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最先进的革命政党,促成了国共两党的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组织和领导抗日武装力量挺进敌后,建立了大批抗日根据地,把解放区战场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中立下了丰功伟绩。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全民抗战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国共两党曾有过两次合作。尽管由于帝国主义的干涉,国民党内的反动势力的破坏,也有两次破裂,但无论哪一次合作对社会的发展,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都起了积极作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捐弃前嫌,审时度势,从提出“抗日反蒋”到“联蒋抗日”,转变策略,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建立了广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经验黄昌西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一次全民族抗战。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是全民族团结抗日的核心。没有第二次国共合作,就没有全民族的团结抗日,也就不会有抗日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都广泛参加的统一战线。由于参加统一战线的社会阶级的广泛和成分的复杂,就决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和斗争。为维护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我党制定出正确的策略方针。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日根据地政权与形式上统治全国的国民党中央政权并存。本文对两个政权的关系及其对祖国统一的启示作了论述,从而证明了“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最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6.
1927—1937年,国共两党进行了长达10年的内战。“七·七事变”以后,面对日寇妄图灭亡中国的咄咄逼人之势,由于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导和经过大量艰苦的统战工作,再加上全国各界群众抗战热情的高涨,从而促进了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而国共两党也开始了第二次合...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宋庆龄始终以民族解放大局为重,她较早地提出了建立"反日统一战线"的思想,并努力促成了国共两党的联合抗日.她积极响应中共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坚持团结、进步、抗日的旗帜,反对分裂、倒退、投降的逆流,义无反顾地全力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斗争,为建立、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而独特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8.
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抗日战争部分内容已作了修订,1987年春季开始使用。这次修订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一反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一次全民族的抗战。这次修改后的教材,主要对国民党政府的抗战,作了适当补充和调整。  相似文献   

9.
江桥抗战前中国共产党已经在齐齐哈尔地区成立了组织,江桥战役中,共产党组织、宣传反对日本入侵,拥护马占山抗战到底,对江桥抗战起着鼓舞和推动作用.江桥抗战,是中国共产党号召民族抗日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初步尝试,开创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先例,为以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奠定了基础.江桥抗战的伟大战绩与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组织群众等基础工作是分不开的,中国共产党在江桥抗战中的历史作用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在这场关系国家存亡的反侵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以其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坚韧的牺牲精神,以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战略方针,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正是由于全民族的发动,人民战争的广泛开展和国共两党共赴国难,使抗日战争成为中国一百多年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  相似文献   

11.
试论抗战初期○的国共合作●曾桂林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至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是抗日战争的初期阶段,也称之为战略防御阶段。在此期间,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中国建立了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在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共同纲领,这就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三民主义,即对外独立解放的民族主义;对内民主自由的民权主义;增进人民幸福的民生主义.理由:(1)国民党坚持以三民主义为抗战建国的最高纲领.(2)中国共产党愿以三民主义为基础,与国民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团结抗日.(3)抗日战争的实践进程也表明,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共同的指导思想,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与纲领.[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统分析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的两面政策,即既有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日的一面,又有与日妥协反共反人民的一面。这种两面政策贯穿于整个抗日战争的始终,只是其重点随着形势的变化而演变。明确这一问题,便能较正确地把握国共两党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长征是抗战由局部演变为全国性的奠基石。它促使中国共产党政治上的进步和成熟,实现“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推动国共两党内外政策由分歧趋向统一,使“九.一八”事变以来的国内政治局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抗日战争指明了全民族抗战的正确方向。长征中焕发出的伟大民族精神将是我们取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5.
半个世纪前,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英勇地抗击日本侵略军并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在这场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抗日前线,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6.
1937年至1945年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结束了国共两党的十年分裂.出现了两党团结抗日的新局面.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主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实施了正确的统一战线政策.然而.“七七”事变前后国民党政策的转变,应该说也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九一八”事变、尤其是华北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扩大,日益严重地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地位,致使民族资产阶级的反蒋抗日倾向发展起来,国民党内部要求抗日的势力也逐渐兴起.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制定和执行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正确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革命自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就抗日战争整个过程来看,自始至终贯穿着国共两党的合作、斗争、对抗、分裂等一系列矛盾,本文试就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及其相互关系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 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形成,是由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特点和多方面历史条件决定的。自从日本侵略的魔爪伸向中国大地,中国共产党就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不懈的做出努力。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民党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当局由其中央通讯社正式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由于存在着巨大的阶级差别,以蒋介石为首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始终实行两面政策,即一面坚持抗日,一面又实行“溶共”、“防并”和反共的政策,国民党政策的这种两面性是抗战时期影响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我党根据抗日战争的长期性,从抗战一开始,就制定了与国民党长期合作的方针,即由合作抗日发展到合作建国,并且规定了两党长期合作的基本政策是“互助互让”。在八年抗战中,我党始终贯彻执行了这一方针,…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正如胡耀邦同志在首都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大会上所指出的:“在历史上,国共两党已经有过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实现了北伐与抗日大业,有力地促进了我们民族的进步”。研究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作用及其经验教训,对发扬爱国主义,促进第三次国共合作、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团结一致进行的一次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在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在合作抗日中,党和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策略思想,这就是“依靠群众,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我党正是依据这一策略思想,利用亲英美派的蒋介石统治集团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提出了“拥蒋抗日”的策略口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