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向军事博物馆的负责人提出:“贵校是否有我国出的普通一兵雷锋的画像或雕像?看神情,他好像是知道雷锋这个名字。可是他回答……  相似文献   

2.
周志强 《中国图书评论》2011,(8):M0001-M0001
某高校老兄,近日见面闲聊,说起来他一年出书两本,几年来成果累累,煞是令人羡慕。转身跟他约稿,希望他把自己几年来读书的心得跟同仁交流,没想到他很干脆地回答很多年没有读书了……  相似文献   

3.
1952年的一天早晨,一位顾客到一家小饭馆吃早点,突然,他眼睛一亮,注意到饭馆内一个有着活动字母的广告牌,推荐当天的菜谱:牛肉饼35美分,汤20美分……女招待问他“您想吃点什么?”他回答说:“那块牌子”.于是他出20美元买下了它.  相似文献   

4.
今年夏天,有个晚上,我依约去看部队的一位老友。他正皱着眉头抱着本书在看。看什么呢,这么入神?我问他。他抬起头来,没回答我的问题,反而长叹一声,唉——老迈啊老迈! 老迈是谁?还记得金敬迈吗?《欧阳海之歌》?记得记得,金敬迈,他还活着吗?活着,活着……  相似文献   

5.
“小新疆”在尘土飞扬的背景里突然拿着枪闯进了他的视线,他走上去和对方说话得到了回答:他拿出烟对方欣然接受:他举起机器对方仍然自顾自地玩着手里的枪……他们是谁?家乡在哪里?他们为什么流浪?  相似文献   

6.
王雪钢 《视听界》2014,(1):111-112
“我只关心拆除违建能不能一视同仁”;“他不作为的时候有什么惩罚机制,谁来监管他”;“你网格化巡查是怎么巡查的,这里明显的几个摊贩你为什么不管”……犀利的提问、市民的暗访、当事人的现身、环环相扣的一问到底,让南京市城市管理局局长有些冒汗,他努力用最真诚的态度、最朴实最接地气的语言回答市民代表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更强烈的胎动再次来临。是那种强烈的踢动。好像丁丁(腹中尚未出生的孩子——编者注)要踢爆我的肚子。我的身子几乎开始摇晃了起来。我说,有胎动。他(麻醉师——编者注)说,没关系,就好了。说完后,他坐在了我头顶旁的凳子上。不知为什么,这个男人如此靠近我,让我突然感到不那么害怕了。他是一个人,一个具体和会说话的人,我虽然越来越昏迷,伴随着昏迷,体内却又有了一种奇怪的兴奋感。我仿佛从自己的身体里分离了出来,站在了一个对立面。我看见自己躺在那里,脑袋左侧坐着一个男人。他全副武装,但又似乎只剩下一副眼镜。他离我很近,嘴里一直说着话。他说着话的时候让我回答。我就按照他的提问回答着他。仿佛我正  相似文献   

8.
向国双从一个农村青年成为一位久驻海疆的坚强战士,立过战功,受过奖,经过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他从习武到从文,数十年来用手中的笔撰写人生的春秋,揭开侗乡鲜为人知的史实和芷江数千年的历史.500余万字的文稿和编著,他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只有他纤弱的病体和两鬓银发才能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9.
当爱已经不在了,坦然的面对可能是唯一的出路!认清面前的这个男人吧,不要再继续你的梦……当你问你的男友"怎么了",而他却爱理不理或是简单回答"没事"了。对我们来说,交男朋友最大的乐趣之一  相似文献   

10.
仲春,我走访了鹿邑县宣传部新闻干事侯钦民。白晳而稍瘦的脸上镶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中等身材匀称而有精神,加上一身合体的“军服”,显出了退伍战士特有的风度,他说话认真而又风趣。我顺手翻了一下他厚厚的集报本,对他所取得的成绩表示钦佩,为他能从一个普通的农村退伍战士成长为国家干部、新闻干事而自豪。他谦逊地一笑,陷入了沉思……他说自己走过的是一条: 艰难的路程 70年代初,将要岛中毕业的钦民多么想考大学啊!混乱的现实给予了否定的回答。1974年10月,他辍学从戎到了江西鹰潭某  相似文献   

11.
“我为啥老是读了后面忘了前面?”、“怎样克服‘学了记不住’?”……在报社、杂志社,编辑们常常收到类似的机关干部来信。提起记忆力,我想起一个人。可以说,他是我所见到的人中,记忆力最强的一个。记得有一天,他闭着双眼──不看自己的棋盘,全靠脑子“背棋”,同时与6个象棋高手下棋。结果,他这个“瞎子”,竟把6个高手打得落花流水。目睹此景此情,许多记者惊愕得两眼瞪得滚圆……为什么他的记忆力如此超常?事后,我找到他──远在大西北的一位秘书处长。他的回答,带有一点哲理味的幽默;“因为我并不觉得自己脑子灵,所以人们…  相似文献   

