让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命题测试与目标保持一致。在进行“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严格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创新教学方法,让“教-学-评”达到有机联系和统一,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高效,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一、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意义(一)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育是需要不断进步的,教育进步的直观体现就是高质量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教、学、评”一致性是当前学科教学的重要研究内容。“问题提出”作为教学手段、学习目标和评价工具,兼具教、学、评三者功能于一体。在“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中,借助基础性问题提出和发展性问题提出,围绕“以‘问题提出’为教学手段,架构教学活动;以‘问题提出’为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能力;以‘问题提出’为评价工具,分析学习效果”的教学实践,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