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对法国图书而言,确实是个好年头.除了5月份销售额比2003年下降7.5%、10月份销售额同比下降0.5%和12月份同比下降1%(主要是因为缺少像2003年<哈利·波特>那样的畅销书)以外,2004年全年图书销售额都有所增加.它没有满足于在5月底1%的增长,6月份是法国图书销售实现增长的标志性月份,此后图书销售一路飙升,在9月和10月销售额增长达到4%,从而使全年的增长达到3%.  相似文献   

2.
2000年<哈利·波特>在台湾掀起一阵奇幻文学风潮,让台湾出版商开始注意到这块市场,纷纷开始引进此类作品,包括<魔戒>系列、<向达伦大冒险>及近期皇冠出版社推出的<安格思>系列等.<哈利·波特>第6集中文版10月初上市,届时势必又会带来新的讨论话题.  相似文献   

3.
就像许多时尚一样,畅销书现在已经成了读者的一道大餐.记得前一阵子,我就看到不少少男少女坐在肯德基店里,一边喝冰镇可乐,一边津津有味地翻着<哈利·波特>.后来有同事对我说,现在白领青年也爱看这书了,他们进出酒吧或时装店时,总忘不了在胳窝下夹着本<哈利·波特>,而以前则是<新概念英语>.  相似文献   

4.
现在在任何网站中只要在搜索栏中键入"畅销书"三个字,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就会查询到上千个有关信息.令人惊讶的是在任何畅销书排行榜中都可以看到一本叫做<哈利·波特>的儿童小说.为什么一本儿童小说有如此强劲的势头?带着这个疑问我进入了"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  相似文献   

5.
我们仔细观察一些书业快讯,从中不难看出几分端倪: "<集结号>原作者推新作<突转>"、"<大校的女儿>渝热销空运补货供签售",等等.还有在2007年"十一月全国优秀畅销书排行榜"的总榜前二十名中,有三本"哈利·波特系列",还有于丹的<于丹〈论语〉心得>、易中天的<品三国>,以及张爱玲的<色·戒>.  相似文献   

6.
庄电一 《今传媒》2007,(2):54-55
2006年11月7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我采写的长篇通讯<"马铃薯博士"的马铃薯"情结">.这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并不认为,这篇通讯就算写得好了;这篇通讯,也不是我自己最满意的一篇.  相似文献   

7.
2004年是一个大选之年,在媒体密切关注着鹰派和鸽派政治权威的同时,围绕着国内政治及伊拉克战争的争吵也使出版界诞生了一本又一本的新书.过去,资深的政治家著书所产生的影响不亚于一部新的<哈利·波特>的诞生,然而正如许多总统的回忆录一样,对于比尔·克林顿的<我的生活>(诺夫出版社,Knopf),人们更多的仅是购买而不是阅读.如果说人们在2004年读过一本有关政治的书,那毫无疑问这本书应该是<美国:公民的民主消极行为指南>(华纳书业,Warner).人们普遍认为,这本由几个极具幽默感的作者合著的图书,是2004年的"年度好书".但从销售业绩上看,尽管<美国:公民的民主消极行为指南>长期占据非小说排行榜的榜首,但若与华理克的<标竿人生>(The Purpose-Driven Life)相比就显得相形见绌了,后者两年之内销售了2000万册.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出版市场上屡现诸如<哈利·波特>(人民文学出版社)、<细节决定成败>(新华出版社)、<水煮三国>(中信出版社)、<狼图腾>(长江文艺出版社)等发行量动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连续数月雄踞图书销售排行榜前列的书籍,发行量远远超出国内出版界公认的畅销书的标准.这些书籍为什么会畅销,其中有没有特点可循呢?只要我们分析这些畅销书的策划、营销过程,就可以发现畅销书的运作普遍有四大共性.  相似文献   

9.
叶凯 《编辑学刊》2006,(3):26-27
21世纪,对于商业财经类杂志而言,目前的市场状况还停留在群"熊"割据的春秋战国时代.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商业财经类杂志有近800种,在上海发行的就有300多种,处于一线位置的主要是<理财周刊>、<证券市场周刊>、<环球企业家>、<商务周刊>、<商业周刊>、<财富>、<环球财经>等20来种.虽然杂志种类很多,但是却没有一个能够成为公认的老大,或者说,没有形成品牌杂志,而且目标受众基本上还是以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来看待它们.从业绩与品牌资产方面来讲,这些杂志都没有得到读者的品牌认可.即使是国外的著名杂志--比如<福布斯>、<哈佛商业评论>等,在落地中国之后,同样面临着水土不服、消费者不买账的尴尬情况.所以纵观整个市场,中国的白领中坚力量还是缺乏一本必读的商业财经杂志.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是热闹的一年,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读<论语>出心得,"床前明月光,我叫郭德纲"演绎另类相声,<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掀起恶搞狂潮,<武林外传>台词的流行,狂热的德国世界杯,话剧<暗恋桃花源>的盛装出场,<雷雨>电影版<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热映……2006年,大众文化更加大众化,小众文化开始大众化.  相似文献   

