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4年全国5~6岁幼儿基本体操表演者的身体形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994年来自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的28个单位的幼儿基本体操参演队员进行了7项形态指标的测试(身高、坐高、体重、肩宽、胸围、上臂围、皮褶厚度),从中筛选出355名5~6岁幼儿为分析样本。研究表明:1)练习幼儿基本体操的“小运动员”与正常幼儿生长发育特点基本一致,幼儿基本体操的训练不会影响幼儿的正常发育。2)提供了幼儿基本体操“小运动员”形态指标的参考值。3)练习幼儿基本体操对幼儿“肥胖儿”的减少有益。  相似文献   

2.
针对曲棍球项目特点探讨形态选材指标。方法:以55名健将运动员、24名一级运动员和38名二级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行身体形态指标的测量,将测试结果剔除异常值后进行检验、统计分析。结果:第1主成分中因子载荷较大的是坐高/身高、前臂长/上肢长,第2主成分中因子载荷较大的是踝围/跟腱长、跟腱长/小腿长A,第3主成分中因子载荷较大的是指距-身高、上肢长/身高,第4主成分中因子载荷较大的是下肢长B/身高,第5主成分中因子载荷较大的是身高、髂宽/肩宽。结论:本研究最终确定前臂长/上肢长、踝围/跟腱长、上肢长/身高、下肢长B/身高、髂宽/肩宽五项指标为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形态选材指标。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长拳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进行研究,选取以长度因子(身高、指间距、上肢长、前臂加手长、下肢长B、坐高)、充实度因子(体重、克拖来指数、体脂百分比)、围度因子(臀围、小腿围、臂围差)三因子构建了现阶段我国长拳顶尖水平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简易评价模,为我国长拳运动员早期选材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湖南省国民为研究对象,以各长度指标数据为依据,通过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湖南省国民各长度指标的年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男女身高在9岁和12岁出现两次性别交叉,男女坐高在8岁和13岁出现两性别交叉。各长度指标呈现不同性别增长序列变化特征,但20岁之后男女各长度指标增长曲线逐渐融合。  相似文献   

5.
对青春期生长发育高峰年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北京市海淀城区男女7岁学生各200人连续追踪12年的测试数据的分析,选取7项身体主要形态指标(身高、体重、胸围、坐高、肩宽、上臂放松围、大腿围),找出每个儿童的高峰年龄,并进行的统计比较。研究认为:1)在追踪调查中,采用逐人计算高峰年龄的方法,发现生长高峰年龄的个体差异很大,研究的7项指标都没有出现非常集中的生长高峰年龄。2)7项指标的高峰年龄均比以往研究结果晚1~2年。3)男生生长高峰年龄出现在青春期中后期,女生生长高峰年龄出现在青春期中前期。  相似文献   

6.
对海南回族青少儿的身高、体重、坐高、肩宽、胸围、骨盆宽六项身体形态发育指标作普查,在给出克托莱指数、劳雷尔指数、坐高身高指数、胸围身高指数,骨盆肩宽指数等典型指标后,经综合分析研究得出了海南回族青少儿的形态发育特征,同时还揭示了身体形态发育特征的性别差异、不同形态发育指示与其相应的体型之间的关系等一些规律特点,并与当地黎族、汉族青少儿的生长发育状况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7.
我国优秀男子手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按照《人体测量学》方法测量27名我国优秀男子手球运动员45项身体形态指标及派生指标。对照组为我国城市男生。主要测量结果:我国优秀男子手球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手长均值明显大于同龄对照组;手拇一小指指间距平均值为2194cm;虎口水平角度和虎口垂直角度平均值为8913°和10357°;指间距长于身高353~404cm;坐高指数均值5922,为长躯干型;骨盆宽-身高指数和骨盆宽-肩宽指数平均值均小于同龄对照组,表明我国优秀男子手球运动员属宽肩窄骨盆型;达氏指数为中间型。  相似文献   

8.
少年(13—17岁)男子篮球运动员,由于13-14岁处在生长发育的突增期和15-17岁处在缓增期,使得其身体形态、素质和心理因素之间存在着差异。通过文献资料、指标测试和数理统计方法,从少年群体的两个不同阶段各因素对篮球技术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认为:13-14岁群体影响篮球技术的主要因素是:爆发力量、灵敏、身高、反应时:15-17岁群体主要是:大腿围、操作思维、速度、爆发力量。而13-17岁整体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爆发力量、反应时和身高。研究结果对少年篮球运动员根据其不同时期影响篮球技术的主要因素进行科学的安排与训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运用灵敏测速仪对我国儿童少年足球运动员的灵敏素质,进行了测量与评价。提出了足球运动员的灵敏素质主要是由速度(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随机应变能力组成。并针对足球运动员灵敏素质的特点,建立了(11~15岁)各年龄段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0.
小花苗属苗族花苗的小花支系,身高较矮。测试了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南开乡20—60岁成年小花苗男女各280人的8项形态类指标,并对有可能影响其身高的因素进行实证调查。结果显示:小花苗男性平均身高154.09厘米,女性平均身高144.88厘米;影响其身高的因素可能与居住环境、营养状况、饮食习惯、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医疗情况及经济情况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影响广西20~39岁成年人体质的主要因子及其因子结构特点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影响其体质的最重要的因子为身体围度因子和体育锻炼因子,较重要的因子是呼吸因子和主要身体素质因子.各因子的重要程度具有性别特点.呼吸因子由身高与肺活量构成.  相似文献   