12.
十年前,我刚刚走上新闻工作岗位的时候,曾求教一位新闻老前辈:怎样才能当好一个新闻记者?他回答得非常简单:"建议你多看点韬奋的东西,尤其是他关于报刊的一些论述."这之后不久,我又以同样的问题求教于一位大学新闻系的老师.出乎我的意料,他的回答几乎与那位新闻老前辈的回答如出一辙,他说:"如果你认真看看韬奋的东西,特别是他关于报刊的一些著述,会受到启发."这位老师把他的一套《韬奋文集》借给了我,并为我在目录上圈出了重点,还说:"我再找些韬奋的东西给你."开始,我是抱着"随便翻翻"的心理来看《韬奋  相似文献   

13.
沧海一粟:我曾问一位机关档案室的档案人员:"归档是档案形成的前提条件吗?,"他笑了笑,没有回答,似乎这样简单的问题用不着回答.在我的一再追问下,他不紧不慢地回答:"当然,文件归档前称文件,归档后才称档案,归档当然是档案形成的前提条件了.这样简单的问题恐怕地球人都知道答案.你不是糊弄着我玩的吧!"我又问他:"历史档案,比如说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都经过‘归档'程序了吗?"他无言以答.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世界》2007,(7):20-21
听的艺术一天,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干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后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他是江西电视界的大牌。他回答:"我只是个‘杂牌’。"有人说,他是江西音乐界的名家。他回答:"我只算个‘玩家’。"田信国,中国音乐家协会和中国电  相似文献   

16.
卡瓦科·席尔瓦总理在北京同一天两次感到非常激动:一次是当他紧紧握着中国领袖邓小平的手时,用不太连贯的声音反复说:“非常高兴,非常高兴,非常高兴”。另一次是当他用金笔签署使澳门实现堪称楷模的非殖民化的中葡联合声明时。席尔瓦在北京非正式会见葡记者时,记者问:抛开作为葡萄牙总理的地位,作为一位公民,您在签署关于澳门前途的联合声明时有什么感想?他沉默片刻,严肃地回答:“这是一种荣誉。我想到东帝汶,安哥拉和莫桑比克为什么没有这样实现非殖民化……我还想到只有同中国才可  相似文献   

17.
文章读懂了才有味道。近日偶读《爱因斯坦的第三只小板凳》,愈读愈觉其饱涵意蕴。老师很不满意爱因斯坦迟迟送来的一只很粗陋的小板凳:"我想,世界上不会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了……"爱因斯坦回答说:"有的。"他从课桌下拿出两只小板凳,举起一只说:"这是第一次做的。"又举起另一只说:"这是我第二次做的……刚才交的,是我第三次做的。虽然它还不能使人满意,但是总比这两只要强一些。"  相似文献   

18.
其实新闻这东西的确非常奇妙,一般人很难发现它的存在.这就意味着新闻记者在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上必有与众不同之处.换句话说,新闻记者是用特殊思维方法训练出来的人.刚入行时,到处问人家:你们这里有没有新闻?可是大家都回答说没有.什么是新闻呢?新闻就是大家应该知道、或者想知道却又不知道的事情.当你去问一个没有受过新闻教育或者训练的人"有没有新闻",仔细想想该叫别人怎么回答呢?假如他的确没有注意到周围有什么新的变化,那他必然是回答没有.如果他是一名科技工作者,穷尽毕生精力研究出了某项成果,而这时你去问他有没有新闻,他还是会说没有.因为他并不觉得自己的研究成果是新闻.他为此研究花了一辈子心血,这件事对他本人来说,的确不构成新闻.  相似文献   

19.
彭梅魁,彭帅的大侄女,2002年73岁。曾患过脑血栓,还有哮喘等多种疾病。她和丈夫张春一相依相伴,在北京东郊一片拥挤的职工住宅搂中,过着平静的普通人的生活。凡是认识彭梅魁、知道她在彭老总最困难自)时候做过许多有益工作的人,无不为她的精神所感动。每当人问起:“您为伯伯做了许多,而您现在……”彭大姐总是爽一起地回答说:“因为他是我伯伯。他没儿没女。我帮他做些事是应该的!”  相似文献   

20.
一个财主生了一个笨蛋儿子,以致财主每次出门都得为他准备回答客人提问的话。一天,财主又要出门了,他对儿子吩咐道:如果有人问你,门口的石头狮子是哪位石匠雕的?你就回答:小畜牲何劳询问。如果问你:令尊何往?你就回答:上山与名僧下棋。如果问你:何时归来?你就回答:早则日暮,晚则与僧同宿。如果问你:壁上所挂何画?你就回答?唐朝古画。如果问你:案上所置何物?你就说这是传家之宝,一代一个。财主走后,果然有客上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