11.
解读《哈利&#183;波特》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析<哈利·波特>这一系列图书获得巨大成功的营销策略,产品延伸所带来的品牌增值和巨大收益.  相似文献   

12.
解析<哈利·波特>这一系列图书获得巨大成功的营销策略,产品延伸所带来的品牌增值和巨大收益.  相似文献   

13.
年初以来,浙江少儿出版社版13本一套的<冒险小虎队>在广大少年儿童中不胫而走,争相传阅,短短半年就热销6万套,近80万册,在众多的少儿读物中脱颖而出.其虎虎生气、勃勃生机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不由得令人刮目相看.与其他两套当下正在畅销的魔幻儿童文学图书相比,如果说<哈利·波特>的市场火爆是由于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成功策划所致,<鸡皮疙瘩>是接力出版社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引发了市场疾风暴雨式的需求,那么未做任何宣传的<冒险小虎队>则实实在在靠的是图书本身的巨大磁性征服了广大少年儿童,像绵绵细雨的滋润,悄然而迅速地扩大着市场,给我国的少儿图书市场增加了一个新的亮点.  相似文献   

14.
继<哈利·波特>系列图书风靡美国之后,美国首屈一指的儿童出版商学乐出版公司(Scholastic)又推出了一套全新的儿童神秘读物<39条线索>(The 39Clues),成为美国儿童图书出版市场探索的领先者.从目前来看,这个项目在选题、作者、营销方式等方面部做了大胆的尝试,代表着美国儿童出版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
我国<广告法>在1995年2月1日开始实施,但是违法广告频频出现,基本没有得到严厉的处罚,这部法律多少有些形同虚设.2006年,新闻出版总署又下发了<关于禁止报刊刊载部分类型广告的通知>,用于规约我国的广告市场环境和媒介环境.然而,各类违法违规的广告依然大行其道,一次次冲破法律法规的底线.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儿童图书市场由于"洋图书"的引进而风生水起,惊险、魔幻、神秘等类图书的阅读潮流顺势而生.尤其去年,"洋图书"竞长久盘桓儿童图书畅销榜榜首,引起人们的关注,不少人惊呼:儿童图书领域"狼来了".确实,继前几年<哈利·波特>登陆中国后,<鸡皮疙瘩>系列、<冒险小虎队>以及<魔眼少女佩吉·苏>等也纷纷在我国儿童图书市场掀起狂澜.这些引进版儿童书动辄以十万、百万计的销量,在书市大出风头.  相似文献   

17.
大多数美国印刷商对2004年一年的业务状况所持态度都是"很艰难"、"一般般",或是"本来是可以更好的"等等灰色言论,但同时却对2005年寄予了保守的乐观态度.美国印刷商在2004年的日子并不好过,教育类的印刷商业绩还算不错.而大众图书印刷商现在正在祈祷2005年的<哈利·波特>能为他们带来好运.2004年,美国印刷商们时常是为了一个定单全力以赴.  相似文献   

18.
2006年9月天下霸唱的<鬼吹灯>出版后红遍两岸三地,其随后出版的<盗墓笔记>比<鬼吹灯>多了很多古灵精怪的东西,这些古灵精怪的东西出场只为引起一时的紧张刺激,完了便一鞠躬下台,作者也没有多描述它们的出身来历,如今台湾繁体版<盗墓笔记>也已出版,但价格不菲.港台读者普遍觉得花钱买书事小,买回后发现不好看,如何安置书本事大.  相似文献   

19.
近日读到<出版参考>2006年1月下旬刊卫山先生的文章:<出版集团,出版是根>,又读到复旦大学出版社社长贺圣遂的<他山之石犹可鉴>、<出版界也要摒弃GDP迷信>,油然产生了一种久别重逢的惊喜.首先是一种久违了的直面现实的勇气,其次是一种久缺了的直指问题的锐气.  相似文献   

20.
2006年,"中华书局"和"于丹"成为出版界两个炙手可热的名字.前者,发货码洋从2004年的8000多万元增长到了2006年的1.8亿元,全国总体市场占有率的排名从2003年的141名上升到了2006年的35名;后者,在<于丹〈论语〉心得>一书签售首日,9个小时之内签售10200本,到目前为止,这本传统文化书籍销售量已达到400万册,评委给出的评语是"读<论语>谈心得,儒家经典让女教授火了一把".凭借<于丹〈论语〉心得>及此前的<正说清朝十二帝>等系列图书,中华书局在全国图书市场的占有率排名,从2003年的第141名跃升至2007年的第三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