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立淼 《小学生》2013,(7):44-44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新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需要提倡"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  相似文献   

2.
石卫娟 《黑河教育》2014,(12):41-41
正《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中多次提到"经历、体验",明确了体验作为数学教学的过程性目标,强调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亲身体验和感悟数学,丰富自己的学习经历和经验,从而实现"知识学习、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结合实践,笔者谈谈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的体验"丰满"起来。一、在情境中体验数学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教师把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使用了较多的"经历……的过程,获得……的体验(感受)"。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学生需要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  相似文献   

4.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建构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而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体验式学习正是强调学生能够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在体验中发现,在体验中收获,在体验中提高。一、调动兴趣,在体验中实现"我要学"很多情况下,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的原因就是因为他  相似文献   

5.
<正>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建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而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可见,数学学习是一种体验学习。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在一定的情境和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参与数学活动,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与应用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教学中,鼓励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用不同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数学思维体验学习是数学体验学习的一种,是通过观察与分析、猜想与验证等"抽象"思维而获得的一种体验.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创设合适的思维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在思维体验学习过程中学会解决驱动性问题,经历"实际问题—数学问题—数学问题的解—实际问题的解"的数学建模过程,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生态课堂的价值在于让学生的学习更符合认知规律.初中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离不开学生的体验,因为以"以身体之,以心悟之"为特征的体验,可以让学生主动地形成经验与数学学习、体验与数学学习的良好关系,从而提升数学学习过程的有效性,促进数学知识更好地生成.  相似文献   

8.
数学学习看重的是学习的过程和个体的体验,本文从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联系生活四个方式应用进行阐述。学生体验学习,是让学生"从头到尾"的参与知识形成过程,在体验中思考、理解,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更能够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从中体验到其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课堂教学中关注数学体验的策略有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强烈体验的内驱力;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使学生获得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数学体验;让学生经历"再创造与再发现的过程",获得科学发现的体验;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实践活动,获得学数学、用数学的数学体验.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标志,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小学数学教学中,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课程形式有效开展,应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使其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堂学习资源,通过"实践、反思、应用"使学生有效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1.
正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着力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一、联系经验——让学生体验"学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并不是"新知  相似文献   

12.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学生从数学课堂上的"剪一剪"、"拼一拼"、"做一做"、"猜一猜"等数学活动中可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但这种经验只是教学的起点,它还需要学生在自主探究、  相似文献   

13.
数学源于生活,对数学的学习和理解自然离不开生活经验。教学中引导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经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整个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学会从具体到抽象,从具象中把握数学本质,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为以后更高一级的数学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4.
<正>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经历,以及在数学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感性认识、情绪体验和观念意识。引导学生加强学习体验,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促使学生形成学习智慧,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标志。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在体验中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不仅有利于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技能,而且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发展数学思维,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因此,  相似文献   

15.
《海南教育》2013,(1):58-59
<正>"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和人的可持续发展,多次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并且多次使用了"体验"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因此,小学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体验学习,通过体验增加学生的感性经验,积累知识,为他们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供理解和帮助。一、创设有意义的体验环境  相似文献   

16.
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在课程目标"基本数学知识"、"数学基本技能"双基上增加"数学基本思想"及"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双基"只有通过经验化才能真正提升为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把感性经验提升为理性经验;把原经验迁移为新经验。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何谓"体验"和"感悟"呢?"体验"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是人的一种心理感受,是带有主观经验和感情色彩的认识,与个人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感悟"的意思是感受和领悟.感受的是过程,领悟的是结果.数学知识主要不是通过传授让学生获得,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和探索,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情境和实例,在生活中实践、在实践中感悟、在感悟中学习数学.因此,在数学的学习中,让学生感悟数学事实,获得经验的理性认识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学生学习不只是片面接受知识,而是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去体验和实践,拥有建构知识的过程和感受,而不仅仅是结果。体验学习是数学教学生命力所在,学生需要在情境中体验数学的魅力,在探究与实践中体验数学的应用,在合作交流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胡海琼 《教师》2016,(4):35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因此,数学教学更重要的是过程的教学,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要给出充分的时间与空间,结合具体内容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去"经历过程",在"做"数学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数学基本经验的积累,大致需要经过"经历、内化、迁移"三个过程。首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就如何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有效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策略谈一些浅薄的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