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定量分析化学的重点是滴定分析法,即以酸碱反应、络合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滴定分析法有直接滴定,间接滴定,返滴定和置换滴定等四种方式。1 酸碱滴定法:酸碱质子理论的要点,会判断什么是酸,什么是碱,什么是两性物质。例1 判断下列物质是酸?是碱?还是两性物质?H_2O,NH_4Cl,H_2PO_4~-,HS~-、OH~-、H_3O~ 、Ac~-。解能给出质子的物质是酸。H_3O~ ,HH_4Cl 均是  相似文献   

2.
酸碱滴定和络合滴定均为滴定分析法。它们有许多共性,又各有其特点。 一、通过酸碱滴定和络合滴定的对比,掌握滴定分析的一般原理和步骤 二、酸碱滴定和络合滴定各自的特点及应该掌握的重点问题 酸碱滴定 1.质子化酸碱理论 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均称为酸,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均称为碱。这里要注意共扼酸碱对的概念。 对于多元弱酸(碱)的两性物质来说,要注意找准它们对应的共扼酸碱关系和酸碱离解常数。例如H_2PO_4~-是两性物质,它作为酸,其共扼碱是HPO_4~(2-),而作为碱,其共扼酸是H_3PO_4。  相似文献   

3.
酸碱滴定法是利用酸碱反应并通过滴定操作测定物质含量的一种分析方法。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都是酸,酸失去1个质子后转化成它的共轭碱;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碱得到1个质子后转化为它的共轭酸。例如,HAc能给出1个质子转化为共轭碱 Ac~-;NH_3能接受1个质子转化为共轭酸 NH_4~+。共轭酸碱组合成共轭酸碱对。HAc 和 Ac~-是共轭酸碱对;NH_4~+和 NH_3同样是共轭酸碱对。质子的体积特别小,电荷密度非常高,所以游离的质子不能独立存在水溶液中。通常  相似文献   

4.
一、酸碱质子理论要点(1)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都是酸;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2)酸(?)质子+碱.酸容易放出质子,就是说酸根接受质子能力较弱反之亦然.酸的酸性越强,其共轭碱越弱;碱的碱性越强,其共轭酸越弱.(3)反应方向是由较强的酸将质子转移给较强的碱,生成较弱的共轭酸和共轭碱.二、为什么生成弱酸、弱碱的盐才能水解H_2O既能接受一个质子形成H_3O~+,又能放出一个质子变成OH~-,据理论要点(1),H_2O既是碱又是酸,但H_2O对放出质子的能力很弱,而H_3O~+又很容易放出质子,依据理论要点(2)H_2O是一个很弱的酸;又是一个很弱的碱.盐溶于水后,溶液中存在着水合的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它们可以分别和水作用,使水分解.  相似文献   

5.
1 酸碱滴定法 1.1 水溶液中酸碱平衡及氢离子浓度的计算 1.1.1 从“质子理论”出发会判断酸、碱和两性物质 例1指出下列物质是酸?是碱?还是两性物质?  相似文献   

6.
一、酸与碱在有机化学中很多反应是酸碱反应,我们也经常用酸碱概念来说明和解释化合物的性质与结构的关系,分析反应历程,选择试剂和催化剂等,因此对酸碱概念需牢固掌握并能在学习中灵活运用。对酸碱的定义在发展中已有多种,这里只谈在有机化学中应用最多的两种酸碱概念。1.布朗斯特和劳莱的质子论.按这个理论,酸是能放出质子的任何分子或离子;碱是能接受质子的任何分子或离子。酸碱反应是质子的转移或接受过程。例如,氨和乙酸的中和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CH_3COOH+:NH_3(?)CH_3COO~-+NH_4。质子论把酸给出一个质子生成的碱叫原来酸的共  相似文献   

7.
基于酸碱电离理论不能解决物质在非水溶液中酸碱性问题的局限性,化学家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该理论认为,凡是在反应中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都是酸,凡是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如HCl、NH4+、HSO4-、H2PO4-等都是酸,因为它们都能给出质子;而NH3、CO32-、NaOH等都是碱,因为它们能接受质子。质子理论中,酸和碱并不局限于分子,还可以是阴、阳离子,而酸碱反应的实质是酸碱之间的质子转移作用,实际上是H+的传递反应,即在反  相似文献   

