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上学你觉得幸福吗?"没有家长这样问孩子,家长只关注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 "今天上课你觉得幸福吗?"没有领导问上课的教师,领导只关注你传授了多少应试技巧.  相似文献   

2.
"今天上学你觉得幸福吗?"没有家长这样问孩子,家长只关注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 "今天上课你觉得幸福吗?"没有领导这样问教师,领导只关注你传授了多少应试技巧.  相似文献   

3.
“今天上学你觉得幸福吗?”没有家长这样问孩子,家长只关注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今天上课你觉得幸福吗?”没有领导这样问上课的教师,领导只关注你传授了多少应试技巧。传统教学的终极追求,就是教师能成功地落实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学生能够考出好成绩,学业有成。如果为此,教师失去了应有的人文关怀,对于学困生,对于学生的精神世界,就会显得苍白。如果为此,教师在课堂上用了不科学,不人道的方法,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几乎就是一种罪孽。如果为此,学生变得急功近利,失去了耐心与宽容,失去了渐进与友谊,身心又怎么健康成长呢?候鸟从南飞到北…  相似文献   

4.
“今天上学你觉得幸福吗?”没有家长这样问孩子,家长只关注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今天上课你觉得幸福吗?”没有领导问上课的教师,领导只关注你传授了多少应试技巧。传统教学的终极追求,就是教师能成功地落实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学生能够考出好成绩,学业有成。如果为此,教师失去应有的人文关怀,对于学困生,对于学生的精神世界,就会显得苍白。如果为此,教师在课堂上用了不科学、不人道的方法,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几乎就是一种罪孽。如果为此,学生变得急功近利,失去了耐心与宽容,失去了渐进与友谊,身心又怎么健康成长呢?候鸟从南飞到北,从北…  相似文献   

5.
“今天上课你觉得幸福吗?“没有家长这样问孩子,家长只关注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   “今天上课你觉得幸福吗?“没有领导这样问教师,领导只关注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传统教学的终极追求,就是教师能成功地落实好每一个知识点、“考点“,学生能够考出好成绩、学业有成.仅如是,教师会逐渐丢失应有的人文关怀,相应地,学生的精神世界就会显得苍白,甚至对世界的认识也可能会产生偏差;若教师在课堂上用了不科学的方法,给学生造成了“软伤害“,挫伤了学生对后续学习的兴趣,那几乎就是一种罪孽;在这样的教育影响下,学生变得急功近利,失却了耐心与宽容,失去了快乐与友谊,身心又怎能健康成长!   ……  相似文献   

6.
“今天上课你觉得幸福吗”?没有家长这样问孩子,家长只关注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  相似文献   

7.
一、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营造幸福教学“今天上学你觉得幸福吗?”很少有家长这样问自己的孩子,家长一般只关注孩子考多少分、排名多少和身体状况。“今天上课你觉得幸福吗?”同样,很少有人这样问教师。教学的进程其实就是教师和学生分享人类精神财富的过程,就是分享各自学习体验、生活经验和价值观的过程。学生在交流中分享教师的情感,教师在对话中感受学生的心跳。  相似文献   

8.
为了加强家园沟通的实效性,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各展其才,使家长园地会“说话”,确实成为家园沟通交流的窗口。一些家长只重视智育,孩子在幼儿园一天的生活结束时,往往只会问“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小一班开设了“考考你”专栏,设置一系列有趣的问题让家长做答,以此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家长的育儿观念。例如“:你知道孩子的好朋友都有谁?”有的家长能脱口而出,有的却支支吾吾。“您的孩子今天高兴吗,为什么?”“您的孩子今天提问了什么问题?”此类问题的设置,不知不觉中引导着家长观察、关注孩子,转变育儿观念。同时,教师在和家长“说话”的过…  相似文献   

