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元弱酸(H_2CO_3、H_2S、H_2SO_3、H_3PO_4等)与碱反应能形成多种盐(正盐与酸式盐)。在每一反应中,究竟生成何种盐,取决于各反应物物质的量的比值,解决这类问题,如果按每一个具体反应进行分步讨论,是很繁杂的。我认为运用物质的量守恒求解比较方便。 ” 一、H_2CO_3与一元碱(KOH、NaOH、NH_3·H_2O等)的成盐 例1.用1升1.0 mol/LNaOH溶液吸收0.8molCO_2,所得溶液中CO_3~(2-)、HCO_3~-的物质  相似文献   

2.
实验证明,少数溶解度较大的氢氧化物如Mg(OH)_2、Mn(OH)_2等,既能溶于酸如盐酸、硝酸等,其反应为: Mg(OH)_2+2H~+=Mg~(2+)+2H_2O也能溶于铵盐如NH_4Cl、NH_4AC、NH_4HCO_3等。而溶解度较小的氢氧化物如Fe(0H)_3、Al(OH)_3等则难溶于铵盐,只溶于酸中。对于Mg(OH)_2溶于铵盐如NH_4Cl的原因,有人认为是由于NH_4Cl水解: NH_4~++H2ONH_3+H_3O~+水解生成的H~+再与Mg(OH)_2作用,而使  相似文献   

3.
例题 3.3gCO_2通入含有3.7gCa(OH)_2的澄清石灰水中(假设全部反应),可得沉淀多少g? 分析 该题涉及两个反应:Ca(OH)_2 CO_2=CaCO_3 H_2O,CaCO_3 CO_2 H_2O=  相似文献   

4.
1.常见不共存离子及产物特征(1)H~+(酸)+OH~-→H_2O; (2)H~+(酸)+CO_3~(2-)→CO_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NH_4~++OH~-(碱)→NH_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  相似文献   

5.
学生对双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是先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再改写为离子方程式.例如,分别将下列两组溶液混和,写出有关离子方程式.1.硫酸铝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和;2.氯化铁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和. 1.Al_2(SO_4)_3+6NaHCO_3=2Al(OH)↓3_+6CO_2↑+3Na_2SO_4Al~(3+)+3HCO_3~-=Al(OH)_3↓+3 CO_2↑ 2.2 FeCl_3+3 Na_2CO_3+3H_2O=2Fe(OH)_3↓+3CO_2↑+6 NaCl2 Fe~(3+)+3CO_3~(2-)+3H_2O=2 Fe(OH)_3↓+3CO_2↑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此方法存在两点不足:其一,化学方程式不易配平;其二,“水”在方程式中的位置不好处理,什么情况下写,什么情况下不写,不易抓住规律.  相似文献   

6.
《高中生》2007,(24)
热点内容,常考常新例1 (第9题)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过量的SO_2通入NaOH溶液中:SO_2 2OH~-=SO_3~(2-) H_2O B.Fe(NO_3)_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2Fe~(3 ) 2I~-=2Fe~(2 ) I_2 C.NaNO_2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_4溶液:2MnO_4~- 5NO_2~- 6H~ =2Mn~(2 ) 5NO_3~- 3H_2O D.NaHCO_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_2溶液:2HCO_3~- Ba~(2 ) 2OH~-=BaCO_3↓ 2H_2O CO_3~(2-)分析过量SO_2通入NaOH溶液中生成HSO_3~-离子;Fe(NO_3)_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不仅Fe~(3 )能氧化I~-,NO_3~-离子在酸性条件下,也能氧化I~-;NaHCO_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_2溶液,HCO_3~-与OH~-完全反应掉,生成的CO_3~(2-)又全部转化为BaCO_3沉淀,溶液中不可能有CO_3~(2-)存在。因此,选项A、B、D不正确。  相似文献   