8.
一、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常见的弱酸H_2SO_3、H_3PO_4、HF、HNO_2、HCOOH、CH_3COOH、H_2CO_3、H_2S、HCN、H_2SiO_3、C_6H_5OH、HClO、HAlO_2及对应的阴离子,常见的弱碱NH_3·H_2O、难溶性碱及对应的阳离子,溶解性表。  相似文献   

9.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能给出质子(H~ )的物质称为酸;凡能结合质子的物质称为碱。根据这一理论,你认为下列物质中具有两性的是( ) (A)HClO_4 (B)NH_3 (C)CO_3~2 (D)H~ 2.四氧化三铁若看作“混和氧化物”时可写成FeO·Fe_2O_3;根据化合价规律和上述书写方法,Pb_3O_4若看作“混和氧化物”时可写成( ) (A)PbO·Pb_2O_3 (B)Pb_2O·PbO_3 (D)Pb_2O_2·PbO_2 (D)2PbO·PbO_2 3.某盐Na_2R_2O_3·5H_2O遇酸分解,具有还原性、易被氧化,化学式中两个R原子可以看成处于不同的价态,它是一个常用的还原剂。该盐的重要还原反应如下:2Na_2R_2O_3 I_2=Na_2R_4O_6 2NaI;R_2O_3~(2-)离子的结  相似文献   

10.
多元弱酸(H_2CO_3、H_2S、H_2SO_3、H_3PO_4等)与碱反应能形成多种盐(正盐与酸式盐)。在每一反应中,究竟生成何种盐,取决于各反应物物质的量的比值,解决这类问题,如果按每一个具体反应进行分步讨论,是很繁杂的。我认为运用物质的量守恒求解比较方便。 ” 一、H_2CO_3与一元碱(KOH、NaOH、NH_3·H_2O等)的成盐 例1.用1升1.0 mol/LNaOH溶液吸收0.8molCO_2,所得溶液中CO_3~(2-)、HCO_3~-的物质  相似文献   

11.
磷酸是中强酸,氨水是弱碱,二者组成的盐——磷酸铵的水溶液,有些书本认为是显酸性的,我认为是不对的。因为,他只注意了磷酸是一种中强酸的一面,而忽视了它是三元酸的一面。磷酸根离子也能够水解,而它的水解又主要取决于第一级水解。那么,(NH_4)_3PO_4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NH_4~ PO_4~(3-) H_2O(?)NH_3·H_2O HPO_4~(2-)。水解得到的是弱碱NH_3·H_2O和弱酸HPO_4~(2-),而不是NH_3·H_2O和H_3PO_4.  相似文献   

12.
布朗斯特酸碱质子理论中对酸和碱的定义分别是:酸是能给出质子的物质;碱是能接受质子的物质.如HA(酸)≒H~++A~-(碱)中的HA和A~-就称为共轭酸碱对.由共轭酸碱对组成的混合溶液(如醋酸和醋酸钠,氨水和氯化铵等)中离子浓度的比较,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和难点.这类问题在以往教学中经常是给出一些定性的结论,学生往往限于死记硬背,而不能彻底理解.新课程的教材中引入了电离平衡常数,通过平衡常数进行定量计算,就可以明确讨论出由共轭酸碱对组成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  相似文献   

13.
四、酸(H~ )的性质1.酸与碱的反应HBr KOH=KBr十H_2O;H_2SO_4 Cu(OH)_2=CuSO_4 2H_2O;3HCl Al(OH)_3=AlCl_3 3H_2O;H_2CO_3 2KOH=K_2CO_3 2H_2O;H_2S 2NaOH=Na_2S 2H_2O;H_2S NaOH=NaHS H_2O;H_2CO_3 NH_3·H_2O=NH_4HCO_3 H_2O;〔注释〕酸 碱→盐 水。学生往往根据这个  相似文献   

