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董乃斌致力于李商隐研究多年,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绩,其代表作《李商隐传》和《李商隐的心灵世界》,共同构成其李商隐研究的完整体系。前者历叙李商隐的生平遭遇,后者致力于李商隐心灵世界的开拓,两书在重出互见的同时,又勾勒出作者治学研究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
在李商隐的仕宦生涯中,有一段在桂林将近一年的幕僚生活。这段经历在李商隐整个生命历程乃至仕途奔波中,所占的时间比重相当小,但却是李商隐整个政治生涯中举足轻重的一段经历,也是李商隐诗歌创作的丰收期和又一个高潮期。李商隐诗歌的伤感风格,也是从这段经历后开始走向最终的成熟的。  相似文献   

3.
域外视角下的李商隐研究或是李商隐的域外传播与接受研究是学界关注不够的角落,本文探讨了朝鲜诗家对李商隐诗中名物进行的评注式批评,分别从动物、植物、景物三类进行研究,探索朝鲜诗家对李商隐诗歌的评注,以期对域外视角下的李商隐诗歌研究做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晚唐诗人李商隐以写情闻名于世,一千多年来,关于李商隐诗歌的接受和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晚唐到明末;明末到1978年;1979年至今。李商隐诗歌研究存在着六个障碍。研究李商隐贵在“原”商隐诗歌之“始”。  相似文献   

5.
李商隐一生的荣辱成败与令狐绹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对于他两人的关系, 学界绝大多数论者都认为令狐绹以李商隐依附李党为背恩忘主, 对其打击压制无遗力, 对造成李商隐的人生悲剧起到重要作用。从他两人交往的忠实和诗文, 结合晚唐的幕府文化考察可见, 李商隐的人生悲剧主要是由他自己的政治立场和行为言论造成的, 而令狐绹对李商隐长期以来一直都有力所能及的帮助、照拂。设若没有令狐绹, 李商隐的人生殆将更加艰危、悲惨。  相似文献   

6.
自柳宗元至李商隐,"四六"名称初步确立。李商隐《樊南四六》对"四六"名称的确定,既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骈文的认识,也体现了李商隐融合骈散的意图。李商隐"四六"名称的确定在骈文学史上有着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唐代著名诗人、骈文家李商隐曾在桂州幕府生活近一年,今存桂幕期间创作的诗歌约40 首、骈文也有数十篇.桂幕时期是其诗歌创作和骈文创作的重要时期之一.关于李商隐在桂林的居所遗址,尚未有人探讨.如果能明确知道李商隐在桂林的居所遗址,对于更好地理解李商隐桂幕时期的文学,乃至于对于今后建立李商隐纪念馆选址是有帮助的. 据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所附<李商隐年表>,李商隐36岁那年,桂管观察使郑亚辟李商隐入幕,为支使兼掌书记.大中元年(847)三月初七,李商隐随郑亚离京赴桂州,途经江陵,四月抵潭州,六月初抵桂林(吴在庆、傅璇琮撰<唐五代文学编年史*晚唐卷>认为是五月抵桂州).本年冬奉郑亚之命往使荆南节度使郑肃.第二年正月自江陵归桂林.随后摄守昭平郡(当为昭州).二月,郑亚贬循州,商隐于三四月间离桂北归.  相似文献   

8.
千百年来,李商隐的无题诗折磨了无数似懂非懂的读者,想真正读懂李商隐的无题诗,似乎遥不可及。作者认为李商隐无题诗的阅读障碍无非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作品内涵的繁复和作品表达方式的隐晦,这一切都缘于李商隐那颗异乎寻常的敏感、深邃、复杂而独特的心灵。  相似文献   

9.
意象在文学中就是指作品中人或者事物的形象,李商隐的诗歌用典精妙意象众多,笔者选择贾谊意象这个写的人较少的意象,是因为这个意象贯穿李商隐的一生,不管是文韬武略的贾谊意象,还是壮志未酬的贾谊意象,亦或迷茫不解的贾谊意象,都是李商隐不得志人生的反映,贾谊意象寄予了李商隐深深的期望,还有不得志时的自我安慰,研究贾谊意象使我们更深入的理解李商隐的人生.  相似文献   