12.
以广东省业余体校射击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的方法,以建立其形态模型(包括指标模型、权重模型、均值模型与理想模型)为目的,对形态各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指标在反映射击运动员专项形态上具有不同的重要程度,其中以手长的权重最大,其后依次是手长食指长差值、身高、指距身高差值等指标.另外,根据省队运动员形态特征而制定的理想模型,将为广东省业余体校射击运动员科学选材提供实证意义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关于6~17岁学生的身高生长的纵向追踪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身高是代表人体长度的一项指标,是反映人体纵向发育水平的重要标志。身高测量的数据,不仅是评价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依据,而且对于计算体力和身体指数,评价体格的优劣及一般能力,都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在研究生长发育方面,有横剖面调查和纵向追踪调查两种方法。为了研究横剖面调查的身高结果与纵向追踪调查的结果之间有多大的差异;纵向追踪调查取得的身高数据可以揭示学生的哪些生长规律这个目的,对北京市海淀区有居民户口的在校学生,从6岁开始每年9月测试一次,一直测试到17岁,男生188人,女生242人。结果表明:1)身高的纵向追踪调查和横剖面调查在大样本条件下,两者平均数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2)婴幼儿时的身高增长幅度的大小决定了青少年时期的增长幅度的大小。即6岁时是高的,17岁时也高,6岁时是矮的I7岁时也矮;3)学生17岁时身高的高矮与发育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14.
对2239名大学生进行肺活量、身高、体重、坐高、胸围、腰围、肩部皮褶厚度、上臂皮褶厚度、腹部皮褶厚度等指标进行测试,通过数理统计、相关性与多元回归分析,得出统计学结果:大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评价体系不合理,建议将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指标纳入相对肺活量体系内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摔倒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老年人群身体健康所面临的一个主要威胁。然而对于老年人人体测量学参数与摔倒危险之间关系的研究很少。通过对老年人进行滑倒模拟测试,来确定人体测量学参数与摔倒的关系。方法:187名健康老年人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临床步态和运动分析实验室参加了滑动测试。实验采集了受试者的人体测量学参数(身高、体重和足长)以及年龄和性别指标。所有受试者在一个安装有滑板装置的7 m长跑道上完成数次正常行走后,经历了一次事先未知的滑动,测试过程中有护具保证其安全。结果:测试中98名(52.4%)受试者摔倒,89名能够恢复正常步态。女性比男性(79% vs. 58%, P < 0.01)受试者,肥胖组比非肥胖组(39% vs. 20%, P < 0.01)老年人,身高低(P < 0.01)和足长小(P< 0.01)的老年人更容易发生摔倒。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到身体质量指数(BMI)、性别和身高是摔倒的危险因素。另外,身高与性别具有显著性交互作用。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女性、身高低、肥胖者(BMI> 30 kg/m2)以及足长小的老年人发生摔倒的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16.
女性青少年最大耗氧量间接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地测试了250名10~19岁女性健康青少年的最大耗氧量及身高、坐高、体重、胸围、皮褶厚度五项形态指标和肺活量、脉搏、台阶试验三项机能指标.将各项形态机能指标及派生指标与最大耗氧量作相关分析,然后,根据相关系数的大小,形态机能的比例,以及实用简便的原则,将各项指标分成六组分别与最大吸氧作逐步回归,建立最佳回归方程.本文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后退法,共得到12个回归方程.其中6个用以预测最大耗氧量的绝对值,其复相关系数在0.79~0.83之间,F检验具有显著性.另6个回归方程用以预测最大耗氧量的相对值其复相关系数在此0.43~0.59,F检验也具有显著性意义.最大耗氧量相对值的预测在文献中不多见,然而,最大耗氧量相对值较绝对值更能反映人体有氧工作能力.本文认为对于最大耗氧量相对值的预测仍然是十分有意义.至于如何建立更有效的回归方程尚有待于研究.  相似文献   

17.
据所见资料,长期以来,我国对少年儿童身体形态发育的研究普遍采用横向的调查方法收集资料(即同时调查各年龄组,每个年龄组的数据来自不同对象)。固然这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调查方法,能够反映儿童少年形态发育的一些情况,但是,如将所得的资料进行动态分析则是不适宜的。例如,成都地区1979年与1958年7~17岁同年龄组学生身长、体重的比较(表1),可见同年龄组的学生,79年的均值与58年的均值相差较大。如79年7岁男孩的平均身高比58年7岁男孩的平均身高多6.38厘米,体重多1.40公斤。其他年龄组的平均身高相差  相似文献   

18.
布依族学生1991-2000年体质状况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和掌握布依族学生体质变化规律,利用1991年和2000年全国学 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对布依族学生体质进行9年动态观察、对比和分 析研究。结果表明:9年间布依族男女学生速度素质(50m跑)和力量素质(立定跳远 和女生仰卧起坐)各年龄段不同程度地有所提高,柔韧素质变化不大。而布依族学 生在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男女1000m跑、女生800m跑上在7~12岁男女生 有所提高,而13~18岁男女生负增长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对37名小学男生进行了6年(8~13岁)的生长发育主要指标的追踪测试,按常规方法,从外周血培养中制备染色体标本片.利用Olympus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并用Univar扫描显微分光光度仪对染色体进行扫描测量.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研究二者的关系及遗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状况.研究结果为:染色体短臂长度与身高、着丝粒指数与体重、胸围呈中度相关(P<0.05);同时建立了8~13岁各年的以染色体形态指标间接推测身高、体重、胸围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20.
以参加2006年世界女排锦标赛的全部参赛队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参赛的全部287名运动员的生理形态指标和部分非技术性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美洲、欧洲、非洲、亚洲球员的平均年龄、体重、克托莱指数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平均身高、扣球高度、拦网高度、HS(扣球高度与身高差)、HB(拦网高度与身高差)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