7.
一、酸碱质子理论简述酸碱质子理论其定义为: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阳离子、阴离子或分子)称为质子酸;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离子、阴离子或分子),称为质子碱.如H_(2)SO_(4)、HCl、CH_(3)COOH、H_(2)CO_(3)、H_(2)C_(2)O_(4)、NH_(4)^(+)等都是酸;NaOH、Ba...  相似文献   

8.
一、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常见的弱酸H_2SO_3、H_3PO_4、HF、HNO_2、HCOOH、CH_3COOH、H_2CO_3、H_2S、HCN、H_2SiO_3、C_6H_5OH、HClO、HAlO_2及对应的阴离子,常见的弱碱NH_3·H_2O、难溶性碱及对应的阳离子,溶解性表。  相似文献   

9.
FeCl_3和Na_2CO_3反应的产物书本上一直持有两种书写形式,第一种:生成沉淀2Fe~(3+)+3CO_3~(2-)=Fe_2(CO_3)_3↓,第二种:双水解2Fe~(3+)+3CO_3~(2-)+3H_2O=2Fe(OH)_3(胶体)+3CO_2↑。高一化学课本中“酸、碱、盐溶解性表”注明“不”,意思是沉淀,应该写成第一种形式。但是许多书上指出第一种形式是错误的;应该写成第二种双水解形式。那么正确的是哪一种呢?  相似文献   

10.
1 酸碱滴定法1.1 水溶液中酸碱平衡及氢离子浓度的计算1.1.1 从“质子理论”出发会判断酸、碱和两性物质例1 指出下列物质是酸?是碱?还是两性物质?NaAc,NH_4Cl,NaH_2PO_4,NaCN,H_2O,HCOOH解 NH_4Cl、HCOOH 是酸(能给出质子)NaAc、NaCN 是碱(能接受质子)NaH_2PO_4、H_2O 是两性物质(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1.1.2 会判断共轭酸碱对并对其 K_a、K_b 值进行计算例2 写出 H_2PO_4~-、H_2O、HCO_3~-、H_2S 等物质的  相似文献   

11.
一、基本反应原理CO_2与NaOH的反应,实质上就是碳酸(H_2CO_3)与NaOH的反应。当n(CO_2):n(NaOH)≤1:2时,发生反应①CO_2 2 NaOH=Na_2CO_3 H_2O,溶液中的溶质为Na_2CO_3和NaOH,或只有Na_2CO_3;再向其中通入CO_2,则发生反应②Na_2CO_3 CO_2 H_2O=2 NaHCO_3;①②为连续的两个反应,可叠加得反应③CO_2 NaOH=NaHCO_3。即当n(CO_2):n(NaOH)≥1:1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NaHCO_3;当1:2相似文献   

12.
1.“绿色化学”是指从技术、经济上设计可行的化学反应,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负作用。下列化学反应,不符合绿色化学概念的是A.消除硫酸厂尾气排放SO_2 NH_3 H_2O=(NH_4)_2SO_3 B.消除制硝酸工业尾气的氮氧化物污染NO_2 NO NaOH=2NaNO_2 H_2OC.制CuSO_4:Cu 2H_2SO_4(浓)  相似文献   

13.
推断题要求综合能力高。但是初中涉及到的物质种类不是很多且比较典型,所以解答推断题首先要对教材中重点学习的物质做到心中有数.如重点学习的单质有:O_2、H_2、C、Fe;重点学习的氧化物有:H_2O、CO_2、CO、CaO、Fe_2O_3、CuO;重点学习的酸是盐酸和硫酸;重点学习的碱是NaOH和Ca(OH)2;重点学习的盐是NaCI、Na=CO_3、CaCO_3、NaHCO_3.  相似文献   

14.
强酸组成的铵盐,其氮含量的测定一般采用甲醛法。该法是基于组成铵盐的NH_4~ 与甲醛反应生成质子化的六次甲基四胺((CH_2)_6NH~ ,Ka=7.1×10~(-6))和H~ ; 4NH_4~ 6HCHO=(CH_2)_6NH~ 3H~ 6H_2O然后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反应是:  相似文献   