10.
李商隐作为晚唐大家,无题诗是他独创的抒情诗体,文章以李商隐无题诗歌审美意象中的心象融铸物象的凄美和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朦胧作为研究李商隐无题诗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和切入点,力求一个深入的解析,为李商隐无题诗的研究提供更为深广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樊南文集补编》所收《修华岳庙记》,虽历来注家多怀疑非李商隐文,却无史料可证实。从《修华岳庙记》文中出现之人名、人物在生活时代上的重合以及“阐皇风于五叶”所透露的信息来看,《修华岳庙记》文应为北魏文成帝太安年间作品。  相似文献   

12.
四皓墓是陕西商洛市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当地政府和旅游相关部门对四皓墓及其碑林园的旅游开发活动方兴未艾.在开发过程中,我们认为,要以四皓墓的文化内涵为基础,发掘其所蕴涵的潜在旅游效益,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和“无旅不优”的观念,积极利用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带动区域旅游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李商隐一生多难,遭遇不幸使其表达思想时采用隐晦的手法,艺术方式也趋于深微化,诗歌题材与所用手法丰富多彩且比较难懂,他最重要的诗歌题材是政治诗、咏史诗、咏物诗、爱情诗和感怀诗。  相似文献   

14.
李商隐是晚唐一代最具个性的诗人,他一改元白诗派平实粗俗、韩孟诗派奇异诡谲的诗风,开创了凄美浑融、瑰丽沉绝的诗歌风貌。他善于将外在的物象融入到自己的心灵世界里,创造一种朦胧飘渺的意境,并以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觉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时世之怨,在一定层面上赋予了这些意象特定的人生哲理和宇宙时空感悟,月亮意象在这其中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5.
杜牧和李商隐是晚唐咏史诗人最杰出的代表,他们均有明确的创作意图和艺术追求,其表现手法有同有异,对咏史诗的贡献在不同方面各有所得。杜牧和李商隐以自觉的创作意识与多方面的艺术探索,丰富了咏史诗的题材及表现手法,成为晚唐咏史诗的集大成者。他们的创作承前启后,在咏史诗的发展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李商隐之感伤诗是中国诗歌总集中的珍品。透过其作品总能品触到他感伤的心绪,仿佛在浅唱低吟中诉说着对人情冷暖的幽思。他的感伤诗歌具有乱世忧吟、清丽唯美,意蕴含蓄、主题朦胧,意象斑斓、梦幻生动,感性知性、大放光彩等四大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17.
对李商隐已佚类书<金钥>作了详赡考述.通过钩稽宋人相关目录志与著述材料可以推知<金钥>是一部关于词语典故方面的类书,专为写作骈文而用.其基本内容是取前人四六成语分门别类加以编排.<金钥>与李商隐诗文用典的精妙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晚唐诗人李商隐在诗歌创作方面能取得如此突出的成就,离不开他对庾信诗赋的颇多接受,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1.李商隐承传了庾信自慨身世、伤春悲秋、忧国伤时等"以悲为美"的审美经验和书写精神,奠定了其诗歌"感伤化"写作的基调。2.李商隐主要接受了庾信"使事用典"、"意象开掘"、"骈赋化"写作等技法,诗歌显得"俪偶"、"丽密"、"绮丽风华"、"绵邈精工"。  相似文献   

19.
李商隐诗歌因其诗风诗境和抒发的思想情感的独特性,形成了古典文学研究中少有的李商隐现象。刘学锴、余恕诚编撰的《李商隐诗歌集解》对李商隐的诗歌进行了成功的解读,成就巨大。该著作所蕴含的注释思想主要有:第一,诗文史整体通观,知人论世;第二,以意逆志,历史还原中以人为本;第三,高屋建瓴,融通各种分歧见解;第四,基于时代,提升诗歌思想艺术境界;第五,面向读者,兼顾普及与提高。这五个方面形成一个严密的系统,通过注释者辛勤而创造性的工作,沟通了作者、文本和一般读者,连接起了历史和现实,并向未来进一步开放,最终实现了注释的目的和文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李商隐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他的无题诗在文学史上影响很大。李商隐的无题诗具有独特的情感品质,此类诗中所流露的“温柔敦厚”的心性和“忠爱缠绵”的情感态度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