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谚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该文首先分析了动物词汇谚语的特点,进而分析了动物词汇谚语翻译中的词汇冲突现象,最后论述了四种动物词汇谚语的翻译方法,以期能够对动物词汇谚语的互译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动物词汇除了具有字面意义代表动物本身之外,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文化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对比中英两种语言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之异同,来探讨英汉动物词汇的翻译,认为动物词汇的翻译应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副”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徐海霞 《考试周刊》2012,(69):89-90
汉英两种语言中都存在大量的动物词汇,然而由于各国气候地理位置,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不同,不同文化的动物所代表的具体寓意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在翻译相关动物词汇时,必须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本文拟从汉英文化中动物的寓意入手,分析汉英动物词汇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4.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不对等及翻译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种语言既反映一种特定的文化,又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和制约。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文化信息载体,各种文化特征都在该语言的词汇里留下它们的印迹。由于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动物被赋予的各种寓意都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及深远的社会历史渊源,英汉语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就存在很大差异,体现了其所属群体的文化背景。本文从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习俗文化,以及审美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方面分析英汉同一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不对等现象,展示中西文化差异,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王静希 《海外英语》2014,(9):145-14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种语言的背后蕴涵着独有的文化内涵。动物词汇也不例外。同一种动物在不同的语言中有各自的拼写形式,而在语言背后则是文化内涵的差异。文章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龙、凤、蛇为例子,探讨同一种动物在中西文化中不同的文化内涵,以及在翻译的同时如何跨越文化障碍,在彼德·纽马克的语义翻译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具体的翻译方法,辅以例子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6.
语言中的词汇反映了文化发展的差异,熟悉不同文化背景下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是准备把握翻译的关键。文章在对照和比较了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四种动物词语的翻译方法:直译法、意译法、解释法和替代法。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促进国际交流理解的一种手段,它作为一种跨文化的语言交际活动,不仅仅是语言信息的转化过程,更是一种文化传播活动.文化差异的因素对翻译的影响不可低估.本文从词汇、思维方式、地理环境、宗教信仰与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分析了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活动,其最终目的是通过一种语言传达另一种语言的文化信息。中西思维方式是中西方文化最根本的差异。译者需要首先了解英汉文化差异,对英汉两种文化深入了解,翻译时灵活运用翻译方法有意识地处理文化词汇的翻译,实现英汉文化间沟通交流的目的。本文以曹禺著《雷雨》及王佐良和巴恩斯的英译文本为材料,从文化视角分析其中文化词汇的英译方法。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语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英汉两种语言有着极其丰富的带有文化内涵的动物词汇,但由于两大民族不同的历史、传统、习俗,以及不同的思维方式等,经过历史积淀而成的这些动物词汇,在文化内涵上虽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仍存在很多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遇到有关动物词汇时,就需要我们了解相应的文化内涵并采取适当的翻译技巧来处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过程,更是一种文化转化过程。众所周知,词汇是语言的核心。词汇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文化的发展过程。翻译是两种不同语言文化的交流。思维模式,社会文化,宗教,文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是词汇翻译中主要的文化因素。为了做好翻译,译者在翻译时应当注意这些文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佘梦瑶 《中学生英语》2013,(10):121-122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意义的交流必须通过语言来实现,这种语言转化成目标语言不是生硬的,而应该结合一定的情景语境实现译文与原文的"动态对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翻译过程中要达到的"功能对等"。本文将从情景语境谈起,通过对廖美珍教授翻译的杰克·伦敦小说《在亚当之前》的原文和译文语言进行对比分析,围绕词汇、句法、篇章、文体四个方面来探讨该译作是如何实现功能对等的。  相似文献   

12.
在英汉两种文化中,动物词汇的文化意义有三种不同的对应关系:指称意义相同,文化意义不同:指称意义相同,文化意义只在一种语言中存在;指称意义相同,文化意义相似或相同。根据以上不同的对应关系及相关翻译原则,在翻译含有动物词汇的英汉短语时应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如直译法,形象替换法及意译法。  相似文献   

13.
由于历史、地理和文化诸方面的差异,各国的语言必然会有不同的词汇系统。这些词汇系统有相同的部分,与此同时又有不同的部分。翻译是一种实践活动,翻译实践要想得到好的效果,必须对两种语言进  相似文献   

14.
语言反映文化,它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不同文化交流的工具。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英两种语言赋予其词汇以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以及不同的联想意义,本文以英汉词汇中的动物词汇、植物词汇、颜色词汇为例浅析其联想意义的差异,并简要探析这些词汇的联想意义在商业品牌和文学作品翻译中应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英、汉语言中,动物词汇常发生语义重叠现象,即词汇对应关系。但是,由于英、汉两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对同一动物词产生不同的联想而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因此,英、汉两种语言中,通常会出现一种动物的概念意义完全相同,其文化内涵却有明显差异、相互矛盾甚至意义相反的情况。因此,英、汉语翻译中,应该充分考虑动物词汇的概念意义与文化意义的异同,以便正确传译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语言的翻译实质上是文化的翻译。然而,文化的差异与冲突给翻译这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带来了障碍。词汇是语言中最敏感的部分,许多词语常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来说,由于缺乏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很难理解、翻译这些词语。因此,文化负载词汇就成为理解与翻译的关键。本文以“中国龙”译名所引发的争论为切入点,旨在从翻译的“文化转向”和“目的论”的角度出发,探讨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原则与策略。笔者提出归化和异化策略都适用于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而这两者之间的选择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翻译是不同语言问的一种转换活动,这种活动不仅涉及语言,也涉及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由此可见,翻译也是一种跨文化交流.如果没有足够的跨文化意识,就无法翻译出语言的真正含义,翻译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文章提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应当以中国文化为出发点,尊重外国文化,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在翻译实践中,可以通过比较英汉在词汇、习语、句子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翻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可以加深学生对两种语言和文化的理解与掌握,最终提高他们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一、翻译中的文化空缺现象(一)文化空缺现象空缺现象是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由美国语言学家霍凯特发现的,他在对比两种语言的语法模式中提出了random holes in patterns(偶然的缺口)的概念。前苏联翻译理论家巴尔胡达罗夫在对比不同语言词汇时,采用了"无等值词汇"的术  相似文献   

19.
在大自然界中,动物是人类长期依存的伙伴。人类语言中存在着丰富的动物词语。由于各民族文化差异,不同语言中的动物词语折射出不同的文化内涵。以英汉动物词汇为例,从对应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相同、对应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相异、不同动物词语对应相同的文化内涵义以及对应词汇只在一语中有文化内涵这四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探讨不同情况下应采取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由于历史、地理和文化诸方面的差异,各国的语言必然会有不同的词汇系统。这些词汇系统有相同的部分,与此同时又有不同的部分。翻译是一种实践活动,翻译实践要想得到好的效果,必须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各自的特点,将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表达出来。英汉两种语言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