14.
实验证明,少数溶解度较大的氢氧化物如Mg(OH)_2、Mn(OH)_2等,既能溶于酸如盐酸、硝酸等,其反应为: Mg(OH)_2+2H~+=Mg~(2+)+2H_2O也能溶于铵盐如NH_4Cl、NH_4AC、NH_4HCO_3等。而溶解度较小的氢氧化物如Fe(0H)_3、Al(OH)_3等则难溶于铵盐,只溶于酸中。对于Mg(OH)_2溶于铵盐如NH_4Cl的原因,有人认为是由于NH_4Cl水解: NH_4~++H2ONH_3+H_3O~+水解生成的H~+再与Mg(OH)_2作用,而使  相似文献   

15.
本文精选了非金属部分的几个演示实验加以介绍,以供大家在学习时借鉴和参考。一、实验室制取溴化氢和碘化氢原理:利用高沸点酸制取低沸点酸。其方程式如下:H_3PO_4+NaBr=NaH_2PO_4+HBr↑H_3PO4+NaI=N_3H_2PO_4+HI↑请注意,这里用的高沸点酸H_3PO4是非氧化性酸,切不能用氧化性酸,如浓H_2SO_4。因为浓硫酸是强氧化剂,当它与溴化钠或碘化钠反应时,能将其氧化,而得不到相应的溴化氢和碘化氢。反应式如下:  相似文献   

16.
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是能够给出质子(H+)的物质都是酸,凡是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物质酸碱性的强弱可以从对应微粒得失质子能力强弱的角度进行比较.若电解质HA在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HA→←H++A-,则A是弱酸HA的共轭碱,且HA给出H+能力越弱,则A-结合H+的能力就越强,即HA酸性越弱,A的碱性就越强.运用这些观点能帮助学生轻松解决溶液中的几个典型问题.  相似文献   

17.
题目:将5M的氨水与2M的磷酸溶液各50毫升混和反应,问能生成(NH_4)_3PO_4多少克? 甲解:已知:NH_3=5×0.05=0.25(摩尔) H_3PO_4=2×0.05=0.1(摩尔) 设0.25摩尔NH_3完全反应,需要x摩尔H_3PO_4。混和反应后可生成(NH_4)_3PO_4y克。 3NH_3+H_3PO_4=(NH_4)_3PO_4 3摩尔 1摩尔 149克 0.25摩尔 x摩尔 y克 x=0.25×1/3=0.083(摩尔)<0.1摩尔  相似文献   

18.
一、干电池常用干电池是用锌板围成的圆筒作负极,石墨粉和二氧化锰包围在碳棒的周围并压成圆柱作正极,内充糊状的 ZrCl_2和 NH_4Cl。电极反应为:负极:Zn-2e=Zn~(2+)、正极:2NH_4~++2e=2NH_3↑+H_2↑,H_2被MnO_2吸收,反应式为:H_2+MnO_2=Mn_2O3+H_2O。电池总反应式为:Zn+2NH_4Cl+MnO+_2=ZnCl_2+2NH_3↑+Mn_2O_3+H_2O,这种电池电压通常约为1.5伏,不能充电再生。  相似文献   

19.
1.常见不共存离子及产物特征(1)H~+(酸)+OH~-→H_2O; (2)H~+(酸)+CO_3~(2-)→CO_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NH_4~++OH~-(碱)→NH_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  相似文献   

20.
1923年,布朗斯特(Bronsted,J.N)和劳莱(Lowry)各自独立地提出了酸碱的质子理论。酸、碱定义为:凡能给出质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同年,美国G.N.路易斯更倾向于用结构的观点为酸碱下了定义:酸则是能接受电子对的物质,它利用碱所具有的孤对电子使其本身的原子达到稳定的电子层结构。酸的重要性质就是酸性,不同的酸的酸性有强弱之分。高中化学中多次遇到酸的酸性强弱的比较,学生对酸的酸性强弱的比较有时感到很困惑。本文结合高中化学人教版新教材,对无机酸分子的酸性强弱规律加以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