15.
化学实验中凡是用到硫黄的实验,特别是做过弹性硫的实验以后,凝有硫的试管等较难洗净。这里介绍一种既节约又实用的方法。 把凝有硫的试管放在浓石灰水里煮沸,硫和Ca(OH)_2发生反应,生成能溶于水的多硫化钙(如CaS_4和CaS_5)和硫代硫酸钙CaS_2O_3,因此能将硫除去。这里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3Ca(OH)_2+10S=2CaS_4+CaS_2O_3+3H_2O 3Ca(OH)_2十12S=2CaS_5十CaS_2O_8+3H_2O  相似文献   

16.
初中化学总复习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学观念的更新,对化学总复习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下面具体地谈谈几个应重视的问题。一、依据大纲,指导方法要以全日制中学化学教学大纲、现行课本以及天津市教研室制定的“关于初三化学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重视对学生复习方法的指导,特别是要指导学生怎样抓学习规律。例如,以复分解反应的规律及其发生的条件为例,在总复习时可引导学生总结出以下规律: 例: 1.CaCO_3 2HCl=CaCl_2 H_2O CO_2↑ 2.Cu(OH)_2 2HCl=CuCl_2 2H_2O 3.CuSO_4 2NaOH=Cu(OH)_2↓ Na_2SO_4 4.AgNO_3 NaCl=AgCl↓ NaNO_3 在复习时,为了掌握复分解反应,不但要求学生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记住复分解反应规律和  相似文献   

17.
按金属活动顺序表,Na与CuSO_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析出单质铜。但事实并非如此,而按下列进行反应: 2Na+2H_2O=2NaOH+H_2↑ 2NaOH+CuSO_4=Cu(OH)_2↓+Na_2SO_4对此现象的解释,把听到的和资料上看到的归纳为三种: “水的浓度比CuSO_4大;” “钠跟水的接触面大;” “在水溶液中的Cu~(2+)离子已形成蓝色的水合络离子[Cu(H_2O)_6]~(2+),是变形的八面体结构(如右图)。CU~(2+)离子居中心,隐蔽性大,较稳定,金属  相似文献   

18.
NH_3和H_2S在常温压下可生成白色固体NH_4HS和浅黄色(NH_4)_2S,控制NH_3和H_2S的比例使产物为NH_4HS,NH_4HS不稳定极易完全分解。根据这一性质,在一定压强下使无色气体NH_3和H_2S化合生成白色固体NH_4HS,减小压强,又可使NH_4HS完全分解为NH_3和H_2S。  相似文献   

19.
题目:将5M的氨水与2M的磷酸溶液各50毫升混和反应,问能生成(NH_4)_3PO_4多少克? 甲解:已知:NH_3=5×0.05=0.25(摩尔) H_3PO_4=2×0.05=0.1(摩尔) 设0.25摩尔NH_3完全反应,需要x摩尔H_3PO_4。混和反应后可生成(NH_4)_3PO_4y克。 3NH_3+H_3PO_4=(NH_4)_3PO_4 3摩尔 1摩尔 149克 0.25摩尔 x摩尔 y克 x=0.25×1/3=0.083(摩尔)<0.1摩尔  相似文献   

20.
磷酸是中强酸,氨水是弱碱,二者组成的盐——磷酸铵的水溶液,有些书本认为是显酸性的,我认为是不对的。因为,他只注意了磷酸是一种中强酸的一面,而忽视了它是三元酸的一面。磷酸根离子也能够水解,而它的水解又主要取决于第一级水解。那么,(NH_4)_3PO_4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NH_4~ PO_4~(3-) H_2O(?)NH_3·H_2O HPO_4~(2-)。水解得到的是弱碱NH_3·H_2O和弱酸HPO_4~(2-),而不是NH_3·H_2O和H_3PO_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