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艳 《儿童音乐》2008,(8):62-63
【设计思想】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音乐教学活动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性,重视学生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情感,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鉴赏音乐的美。二年级的学生还停留在感受和表现音乐的阶段,所以本课以感受为主、表现为辅,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感受音乐,在感受基础上表现音乐的意境。一、教学内容:歌曲《小袋鼠》聆听《袋鼠》  相似文献   

2.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它能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音乐新课标明确指出: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传统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阐述构建小学魅力音乐课堂的策略,如“引入多样乐器体验,让学生感受音乐多元魅力”“联系音乐生活实践,让学生感受音乐超凡魅力”“关注音乐教育本质,让学生感受音乐情感魅力”“鼓励学生音乐创新,让学生感受音乐灵活魅力”等,让学生深入体会音乐世界的精彩与奥妙,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4.
侯祺玲 《江西教育》2003,(23):27-27
音乐欣赏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的一种审美活动,是整个音乐教学中使音乐艺术形象具体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欣赏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理解,而且能开阔学生视野,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强烈欲望,启发学生的兴趣。“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音乐音  相似文献   

5.
听觉感受能力是音乐学习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一种以听觉为基础的基本音乐能力。我们通过音乐教学实践,逐渐认识到听觉感受能力也是音乐识谱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学生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对音乐中音符、旋律和色彩等自然要素的感受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从而提高音乐水平。本文将探析小学音乐识谱教学中听觉感受能力的培养意义及相关策略,希望可以为我国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王丽群 《课外阅读》2011,(11):267-267
音乐欣赏,即感受与鉴赏。作为现今音乐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领域,已越来越被音乐教育界所重视,它也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让学生在流动的音响中靠听觉来感知音乐形象,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激起学生J隋感上的共鸣,使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启蒙学生的音乐创造情趣。  相似文献   

7.
刘燕 《甘肃教育》2014,(2):92-92
正音乐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丰富学生情感,具有重要意义。那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把"指挥"这一活动形式运用到音乐鉴赏教学之中,不仅能够改变音乐鉴赏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可爱的动物》,让学生感受音乐是怎样表现各种动物的动作、叫声、形态等特点。2.通过欣赏《可爱的动物》,让学生感受音乐,进行模仿各种动物的律动。3.通过欣赏,感受音乐的优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热情。二、教学重点:1.通过欣赏表现动物的音乐片段,体会感受音乐是怎样塑造形象的。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一门艺术课程,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探索美的过程。初中音乐教师应带领学生踏上快乐的寻美之路,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打造出快乐的课堂,让学生感受音乐、感受美,让快乐成为音乐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这样才能确保初中音乐教学质量,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小学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一种具有时代气息。让学生经历音乐实践过程,满足表演欲望,感受不同类型音乐所带来的强烈韵味及表现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和感受音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设计理念:这一课的重点是以音乐为本,以听赏为主。加强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以利于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积累感受与欣赏音乐的经验。在教学方法上采用:  相似文献   

13.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课程标准》中最重要的教学领域之一,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它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让学生在流动的音响中靠听觉来感受音乐形象,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和创造音乐,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做了很好的铺垫。在音乐课堂中,应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重视学生在感受鉴赏过程中的模仿、表现,力求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感受与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4.
吕铁桢 《考试周刊》2011,(69):223-223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更是一门以"听"为本的艺术,这是由音乐的本质所决定的。声乐课的主要特点是从听觉世界来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音乐鉴赏力和技艺精湛的歌唱能力。因此,训练学生感受音乐的耳朵,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是音乐审美教育的基础课题。  相似文献   

15.
音乐是人人都应分享的精神食粮。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音乐、理解音乐、体验音乐的一项音乐实践活动。音乐欣赏教学则是学生感受音乐的主渠道,是传承音乐文化的捷径,是通向"知乐"的桥梁。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在音乐欣赏中,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节奏,理性认识音乐作品,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审美意识、审美能力最有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9,(88):167-168
小学生的音乐欣赏与感受能力一直是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重点,旨在帮助小学生塑造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及审美情趣。将音乐作为情感传递的载体,通过鉴赏音乐曲目,感受音乐的魅力,以达到与创作者情感方面的共鸣。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欣赏以及感受能力,教师教学期间应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鉴赏习惯,拓展音乐知识教学范围,以音乐的节奏感,全方位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与感受能力,使得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常晴 《考试周刊》2009,(33):212-212
感受与鉴赏作为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它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让学生在流动的旋律中感受音乐形象,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体验和创造音乐之中,以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作了很好的铺垫。  相似文献   

18.
郑鑫 《成才之路》2011,(10):57-57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聆听声音始终是音乐课堂的主要内容。感动学生的,应该是音乐本身。在音乐面前,教师介绍多少,说多少音乐的美,那都是教师的个人感受,这种感受是不能强加给学生的。要学生认同,还不如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听,给学生感受音乐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音乐想象”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是音乐由抽象感受到形象感受的一座桥梁。人们在欣赏、演奏或演唱音乐作品时,往往通过音乐想象来重新塑造音乐中的形象,从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含,达到审美的目的。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接受语言能力弱,感受音乐能力不强,给唱歌课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师必须在逐步扩大学生音乐视野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建立歌曲中词与曲的联系,做好抽象感受与形象感受之间的过渡,让学生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提出小学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体验为重点,因此,课堂上让学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就显得尤为重要。感受与鉴赏是整个音乐学习过程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发表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