9.
“老师说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是描绘的在传统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教师都以成功落实好每一个知识点、考点为目标的应试教育课堂情景。如果我们问问那些孩子、那些老师:“今天上课,你感到幸福吗?”回答不会是“我们幸福”!可惜,没有家长、教师这样问过学生,更不会有学校领导这样问老师,因为,在中国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下,教师与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很难在教与学中体会到幸福。因为在传统教学中,缺失人文关怀,缺失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课堂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桎梏学生个性发展、扼杀快乐、制造痛苦之地,幸福,从何而来?其实,在学校教育的各学科中,语文科应是最富有人文特色的学科,因为,文学不光是语言交流的一种工具,更是提高人们的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充满人性之美的语文教育,必定能向学生展示真、善、美,文学熏陶、文化价值、审美教育、情感培养、人格完善以及灵感等等,都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体会到一种幸福,一种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学生人格、发展学生的悟性。因此,在提倡建设和谐社会、实施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的今天,语文课堂必须凸现人文关怀,注重学生...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刚入学,家长们非常关注孩子在校的表现.经常听到有些家长在校门口叮嘱孩子上课要认真听讲;放学后也要问问学什么了,听没听话等.可是却很少听见有家长问:“你今天发言了吗?你回答问题了吗?”其实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积极发言回答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关系到学生听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一位家长告诉我,自己的孩子问题严重。我问孩子具体有哪些问题,这位家长说,孩子刚上小学三年级,平日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总爱走神,学习又不努力,分析能力差,写作业拖拖拉拉。一天,家长满面愁容地带着孩子来找我,孩子是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我问孩子:你觉得自己学习注意力集中吗?孩子很诚实,回答说:不集中。我问:是老师讲得不好吗?孩子摇头:不是。我说:那是为什么?孩子说:因为总想玩东西。我点点头:你上课净想玩什么呀?孩子的回答很出人意料:玩纸片。我有些奇怪:纸片怎么玩呢,你能教教我吗?孩子说:我拿纸片叠飞机。我一听就笑了:你喜欢飞机吗?…  相似文献   

12.
钟柏贤 《教师》2008,(2):33-34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自身要更新教育观念。教育专家比较了中西方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态度,提到了这样一种现象:学生放学回家的时候,中国家长总要问:“今天你答对了老师几个问题?”而西方的家长则问:“今天你给老师提出了几个问题?”这虽然只是几字之差,却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观:中国家长只重视孩子学习的结果,而西方家长则重视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国家长只重视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西方家长则重视孩子是否进行了思考,有没有自己的创见。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在课堂上提问已然成为教师独享的特权,学生只能老老实实地回答问题。课堂被教师牢牢地控制着,学生变得消极被动,不得不成为配角。而将课堂提问权还给学生,则标志着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师角色的变化。据考察,中国的孩子在放学回家后,家长常常会问:“今天老师提的问题都答上来了吗?”而在犹太民族.家长的问题则是:“今天你向老师提问了吗?”  相似文献   

14.
一年级的新生放学了,做父母的免不了要关切地问这问那,您经常向孩子问些什么问题?您是否问过:孩子,今天你高兴吗?孩子入学后,大概家长比较关心的是孩子的生活问题和学习问题,经常问孩子:“今天在学校喝水了吗?”“学校的饭好吃吗?”“老师留的什么作业?”而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心理状况,很少有人会问孩子:今天在学校高不高兴?和老师、同伴在一起愉快吗?他们喜欢你吗?其实这些都是孩子适应新环境的关键问题。孩子的行为往往会受到情绪、心境的影响,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心境不佳,则会影响其学习的效果和交往能力的发展。这是因为每个孩子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5.
教子的困惑     
“妈妈,今天某某又打我了。”儿子委屈地告诉我。“痛吗?”“有点痛。”“你还手了吗?”“没有。”“好孩子!你告诉老师了吗?”“没有,今天是王老师代课,告诉她也没有用的。”正在一旁看报纸的老公插话:“你为什么不还手?下次谁打你你就打他!……”我打断老公的话:“你怎么能这样教育孩子?”并拉过儿子“消毒”:“不要听你爸爸的,好孩子不打架,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什么不要听我的,我早就看不下去了!现在还有哪个家长像你这样教  相似文献   

