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许阳 《语文知识》2012,(1):119-121
复指代词是指代词在句内复指有指称内容的名词短语,它是构建关系化的形式手段之一。汉语中复指代词主要出现在话题句和关系化小句中,这两种句式在句法操作上存在差异。复指代词在这两种句式中都是由移位操作来生成,是名词组移位后留下的显性语迹。复指代词在句中的隐现与词性有关,是为了保证句子合法而采取的自救手段。  相似文献   

2.
被动句中的接应代词是汉语生成语法研究的一个难点和热点。接应代词合法出现在被动句中必须满足三个条件:接应代词受到句首名词短语的约束,接应代词与表施事的名词短语要同时出现,接应代词后要出现一个补语成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接应代词在"被"字句中的句法地位。  相似文献   

3.
称代复指句结构别具一格,其被复指成分是一种“附丽于句,不能离句而独立,但又不是句子所由组成的直接成分”,通过句中复指代词对它进行复指,借以突出被复指成分的内容。被复指成分不仅可以由名词性成分充当,而且也可以由主谓短语等谓词性短语或复句形式充当,所以称代复指句应视为单句的一种特殊类型。  相似文献   

4.
在主题句中,语义上的共指关系在句法上表现为空位与复指问题。汉语主题句的述题部分有时必须有复指代词,有时不能带复指代词,有时复指代词是可有可无的。本文试图运用配价语法理论,从动词配价方面来探讨现代汉语主题句的复指和空位问题。  相似文献   

5.
英汉语中的小句结构统一表现为嵌套时态短语的话题短语投射。英语小句中的时态成分在不同小句类型中具有实现事件论元的可选性特征,其句法结果为英语名词小句和形容词小句中的主语移位至话题短语指定语位置,而英语动词小句中话题短语指定语的位置由小代语 pro 占据。话题短语指定语位置上成分的不同造成了英语不同小句中主语被动化提取的差别。汉语中的时态成分同样在实现事件论元方面具有可选性特征。汉语补足语小句中的时态成分选择不实现事件论元,因此汉语名词小句和形容词小句中话题短语指定语位置上的成分为小代语 pro。汉语独立小句中的时态则选择实现事件论元,其主语实现为话题。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汉语受事话题句主语位置上的受事主要是名词性成分,以指量短语为多,绝大部分是指物名词,指人名词非常少。谓语NP位置上的词语绝大多数是指人名词性成分,其中以人称代词尤其是第一人称代词最多。VP绝大部分是复杂形式,或前有状语,或后有补语以及完句成分,简单形式非常少。受事话题句整体的语用功能是说明,既有状态性说明,也有评议性说明。绝大部分以后续句的形式出现,受事话题是上下文连接的桥梁,将上下文意义连贯起来,推进语篇的展开。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汉语受事话题句主语位置上的受事主要是名词性成分,以指量短语为多,绝大部分是指物名词,指人名词非常少。谓语NP位置上的词语绝大多数是指人名词性成分,其中以人称代词尤其是第一人称代词最多。VP绝大部分是复杂形式,或前有状语,或后有补语以及完句成分,简单形式非常少。受事话题句整体的语用功能是说明,既有状态性说明,也有评议性说明。绝大部分以后续句的形式出现,受事话题是上下文连接的桥梁,将上下文意义连贯起来,推进语篇的展开。  相似文献   

8.
复指短语是由两个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组成的,这两个词或短语是指同一个人或同一类事物,也同作一个成分;它是属于结构特殊的名词短语。例如: 诗人李白/警官奥楚蔑洛夫(名词+名词) 我们大家/咱们大伙儿(代词+代词) 咱们工人/你们青年(代词+名词) 李伟这坚强的布尔什维克/科学这东西(名词+名词短语) 你这小鬼/我独自一人(代词+名词短语) 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我的故乡鲁镇(名词短语+名词)  相似文献   

9.
复指短语又叫同位短语或同位词组。现行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的定义是:“复指短语是由两个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组成的,这两个词或短语同指一个事物,同作一个成分。”因此,复指短语的几部分都是同指一个对象,从语言运用来看似乎有点重复啰嗉,但是在特定的  相似文献   

10.
由"称代复指"、"总分复指"构成的句子可合称"复指句".复指句中的主语是话题语法化后形成的程度偏低的句法成分."称代复指句"后段的"这"那"正处在由实变虚、由语汇形式向句法形式嬗变的语法化进程之中;"总分复指句"应着眼于前后语段的性质.复指句是非典型的单句或复句.  相似文献   