16.
"你想到了什么?是一只小鸟。你的想法真有趣。"我正在和低年级学生一起讨论他所画的奇形的黄颜色区域。我很不理解学生创作的画面,所以好奇地问。他的回答让我真切地想知道为什么。孩子说:"这块颜色是小鸟,他正在快乐地飞。"孩子的想象力真让我佩服。我随口问:"你觉得它幸福吗?""幸福。"简单的答案却让我深思,什么是"幸福"?对小鸟来说,幸福也许是指自由飞翔。对孩子们来说,小鸟的幸福就在这块黄色的有趣的造型中,可孩子们的幸福又在哪儿?对教师来说幸福又去哪儿找?新教育的诞生,使我懵懂地意识到孩子们幸福了,教师才能幸福;教师幸福了,孩子们才能幸福。朱永新教授说过新教育是"幸"教育,是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在这样的教育生活里,作为美术教师的我想去课堂中找寻那种幸福。  相似文献   

17.
放学去幼儿园接孩子,你会问孩子什么问题?中国家长一般都是问“今天学到了什么?”而美国家长则是问“你今天快乐么?”近日,来自美国的幼教专家Ida在南京为幼儿家长们上了一堂公开课。这位从事幼教已经30多年的专家认为,中美双方在幼儿教育上差异颇大,中国的应试教育甚至影响到了幼儿教学。双语教学不是上课为了满足家长们的需要,现在很多幼儿园都开设了诸如英语兴趣班、双语教学等,可是Ida说,这些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在美国也有中美双语幼儿园,但这种双语是指为孩子创造一种双母语化的环境,老师是不会专门为孩子上英语或者中文…  相似文献   

18.
记得有这样一句歌词:让那快乐围绕在你身边,你永远都幸福是我最大的心愿,每当这段旋律在耳边响起时,心中便涌起一股暖流,不禁为这份温馨的祝愿感动。感动之余,我常常思考音乐课堂:今天上课我觉得幸福吗?今天上课学生感到幸福吗?  相似文献   

19.
许多家长热衷于教自己的孩子记忆生词,做算术,却忽视了最关键的一条:要教会孩子善于思考。培养孩子的思考技巧应当在学前期就开始。家长要尽可能多地为孩子提供观察、实验、创造的机会,让孩子学会动脑。幼儿天生好奇,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心会逐渐减弱。家长应多鼓励幼儿观察周围的事物。“今天幼儿班阿姨讲了什么故事?小朋友为什么哭了?”当幼儿兴致勃勃向你讲述见闻时,千万不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有些家长觉得幼儿太小,没什么可以和他们谈的,其实在培养幼儿思考技巧中,没有什么比启发性谈话更为重要的了。这种谈话内容可以包括与幼儿共同参加的一切活动,而且随时可以进行。吃饭前可以问;“我们今天吃的鱼从哪儿来的?鱼吃什么呀?”睡觉前可以问:“你今天觉得干什么最高  相似文献   

20.
朋友 ,当你在课堂上提问题时 ,你的学生抢着举手回答吗 ?有的同学回答错了 ,有人敢举手纠正吗 ?你提的问题 ,有人回答后 ,你问谁还有不同意见时 ,还有人敢把他的不同说出来吗 ?如果是“不”的话 ,请把东邻日本的一位教师给我讲的下面这个故事告诉你的学生。周末 ,日本的一位家长 ,领着孩子去拜访他的教师 ,奉上见面的小礼品后 ,笑容可掬的请教老师 ,自己的孩子本周在学校有何不好的表现。老师先说可能没有 ,查看了教学日志后 ,肯定地说确实没有。这时家长刚才那副阳光灿烂的脸就晴转阴了。他便问老师 ,既然没有犯错 ,那么 ,为什么一周来所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