11.
试论"被"的词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被”字句是汉语的基本句式之一,历来受方家重视。被字句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被”的词性研究。被的词性认定汉语学界出现过“介词说”、“动词说(助动介词二分说)”、“助词说(助介二分说、助介合一说)”等观点,这些看法都是在对被句句从不同的角度作静态分析时得出的结论,似乎还缺乏令人信服的理据。从语义信息传递的角度作动态的分析可知,被字句是汉语交际中典型的话题-述题语义表达式。被字句的语义信息符号分布表明,无论是否带施动名词N2,句中只能有一个“被”,这个“被”是个副词。副词说能合理地解释被字句中的“被”及施动名词N2是否脱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comprehension and production of sentences derived by syntactic movement, in orally trained school-age Hebrew-speaking children with moderate to profound hearing impairment, aged 7;8-9;9 years. Experiments 1 and 2 tested the comprehension of relative clauses and topicalization sentences (with word orders of OVS [object, verb, subject] and OSV [object, subject, verb]) using a sentence-picture matching task. Experiments 3 and 4 tested the production of relative clauses using two elicitation tasks. Experiment 5 tested the comprehension of relative clauses with and without resumptive pronouns. As a group, the children with hearing loss failed to understand object relatives and OVS topicalization sentences. In the production tasks they either avoided producing a sentence with syntactic movement, by using a relative clauses with a resumptive pronoun instead of a gap or by producing a sentence without a relative clause, or produced ungrammatical sentences. They understood correctly object relatives with resumptive pronouns, which are not derived by movement. Both comprehension and production of the hearing-impaire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hearing control group. Individual performance was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the age of intervention: only children who received hearing aids before the age of 8 months performed well in the comprehension tasks. Type of hearing aid, duration of use of a cochlear implant, and degree of hearing loss did not correlate with syntactic comprehension.  相似文献   

13.
以Chomsky的最简方案(Minimalist Program(1995))为理论基础,对“给”字句进行句法研究,进行了一系列假设:句式生成时其合并顺序遵守Grimshaw提出的论元层级结构;在多标志语结构(MSC)中,宾语提升以核查泛动词的强名词特征并使自己的格得到核查,但在有两个宾语的情况下哪个提升并不是固定的,而是以具体的特征核查要求为条件,经过系列语义搭配和句法操作。最后发现S1和S4的差则是同一结构在生成过程中由语义和句法方面受到限制所产生的结果。S2的生成这用V’reanalysis。S3中的Gei+Np2仍看作动词前修饰语。这一系列操作既符合MP最新精神。又避免了前人研究的缺陷。  相似文献   

14.
汉语双宾句中的主语为定指致事,间宾为定指与/夺事,而直宾为无定指存事。双宾句中三个论元的语义蕴含(题元角色)与其语音形式(格位)、句法结构(语类性质)都有匹配关系:致事主语承载主格、与/夺事间宾承载与格,二者都只能为定指短语DP;而存事直宾承载部分格,只能为具有数量修饰语的QP。基于文献中对名词短语的论述以及母语者的语言直觉,这种匹配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兑现自然语言优化简约的最简理念。  相似文献   

15.
汉语中含有非作格动词和及物动词的“V+着”存现句都仅仅表达事物的存在状态这类单一认知行为。但文章认为,这两类存现句在如何实现存在状态方面有着本质不同,而这种差异可归因于汉语语素“着”具有的两种语义属性:持续性体态义和附着性实质义。文章基于引元结构理论的分析显示,非作格动词存现句具有高位引元结构,而及物动词存现句具有低位引元结构。基于引元结构理论的分析适切地实现了两类存现句在语义蕴含、构词形态和句法推导三方面的完美匹配,因此是兑现最简理念的更优化分析。  相似文献   

16.
多重强式焦点共现句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关注汉语中一个句子里有多个强式焦点的句式,指出焦点标记、焦点算子、唯量词和疑问代词四种焦点句法形式相互搭配可以出现18种类型的多重强式焦点句,这些句子里的多重焦点呈现明显的层次性,句法层次高的焦点强度也相对高,唯量词和焦点标记形式也对强弱有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给力”作为流行语,使用频率颇高,且用法较为灵活。考察“给力”一词的句法功能可以发现,“给力”主要做谓语,并具备典型动词的句法语义特征。从认知角度看,四种“给力构式”都是在同一认知模式的基础上产生的。多样化的“给力构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给力”的高使用频率。  相似文献   

18.
在部分英语方言中出现的某些双情态动词结构中,情态语义发生了分化,获得重新调配:第一情态动词主要承载"推测"意义,主现化程度更加深化;第二情态动词主要传达其他一些"非推测"意义.本文在对其结构特征和情态意义表达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语法化的运行机制以及与语法化动因密切联系的"主观化"概念,揭示双情态动词结构语法化倾向。  相似文献   

19.
量的概念在不同语言中的文字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在语言形式上英语不存在独立的量词,利用所谓的表量结构为不可数名词计量。于是表量结构被认为是英语的量词,或是应该独立为英语的量词。本文从英语的句法规则、语言发展历史、语言形式和语言范畴化要求四个方面阐述了英语不需要独立量词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从语法分布角度,分别对此类句式中的NP结构(一般是人称代词或其他名词结构)、动词进行分析。重点是可进入此句式的动词类型考察,在论述句式中的NP结构与动词类型的同时,探讨了此类句式所表示的特殊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